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外地旅行過夜或回到爺爺奶奶家住宿,寶寶總是得花上比平常還要長的時間才能夠勉強入睡。奇美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曾郁庭認為,顧名思義「認床」就是只認自己的床,寶寶有自己固定且習慣睡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可以順利入睡,睡眠過程是安穩且可維持長時間;倘若不是入睡在自己習慣的地方,則會翻來覆去、久久無法成眠,或者入睡後,仍然睡得不太好,甚至是整晚失眠無法入睡。
孩子為什麼會認床?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詹雅雯指出,睡前一致且規律的睡前儀式有助於寶寶順利入眠。當外宿時,睡覺時間有了變動或跳過某些睡前步驟,寶寶覺察到有些不一樣,就會出現焦躁不安的情緒而難以進入睡眠狀態,此時爸媽就會將之解讀成寶寶「認床」了!
新生兒剛呱呱落地於這個複雜的世界,不管視覺、聽覺、觸覺及嗅覺各種感官才開始接受刺激,學著適應與調節,故可能感受度不敏感,因此通常新生兒較不容易認床。當寶寶2、3個月大時,各項感官知覺都正快速發展,也會開始認環境,故在睡眠之中的光線、聲音和震動…等,都會影響嬰兒睡眠,不再像嬰兒初期睡哪都可以。
大約到了6、7個月大,寶寶開始有「物體恆存」概念,亦即嬰幼兒對於一個不在眼前的東西,知道它仍然存在而不是沒有了。曾郁庭職能治療師解釋,物體恆存概念也伴隨著「分離焦慮」的形成,所以寶寶記得平時睡眠的環境,但寶寶往往認為看不見的東西就是消失了,因此不安而進入不了平時的睡眠狀態。
其實不止是寶寶,就連有些大人也有認床問題,但大人的表現可能是整夜睡不安穩的翻來覆去、隔天一覺睡起來覺得腰痠背痛,或是精神不濟哈欠連連。曾郁庭職能治療師指出,寶寶的克制力可能不如大人那麼好,睡得不好就會直接表現在情緒上,因而整夜呻吟或哭鬧,也就是俗稱的「灰歸暝」(台語),這時就考驗著爸媽的耐心與忍受度了。
根據過去研究發現,每個寶寶具有不同的天生氣質。詹雅雯臨床心理師表示,有些寶寶可能需要較大的刺激,才會出現反應。反之,若是敏感度較高的寶寶,只要有一點聲音或光線就會接收到,也容易因睡眠環境的變化而受到影響。也有些寶寶十分在意行為模式的規律性,如果稍微調整睡眠儀式的順序,就會生氣或不安,因而影響睡眠。然而,有些寶寶即便換了地方睡覺也能呼呼大睡、毫無異樣,這些就是個人氣質的差異。
有些爸媽認為孩子是因為觸覺敏感,才會有認床問題。曾郁庭職能治療師指出,臨床上觸覺敏感與認床不見得有絕對的關係,但觸覺敏感的孩子若有認床情況,可能與其對觸覺敏感造成對材質的挑剔,而需要特定材質的寢具有關。
依睡覺習慣來說,通常不依靠爸媽陪伴哄睡、睡前喝奶入睡,且自小在嬰兒床自己睡的孩子較容易認床,曾郁庭職能治療師解釋,因為他們習慣的那張床的環境,包含如光線、聲音、溫度、枕頭棉被床單的觸感或氣味,這些熟悉的感覺提供了孩子的安全與愉悅感,一旦有所變動,就可能會認床。
延伸閱讀:新手爸媽必讀,寶寶「這樣睡」最好!
有些爸媽心想既然寶寶容易認床,是否帶著寶寶到外頭練習幾次,就能解決認床問題了?詹雅雯臨床心理師認為,不見得需要多練習,重要的是養成固定的睡眠時間與習慣,並於外出過夜時也遵循睡眠儀式,寶寶就較能夠安穩入眠。而曾郁庭職能治療師則是建議先找出孩子認床的原因,針對問題做處理,就不怕認床了。
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之中,需要爸媽協助建立規律性。新生兒所需的睡眠時間很長,一整天除了喝奶之外就是睡覺,在此階段還不需要建立睡眠模式。但是,到了3~6個月大時,就應該開始建立睡前儀式。
從3~6個月大起,爸媽就可以營造一套有助於孩子放鬆、容易進入睡眠的睡眠儀式,從調暗燈光、換上睡衣、餵ㄋㄟㄋㄟ,餵完之後刷刷牙,再講個床邊故事,然後關上燈、安撫寶寶入睡。詹雅雯臨床心理師表示,藉由每日的重複行為,大概經過一個星期的時間,睡眠儀式能夠被建立起來。也就是說,寶寶會知道進行這一系列的動作之後,就應該進入睡眠模式,所以,當時間到了,睡眠儀式完成之後,寶寶很自然地就進入夢鄉。
延伸閱讀:不搖不抱實用哄睡法,做到3件事,幫助孩子自己睡過夜
出門在外也要照表操課
難得外出過夜旅行,許多爸媽都會玩到盡興,再回飯店休息,因而錯過原本固定的睡眠時間。然而,詹雅雯臨床心理師指出,孩子最怕太累,不像大人精神狀態不佳只會頻頻點頭、打瞌睡,孩子疲憊時反而會十分興奮,遲遲無法入睡!
