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母嬰風險全解析,高齡孕媽咪第2胎怎麼生?

高齡懷胎實屬不易,如果懷的是第2胎,則隨之而來的風險又會更多。高齡二胎媽咪自然產比較安全還是剖腹產比較安全?出現哪些情況必須住院待產?第1胎做過的產檢項目還要再做一次?懷二胎期間可以繼續餵母奶嗎?
母嬰風險全解析,高齡孕媽咪第2胎怎麼生?

 

高齡產婦一般定義是35歲以上生產,但若加入懷胎10月的時間,34歲就可以視作高齡產婦。根據內政部103年統計資料,台灣高齡產婦生二胎的比例大約是14.72%。而第1胎剖腹產的30~35歲孕婦約13%;第1胎剖腹產的35歲以上孕婦則會上升至19%。換句話說,年紀愈大,剖腹產比例也就愈高。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加祥表示,由於高齡產婦併發症較多,胎兒染色體異常以及流產比例也會比較高,如果真的要生二胎,建議愈快愈好,自然產大約半年、剖腹產1年就可以準備迎接第二個小生命。

不過,陳加祥醫師也提醒,孕媽咪也別太快「做人」,如果身體尚未完全復原就懷下一胎,身體囤積的養分可能不足以供給發育中的胎兒,胎兒大多會過小,媽咪未來發生子宮下垂等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升高。若第一胎是剖腹產,如果子宮傷口疤痕尚未復原,還可能產生子宮破裂的風險。

慢性病風險升高孕前健檢不可少

根據統計,如果第1胎已做過孕前健檢,第二胎身體狀況又沒有太大變化,可以不用做檢查。但高齡孕婦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尤其前一胎懷孕期間有可能出現身體變化,針對這兩種高風險的疾病還是建議再做一次檢查比較保險。陳加祥醫師說,假使媽咪在懷第一胎時罹患妊娠糖尿病,之後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自然就升高,懷孕初期血糖過高恐出現畸胎。一般人對糖尿病的症狀警覺性較低,在糖尿病的防範上更不能馬虎。

延伸閱讀:4種常見的孕期疾病,其實都可以預防!

提醒高齡孕媽咪,在懷二胎前,可從第一胎生產經驗的好壞評估是否要生二胎;另外也要考量自己是否有能力承受懷第2胎的壓力,特別是產後憂鬱或產後情緒不佳的媽咪要有心理準備,就是第2胎孕期的不適症狀(腰酸背痛、肚子痛)會比第1胎嚴重,如果照顧大寶很吃力又沒有其他家人支援,又要承擔第2胎的不適,很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在某些情況下,醫師會對高齡孕媽咪懷二胎打回票。比如第1胎罹患嚴重的妊娠毒血症、本身罹患糖尿病卻控制不佳,或有腎臟病、紅斑性狼瘡等內科疾病等。至於第1胎產後大出血,是否最好避免懷第2胎?陳加祥醫師表示,第1胎產後大出血固然會提升第2胎產後大出血的風險,但這不是絕對,可以事先預防和處理,媽咪不用過度擔心。

 高齡孕媽咪懷第2胎常見問題 

Q:哪些自費產檢「必做」?

A由於「高齡」是羊膜穿刺的適應症,建議高齡孕媽咪直接做羊膜穿刺,一次揪出所有問題。陳加祥醫師強調,與其做其他評估式的檢查(如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不如做羊膜穿刺診斷更精確,也不用針對不同疾病花無謂的費用。若孕媽咪擔心羊膜穿刺會有風險,可以考慮做非侵襲性母血篩檢,不過此篩檢費用較高(約2萬),染色體檢查的準確度也僅有13、18、21這3對較準。

Q:出現哪些情況必須住院待產?

A如果第1胎產程很短,第2胎在足月後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就應該住院待產。陳加祥醫師強調,通常孕婦一胎會生得比一胎快,他就曾有病人完全沒有任何產兆(包括陣痛、落紅)卻在洗澡途中破水,結果寶寶就這樣「滑」了出來。近幾年有藝人為了安胎硬是在床上待了好幾個月,但他表示,根據統計資料,臥床對預防早產並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長期臥床會影響情緒,甚至會導致宮縮。一般來說,就算出現早產跡象,只要活動幅度不要太大,待產時並不一定要「鎖」在床上完全不能動。除非孕媽咪出現落紅、破水、陣痛等明顯產兆或出現血壓過高、胎兒過大、胎兒發育不良、超過預產期等狀況需要住院待產,否則大多不需要住院。

Q:孕期怎麼吃?

A和第1胎差不多,以均衡飲食為主;多補充葉酸,不要攝取太多鹽分。

延伸閱讀:熟齡女性懷孕前、後必讀!高齡產婦不可不知的6件事

Q:孕期怎麼「動」?

A雖然高齡早產的機率較高,但只要本身沒有罹患內科疾病就不用太限制活動。只要不要動得太劇烈,簡單的散步、孕婦瑜珈還是可以做,否則一直不動容易腰痠背痛;躺太久也可能因為血液凝滯而增加深層靜脈栓塞的機會。高齡孕媽咪在選擇運動方式前可以先評估自己孕前運動的模式。如果平時就有運動習慣,孕期可以減輕到中低強度,但要注意不要做增加腹壓的運動(如舉重、仰臥起坐)。如果沒有運動習慣,建議以爬樓梯、騎自行車等低強度的運動為主。有些孕媽咪會在運動時產生宮縮,但陳加祥醫師提醒,子宮收縮不一定就會早產,也有可能是假性宮縮(罹患子宮肌瘤的人特別容易發生),也就是子宮在收縮卻沒有產兆(如子宮頸擴張或落紅)。

Q:自然產較安全還是剖腹產較安全?

