產前出血、子宮頸閉鎖不全、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前置胎盤等都是孕期可能出現的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對媽咪和胎兒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及傷害,孕媽咪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懷孕初期有小出血難免會緊張,若孕媽咪不放心,也可以就醫診斷。假如出血量很多,比月經第2天還大量,或下腹部產生嚴重下墜感或子宮收縮,這些危險的徵兆都應該立刻就醫。
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彭成然表示,懷孕早期要注意的併發症包括產前出血、子宮外孕。懷孕早期必須追蹤胚胎生長過程,以最後一次月經算起,約4~5週應做一次超音波檢查,確認胚胎著床位置在子宮內會比較放心;假如子宮內未觀察到胚胎,可能會懷疑是子宮外孕,必須檢查懷孕指數HCG,若數值超過1500~2000且陰道內未有明顯妊娠,強烈懷疑是子宮外孕,此時亦須觀察孕婦的症狀,是否出現肚子痛、卵巢附近有無不正常的腫瘤及肚子裡是否有積血的狀況。
一旦確定子宮外孕,如果週數少,生命徵象穩定,可採內科治療,注射化學治療胚胎萎縮針MTX。若孕婦出現低血壓、劇烈腹痛、肚子有大量積血,可能要由外科手術介入,評估是否做腹腔鏡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懷孕早期有出血,但已排除子宮外孕,便要檢查原因,可能子宮頸長息肉、糜爛,醫生會評估是否可以切除息肉,子宮頸糜爛則必須使用藥物治療。不過,早期出血不一定會流產,要視胚胎發育是否正常,大部分出血多因胎盤不穩定,只要孕媽咪多休息、放鬆心情,並且補充黃體素即可改善。
除了子宮外孕之外,葡萄胎也屬於不正常懷孕。正常人有兩套共46個染色體,一套23個染色體來自媽媽,另一套23個染色體則為爸爸,但葡萄胎可能會多出一套,共有69個染色體,或者兩套染色體都是來自爸爸。
葡萄胎可分成完全性葡萄胎和不完全性葡萄胎兩種,完全性葡萄胎只看到子宮內有胎盤,而且又腫又大,呈現許多泡泡如葡萄狀,孕婦出血量多,並且伴隨嘔吐情形;不完全性葡萄胎可能看得到胚胎,胎盤也很腫大,懷孕指數很高。通常早期會出現症狀,要同時檢查是否有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必須進行子宮內膜刮搔術,不完全性葡萄胎則評估是否做終止妊娠。然而,葡萄胎容易引起高血壓、妊娠劇吐、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心肺功能異常,孕媽咪必須特注意。
懷孕中期有些特定疾病,包括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子宮頸閉鎖不全等,特別是子宮頸閉鎖不全,可能在懷孕16~20週就會出現。
子宮頸閉鎖不全可能在懷孕16~20週就會出現,從臨床上發現不會有明顯疼痛,分泌物帶有血絲,就醫後發現子宮頸已經打開2、3公分,甚至全開而造成流產。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只是一點點出血,第一次遇到的孕媽咪很難預測,不知何時應該就醫,有些案例則是在例行產檢或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才發現子宮頸變很短。
基本上,子宮頸閉鎖不全的處理方式如下:
1.第一胎曾經發生,第二胎會在衛教時提醒孕媽咪多休息,避免過於疲累。
2.子宮頸若有變短的趨勢,有時會給予黃體素。
3.前一胎曾因為子宮頸閉鎖不全而流產,這胎會建議在懷孕14~20週評估是否可做預防性子宮頸環紮術。
4.曾做過子宮頸圓錐狀切除手術或多次流產手術的孕婦,子宮頸會比較短,也可以考慮預先給予黃體素或進行手術。
不過,黃體素及子宮頸環紮術對前一胎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單胞胎媽咪或許有預防效果,但如果是雙胞胎或第一次發生的孕媽咪,這些處置可能不見得有明顯幫助。有些孕期併發症無法及早做預防,發現後再治療,例如:子宮外孕,想要預防子宮頸閉鎖不全,只能做陰道超音波檢測子宮頸長度,但必須連續追蹤,通常懷孕20週子宮頸有3.5公分,每2週追蹤一次,檢查發現變短1.5~2公分,就得考慮補充高劑量黃體素或進行子宮頸環紮術;若前一胎發生過,這胎最好趁早在懷孕14~16週進行環紮手術。藉由以上處置,期望至少撐到懷孕24週,最好能到28週以後,甚至是34週,但難撐到足月生產。
每次產檢都會驗血壓、血糖,血糖的檢測可分兩階段式與一段式的檢測。所謂兩階段式檢測,就是喝50克糖水,1小時後做抽血,指數在140mg/dL以下表示正常;如果超過140mg/dL,要再做第二次檢測,喝100克的糖水,每隔1小時抽一次血,共抽四次,兩次以上指數高於標準(空腹血糖值95mg/dL,1小時後血糖值180mg/dL,2小時後血糖值155mg/dL,3小時血糖值140mg/dL),就代表有妊娠糖尿病。至於一段式檢測,則為喝75克糖水,分三次抽血檢測,一次以上指數高於標準(空腹血糖值92mg/dL,1小時後血糖值180mg/dL,2小時後血糖值153mg/dL),即代表有妊娠糖尿病。
