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抵抗力較差的三歲以下寶寶來說,有許多病毒與細菌會引起腸胃炎,家長首先要先認識這些腸胃炎的傳染途徑與症狀,進而盡量預防寶寶受到感染,若是受到了感染,也需知道要如何照護,讓寶寶早日康復。
急性腸胃炎是小朋友最常發生的疾病之一,典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但是也有以嘔吐或拉肚子為主的病例,常會合併肚子痛,發燒、腹脹,輕微感冒症狀等等。在台灣,腸胃炎全年都有,曾任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現任羅東聖母醫院小兒科主任的莊瑜瑜醫師指出,急性腸胃炎可分為病毒性與細菌性兩大類。
病毒性最多為輪狀病毒,好發於秋冬;細菌性最多為沙門菌感染。
在台灣,氣溫下降,又是輪狀病毒欲動的季節,就先從即將到來好發於秋冬的病毒性疾病談起:
病毒性腸胃炎的傳染途徑包括:食用或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糞便,接觸受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此外,也有可能經由飛沫傳染,傳染的途徑相當廣。
幾乎每年的冬季一、二月份時是感染的高峰期,尤其兩歲以下的幼童容易出現嚴重的症狀。
感染到輪狀病毒大約2~4天發病,主要症狀是包括發燒、突發性嘔吐、腹痛,數小時後或隔天開始水瀉,腹瀉期間可能長達5~7天,對腸胃道的影響甚深,若嘔吐與腹瀉嚴重,還會造成脫水甚至酸中毒的現象。
除了輪狀病毒外,還有星狀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也屬於病毒性腸胃炎,星狀病毒的症狀類似輪狀病毒,但輕微許多;腺病毒的腹瀉可能長達10至14天;至於諾羅病毒也是以腹瀉與腹痛症狀為主,腹瀉約持續2至3天。
延伸閱讀:輪狀病毒別搗蛋,用對方法建立愛的防護罩
細菌性腸胃炎在台灣全年都會出現,好發於夏天,類型包括沙門氏桿菌,曲狀桿菌、志賀桿菌(痢疾)、大腸桿菌等等,以沙門菌感染最多。
沙門氏桿菌感染途徑是經由口糞接觸到帶有細菌的雞、豬等動物的糞便就容易感染,其中雞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感染途徑,蛋殼上有可能沾有雞糞,生吃雞蛋或拿雞蛋後沒有洗手,都會受到感染。
此外,不乾淨的山泉水也容易有細菌。
沙門氏桿菌感染後通常24至48小時會發病,症狀較嚴重包括:發燒超過39℃、嘔吐及腹痛、大便呈綠色粘液或是血便、並帶有惡臭,有時腹痛很嚴重,會讓人懷疑是蘭尾炎。
居家環境中常會有從外面帶回家中的泥土中,也有可能會有病菌,所以家長要特別注意除了沙門氏桿菌外,曲狀桿菌、志賀桿菌(痢疾)、大腸桿菌也屬於細菌性腸胃炎。
曲狀桿菌的症狀較輕微;志賀桿菌(痢疾)容易發生群聚感染,造成大規模流行。
預防腸胃炎,基本要從居家環境與飲食做起,莊瑜瑜醫師表示,平常居家室內的空氣要保持流通,避免吃生的食物,餵食幼兒的食物如肉類、蛋類等都要煮熟,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不論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這是平日的基本功。
若是家中有人感染腸胃炎時,處理嘔吐物或糞便後必須洗手,使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清潔家裡與消毒污染的衣物,因為像感染了沙門氏桿菌,平均五至八週後還會排出細菌,至於輪狀病毒感染後,平均十至十二天後還會排出病毒,所以清潔與勤洗手不可少。
至於所有的腸胃炎,目前只有輪狀病毒有疫苗可以接種預防,莊瑜瑜醫師建議,家中有六個月以下的寶寶,可自費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來預防感染。
腸胃炎的照護原則,首先就是要避免病人發生脫水的狀況,家長可以仔細觀察幼兒,當寶寶腹瀉厲害而水份又補充不夠時,就會造成脫水現象。
若是出現小便的次數減少(嬰兒則是換尿布的次數變少)、尿液變黃、哭沒有眼淚、皮膚與唇舌乾燥等狀況,就是輕度的脫水;此時需要給幼兒補充專用的電解質口服液(一般藥局有販售)來緩解脫水狀況。
延伸閱讀:腸絞痛×腸套疊×溢吐奶×腹股溝疝氣×便祕×腹瀉×腹脹,解決寶寶7大腸胃問題
諮詢/羅東聖母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莊瑜瑜
撰文/陳姵樺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