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懷孕後乳頭、脖子、腋下變得黑嘛嘛,怎麼改善及治療?

「孕期身體開始冒出斑斑點點,想用藥膏、雷射治療又怕產生副作用,怎麼辦?」不少孕媽咪都有長斑的困擾,除了西醫療法,其實老祖宗也有不少祕方可以治療孕斑,不但活血祛瘀又可以排毒養顏。一起聽聽中醫怎麼說…
懷孕後乳頭、脖子、腋下變得黑嘛嘛,怎麼改善及治療?

 

孕斑顧名思義就是孕期身體出現的黑斑或色素沉澱,中醫又稱為黧黑斑、面塵,一般分為3種類型;分別是肝斑(Melasma)、色素沉澱及因懷孕而顏色變深的斑或痣。肝斑多長在臉部,為大片形狀不規則、邊界明顯的咖啡色斑塊,好發於兩頰、下巴、嘴唇,少部分會在額頭或人中。除了部份孕婦,定期服用避孕藥、有家族遺傳的婦女也可能長肝斑。色素沉澱則多見於乳暈、肚子中線、腋下、會陰與大腿內側,好發於體內色素代謝不良的女性身上。因懷孕而顏色變深的斑或痣通常會因為荷爾蒙變化使得數量一併變多。天主教耕莘醫院皮膚科主任王佳珍表示,就臨床觀察,孕斑的類型以色素沉澱最常見,長在臉部的肝斑則相對較少。

產後服避孕藥復發機率高

孕斑出現的時機通常在懷孕3、4個月~產後1個月之間,產後1個月後則多半會逐漸消退。不過因為孕斑與荷爾蒙息息相關,產後服用避孕藥有可能使孕斑再度浮現;容易經痛、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婦科疾病的人也特別容易長斑。另外,產後1個月內若沒有善加保養皮膚,也會使孕斑顏色加深;夏天紫外線較強烈,夏日生產的媽咪產後孕斑顏色加深的機率又比冬日生產的媽咪高出許多。

肝脾腎不好易長黃褐斑

許多孕媽咪對於臉上、身體長出孕斑感到十分頭痛,到底為什麼懷孕期間特別容易長出斑點?首先,孕斑的生成可以分為外在與內在兩個部份。外在因素不外乎是紫外線曝曬過度、使用不當的化妝品、保養品所致。內在因素則比較多元,譬如遺傳容易長斑的基因;雌激素較高、荷爾蒙波動劇烈;甲狀腺、腎上腺或卵巢等內分泌系統失調;孕期罹患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服用慢性疾病的藥物;鋅、銅等微量元素攝取不均;貧血;孕期容易憂鬱、煩躁,情緒不佳或睡眠品質差、長期熬夜也可能產生孕斑。

另一方面,中醫主張婦女以血為根本,氣血虧虛,皮膚無法獲得濡養就容易長斑,因此孕斑的生成和肝、脾、腎等臟腑有密切關係。長期煩躁、緊張、抑鬱容易肝氣不順,肝鬱化火,灼傷陰血,使臉部氣血失調。脾胃營養不良則會使臉部無法獲得潤澤,臉色容易偏黃並長出褐黃色的孕斑。腎陰虧虛則可能形成偏灰黑色的斑點。

延伸閱讀:女中醫不藏私大公開!吃對食物 讓妳懷孕也有好氣色

 體質調理3大證型看仔細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醫師李湘萍指出,中醫治療孕斑分為體質調理、藥膳茶飲、穴位按摩、針灸、推拿、臉部刮痧、面膜等幾種方式。體質調理的部份,由於不同證型有不同藥方,媽咪可以根據自身症狀對應中醫證型。舌頭暗紅、口乾火氣大,容易情緒不穩、煩躁,伴隨偶發性胸部脹痛的「肝鬱氣滯」型,可以服用逍遙散加減。臉色蒼白、偏黃,容易疲倦,食慾不佳、噁心嘔吐,舌頭上齒痕較多,脈象沉軟,分泌物多的「脾虛夾濕」型則可服用歸脾湯調理。臉色偏灰、暗沉,孕斑較黑,舌紅少苔,脈多細數同時伴隨頭暈目眩、腰膝痠軟、失眠多夢等兼證的「肝腎不足」型,可攝取六味地黃丸或二至丸加減。