若有妊娠糖尿病的媽咪必須以下注意事項:
‧控制體重:一般體型的孕媽咪整個孕期希望體重增加控制在10~12公斤。
‧轉介到營養師做妊娠糖尿病飲食衛教:以熱量為例,第一孕期每天控制在1800大卡以下,以少量多餐為原則,醣類、脂質、水果、纖維素等應該做平均分配。
‧每天測血糖:飯前血糖應控制在90~95 mg/dL,飯後血糖控制在120 mg/dL以下。
‧藥物治療:如果飲食控制不好,必須用藥物治療,糖尿病分第一、第二型,有些孕婦在之前已有糖尿病,不算是妊娠糖尿病,這類孕婦應該要注射胰島素;假如懷孕後才發生糖尿病為第二型糖尿病,可先試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效果不好再注射胰島素。
其實妊娠糖尿病對媽咪和寶寶都會造成影響,以孕媽咪來說,血糖控制不好可能會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症狀,低血糖容易頭暈、噁心想吐,高血糖嚴重時可能出現酮酸血症,嚴重嘔吐、血糖呈現不穩定,故必須積極控制,另會增加產後大出血的風險,由於可能造成媽咪長期的影響,生產後6週要再檢測血糖,每年更應做追蹤。至於對胎兒的傷害,則有以下幾種,包括有些高血糖孕婦控制不好會合併高血壓,嚴重可能造成早產、胎死腹中,或生出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胎兒太大,生產時體重過重,增加肩難產的風險;胎兒在媽咪肚子裡一直處於高血糖狀態,分泌的胰島素很多,出生後脫離母體,突然沒有胰島素,可能出現低血糖現象,嚴重會抽搐、休克。有研究發現顯示,妊娠糖尿病媽咪生下的寶寶,將來在年輕階段發生代謝症候群的機會較高。
妊娠糖尿病無法有效及早預防,只能及早檢測,早做控制。如果很擔心,建議婚後孕前先測血糖,篩檢出原本就有問題的媽咪,一旦懷孕就應該做飲食方面的控制。
懷孕20週會檢測血壓,如果收縮壓大於140mmHg、舒張壓大於90 mmHg,又合併尿蛋白(一天高於300毫克),就是子癲前症;假如合併有抽筋,就可能是子癲症。這兩個併發症都會有高血壓,在正常狀況,孕婦第一孕期血壓會下降,一直到第二孕期為血壓的最低點,第三孕期逐漸回升,如果懷孕20週檢查發現血壓高,會隔6小時再測一次,如果還是高,就是妊娠高血壓。
產檢有高血壓,要先排除其他問題,包括內分泌腫瘤(例如:腎上腺腫瘤)等,假如血壓一直持續超過150/95 mmHg,必須開始用藥,而且一定要觀察後續是否有合併症,一旦出現,可能造成全身性的問題,包括腎功能、肝功能異常,或出現造血問題、視網膜剝離等。此外,孕婦血壓高也可能是胎盤功能不好、胎兒得到的養分不夠,孕媽咪勢必使壓力增加,因此,也要檢查是否胎盤鈣化、臍帶血供應不足、胎兒生長遲滯等問題。
妊娠高血壓的孕媽咪應該準備血壓機,每天量血壓,詳細紀錄數值給醫生參考,產檢也要比較密集,一旦血壓控制不好,就要調整藥物,並且注意胎動,一旦胎動不好或有異常的狀況,應該做胎盤功能測試,必要時考慮做提早生產的準備。
輕度子癲前症或許可以等到胎兒成熟再生產,但若很嚴重,沒有羊水,胎兒完全長不大,就要考慮終止妊娠或提早生產,否則一旦控制不好,會危急孕婦生命。不過,有時症狀輕微,隔天卻變嚴重,哪個時間點做何種處置,往往很難抉擇。雖然子癲前症目前還是很難預防,仍有些預測參考,包括子宮動脈阻力測試、特殊母親血清檢查等,即使並非絕對準確,但可做為臨床參考。當然,病史尤其重要,若前一胎有子癲前症,或胎兒長不大、曾經早產等,或許可於這一胎早做處置,大約14~16週開始嘗試給予阿斯匹靈來改善狀況。
懷孕後期可能產生的併發症有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以下為您做說明。
懷孕後期出血要特別小心,首先觀察是否有早產徵兆,早產出血多半不會很嚴重,可能只有帶有黏液的血絲,但如果出血是鮮紅色,無明顯疼痛,有可能是前置胎盤,懷孕28週後比較能夠做確診。28週後假如胎盤位置仍然比較低位,屬邊緣性低位胎盤,若蓋到子宮頸的一部分,稱為部分前置胎盤,完全蓋住子宮頸,就是完全性前置胎盤。
只有一點點出血,媽咪和胎兒多半沒問題,若狀況不穩定,子宮強烈收縮,出血量大,會擔心媽咪休克,必須提早生產。前置胎盤很難預防,但據統計有抽菸
習慣的媽咪,血氧供應不足,前置胎盤的風險較高,因此,建議最好戒掉抽菸的習慣。如果孕媽咪有出血,應該先休息,出血量大可能要住院觀察。
出血量多,呈鮮紅色,並有疼痛感,而且子宮收縮頻繁、強烈、肚子硬、胎心音不好,就要懷疑是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早期剝離可能會消耗媽咪身上的凝血因子,最糟糕狀況會出現彌漫性血管內緊急病變(DIC),造成嚴重出血,最後無法凝血,連輸血都無法解決,這是婦產科醫師最大的夢魘。
胎盤剝離如果只有一點點,還是可以嘗試自然產,但如果嚴重,影響胎心音且有持續減速情形,則必須提早剖腹產,尤其是完全剝離,一定要緊急剖腹生產,由於開刀過程又怕出血不止,故會盡量早一點進行剖腹產。只有大量出血才會知道有胎盤早剝,目前很難在症狀出現前做診斷。
延伸閱讀:超實用!彙整21位婦產科醫師醫囑,給媽咪的懷孕、生產提醒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彭成然
模特兒/美麗媽咪韻涵
梳化/萬紫雲
攝影/2026兒童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