過去研究發現,有些過動兒的夜間睡眠品質不佳,尤其是鼻子過敏的孩子,在治療鼻過敏、改善睡眠狀況後,過動情形就減少了許多。這就是有些孩子出現過動症狀時,醫師會考慮是否睡眠不足的原因所在。
多大比較不會認床?
通常1歲半脫離嬰兒期之後就比較不會認床,但曾郁庭職能治療師指出,這只是個參考值,每個孩子狀況都不太相同。
如果孩子太累,可能在晚上深度睡眠之中醒來而哭鬧,此時無論爸媽如何安撫,孩子依舊躁動不安,就是所謂的「夜驚」,以上這些情形都會讓爸媽詮釋成孩子認床了,其實可能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認床,而是爸媽讓他太累了、太晚上床睡覺,以至於孩子靜下心來睡著需要花較多的時間。
因此,詹雅雯臨床心理師建議,在家就要建立睡眠儀式,到外地睡覺時只要如法炮製──在相同的時間做一樣的事情,孩子感到安全感,就可以安穩入睡。
延伸閱讀:做惡夢、夢遊、說夢話,還是夜驚?!解析寶寶的「夢」幻世界
若孩子是因安全感缺乏而造成認床問題,曾郁庭職能治療師建議,爸媽可以帶領孩子閱讀關於情緒的繪本,藉由繪本角色發揮孩子的情緒;與孩子玩有關情緒的遊戲,像是請孩子畫出害怕的畫面,再討論如何消滅這些不良情緒;或是角色扮演,預演外出住宿的情況。
有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初次離開爸媽可能會有分離焦慮,爸媽可以告訴孩子爸媽一直都在他的心裡,所以他們不是不在,如果想念媽咪,可以摸一下胸口(心臟位置)我就在這裡,而外出認床也是如此,告訴孩子家一直都在心裡的概念。
適應力低→漸進式打破固著性
若是適應性較低或固著性較高而造成認床問題的孩子,平時藉由漸進式打破固著,像是出遠門前一週開始練習睡不是他自己的床,先從小睡(短時間)讓他習慣睡不是他自己的床,像是習慣睡遊戲床→再變成夜晚睡遊戲床→出門只要帶遊戲床就可以;或讓孩子逐漸適應幾個不同的枕頭、棉被、床單→若有家中客房輪流睡其他房間→多外出過夜旅行。曾郁庭職能治療師建議可先從常接觸親友家開始,而非一開始就出遠門。
若是無法改變或較急迫需要在外過夜,不如就帶著孩子習慣的枕頭、棉被、睡衣、陪睡小物甚至床墊床單,將陌生的房間盡可能佈置得與原本家中相同,並保持一樣的睡前儀式。曾郁庭職能治療師認為,出去玩得盡興,更甚至主要照顧者就哄睡也無妨,回程後再重新訓練即可。
觸覺敏感→接觸不同材質訓練
若是有觸覺敏感的問題,則可漸進式接觸不同材質的訓練活動,以改善觸覺敏感問題,如洗澡時,有時候用沐浴球、有時拿沐浴刷來清潔;玩沙箱、豆箱、黏土、沾顏色在手指上在紙上作畫的手指畫,或是使用觸覺刷…等都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其實外出玩就是要玩得盡興,若被認床這個問題掃興了就不好了,可先依孩子特性做預防,事先準備萬全就不怕了!
影音教學:寶寶不睡怎麼辦?建立睡前儀式好入眠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奇美醫院復健部兒童職能治療師 曾郁庭、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 詹雅雯
攝影/Super Cute 寶寶/親子寫真專業攝影
梳化/Amber
演出/mommy:許又文、baby:謝睿穎
玩偶提供/馨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