中醫治孕斑3藥方

中醫證型

肝鬱氣滯型

脾虛夾濕型

肝腎不足型

特徵

舌頭暗紅、口乾火氣大,容易情緒不穩、煩躁,伴隨偶發性胸部脹痛。

臉色蒼白、偏黃,容易疲倦,食慾不佳、噁心嘔吐,舌頭上齒痕較多,脈象沉軟,分泌物多。

臉色偏灰、暗沉,孕斑較黑,舌紅少苔,脈多細數同時伴隨頭暈目眩、腰膝痠軟、失眠多夢等兼證。

藥方

逍遙散加減

歸脾湯

六味地黃丸或二至丸加減

藥材

茯苓、當歸、柴胡、芍藥、白朮、甘草、乾薑、薄荷。

人參、黃耆、龍眼肉、白朮、茯苓、生薑、當歸、酸棗仁、遠志、木香、甘草、大棗。

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

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

資料來源/李湘萍整理/嬰兒與母親雜誌編輯部

 

藥膳甜點促進新陳代謝

想用藥膳改善孕斑的人,可用天門冬2錢、麥門冬1錢、紅棗5顆、冰糖3兩、黨參3片、白木耳2錢煮成甜點。先將白木耳以溫水泡軟,待膨脹後洗淨雜質置於一側備用,再把紅棗去核與白木耳、天門冬、麥門冬、冰糖、黨參一同放入大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水須淹過藥材),將裝滿藥材的碗放進電鍋中隔水加熱,煮至白木耳熟透即可食用。李湘萍醫師表示,天門冬、麥門冬具有抗氧化、促進新陳代謝、美白、滋潤皮膚的作用,黨參則可以促進氣血生成並提升天門冬、麥門冬的藥效,白木耳有養陰潤肺的功能,愈軟的白木耳可以釋放出愈多的植物性膠原蛋白與胺基酸等營養物質,可保持皮膚彈性與健康狀態,十分適合長孕斑的媽咪。若不想吃甜點也可以去掉白木耳和冰糖煮成單純的茶飲服用。

穴位按摩勤按「美容6穴」

穴位按摩的部份,除了素有「美容4穴」稱號的曲池、合谷、血海、三陰交,李湘萍醫師另加上足三里與太衝兩處穴道。而由於內分泌功能紊亂也是長斑的原因之一,在手腳穴道之外,也可以按摩連結身體各部位與生殖系統的耳穴;連結心、肺、內分泌、內生殖器的耳朵穴位可以平衡臟腑、調節各系統功能。按摩前須以酒精綿消毒耳部皮膚,再以王不留行置於膠布上貼在耳穴上按壓,以耳部微熱、微痛為按壓標準,每天3~4次,一次2~3分鐘,每週更換一次膠布,雙耳交替,以5次為一個療程。

 

除斑美容6穴

1.曲池穴

位置:手肘彎曲時,外側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功效: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調和營衛之氣血,有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及調氣血之效。

2.合谷穴

位置:手背第1~第2掌骨間,即大拇指與食指中間底端。

功效: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

3.血海穴

位置:大腿內側,髕底內側上方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

功效:根據中醫「無瘀不成斑」、「治斑不離血」的說法,臨床上多用此穴調血清血、宣通下焦。

4.三陰交穴

位置:足踝內側上方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功效: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腧穴,可調理肝、脾、腎,使之理氣活血、氣血充足,另有補脾土、助運化、通氣滯、疏下焦與調血室精宮之效。

5.足三里

位置:小腿前外側的外膝眼下方3寸。

功效:此穴為足陽明胃經合穴,具備調和氣血、健脾和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降逆利氣和扶正培元之效。

6.太衝穴

位置:腳背第1、第2腳趾中間下方處。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

 

                                         資料來源/李湘萍醫師整理/嬰兒與母親雜誌編輯部

 

黑色素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