A一般來說,第2胎的生產方式大多會依循第1胎的模式,第1胎自然產,第2胎也會自然產;第1胎剖腹產,第2胎也會剖腹產。不過要選擇何種生產方式還是要看第2胎懷孕狀況,如果出現胎位不正、前置胎盤等需要開刀的情況,就不能選擇自然產。懷胎前中風或發生車禍也必須剖腹。陳加祥醫師強調,只要孕媽咪身體正常,一般還是會建議自然產,畢竟剖腹產有許多風險,自然產對寶寶未來的發育也比較好。不過他也說,臨床上曾出現孕媽咪頭一胎生產十分順利,但第2胎在懷孕中期就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後來發現是肺高壓。這種病在年輕時沒什麼感覺,年紀漸長才會慢慢浮現症狀。肺高壓會讓孕媽咪無法在生產時用力,此時就必須採取剖腹產。他提醒,孕媽咪若不時感到喘不過氣,為防萬一,最好去心臟科檢查比較保險。許多孕媽咪在懷第1胎時都比較年輕、體力好,不大會受身體狀況影響,但懷第2胎時年紀較大,許多症狀就會一一浮現,孕媽咪不可不慎。

Q:第1胎出現哪些狀況,懷第2胎時要更小心?

A第一胎罹患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早產、產後大出血的孕媽咪,很可能在懷第2胎時再度罹患相同的併發症。上一胎篩檢岀乙型鏈球菌的媽咪也可能在第2胎出現相同症狀。陳加祥醫師指出,曾罹患乙型鏈球菌的孕媽咪在待產時最好連續施打4小時的抗生素,寶寶才不會有感染的風險。不過因為第二胎大多會生得比較快,可能打不滿4小時寶寶就出生,孕媽咪應時時注意產兆,一有動靜就到醫院待產打抗生素,如此才能確保寶寶的安全。另外,若子宮血管功能較差、養分無法順利輸送到胎盤,第2胎寶寶也可能出現過小的狀況。

Q:如果計畫生第2胎,需要保留第1胎分娩資料嗎?

A如果不確定第2胎是否會在同一家醫院生,建議保留資料以便之後的醫師查詢。

Q:高齡懷第2胎可能遇到什麼情況?

A許多高齡孕媽咪都會要求剖腹產,一方面是擔心自己沒體力自然生,一方面是想趁機會結紮。還有人因為怕子宮脫垂而選擇剖腹產,但陳加祥醫師提醒,若第1胎是自然產,則媽咪已經承接了自然產的後遺症(如骨盆鬆弛),第2胎剖腹並不會改變身體狀況,這種「吃全餐」的方式反而會讓媽咪接收自然產及剖腹產各自的壞處。除了剖腹產的問題,高齡二胎媽咪也要特別注意產兆。陳加祥醫師分享,先前曾有孕婦半夜腰痠但不以為意,後來實在受不了才到醫院,卻發現胎兒已經心跳緩慢,檢查後是胎盤早期剝離。那位孕媽咪當時的血壓極高(平時血壓就高但沒注意),雖然緊急剖腹產,胎兒仍回天乏術,而孕媽咪本身也差點死亡。他提醒,有些孕媽咪在宮縮時並不會感覺陣痛,因此不會意識到是產兆,但其實痛也有可能以酸的方式呈現,孕媽咪千萬不可大意。

此外,高齡孕媽咪懷二胎也可能面臨胎盤早期剝離的風險。胎盤早期剝離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剝離面偏下方,血液會流出子宮釋放壓力,對胎兒影響較慢。通常這種情況孕媽咪比較會警覺(因為有血)。另一種是剝離面偏上方,血液流不出來積在體內、身體無法釋放壓力導致胎盤剝離速度加快,等胎盤完全剝離後,寶寶因為無法得到養分便因此死亡。這種情況在剝離過程中會消耗孕媽咪的凝血因子,孕媽咪在凝血功能不良的情況下會出現全身性瀰漫出血,並進一步造成產後大出血。為了有效預防胎盤早期剝離的風險,高齡孕媽咪每次產檢應留意血壓狀況,不要因為在家量測正常而輕忽。陳加祥醫師提醒,如果孕媽咪每次在家量血壓都正常,到了醫院卻都不正常,最好在下次產檢時把血壓機帶來醫院校正。

Q:第1胎已做過詳盡產檢,第2胎產檢可做可不做?

A許多生第2胎的孕媽咪會對產檢有迷思,認為一些在第1次懷孕做過的產檢到了第2胎就可以不用做。陳加祥醫師表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海洋性貧血等項目的確是做過一次就不用再做,但大多數篩檢項目的風險都是獨立的。以唐氏症篩檢為例,唐氏症對於每一胎的風險都是獨立的,尤其年紀愈大的孕媽咪愈可能生出唐氏症寶寶,所以第2胎甚至比第1胎風險更大。妊娠糖尿病也一樣,每懷一胎都必須重做1次篩檢。

Q:高齡媽咪需要提前入院待產嗎?

A除非發生特殊情況,否則高齡孕媽咪一般不用提前入院。什麼是特殊情況呢?譬如第1胎寶寶罹患乙型鏈球菌,而第1胎的產程又很短,為免來不及打抗生素寶寶就出生,就會先請孕媽咪入院打抗生素再引產。

Q:如果第1胎是剖腹產,第2胎在分娩時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A陳加祥醫師強調,剖腹產的次數愈多,產婦死亡率就愈高。如果第1胎是剖腹產,第2胎發生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以及子宮破裂的風險就會升高。孕媽咪要特別小心會導致死亡率上升的植入性胎盤;由於剖腹產位置在膀胱上方,胎盤可能沿著剖腹產疤痕一路吃進膀胱,在產後造成產後大出血。

 

高齡產婦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加祥

照片/本刊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