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蟲咬x擦傷x割傷x燒燙傷,小兒最常見的4類外傷居家照護法

當寶寶會爬、會走的那一刻起,各種大小外傷就會紛紛找上門來!在生活之中不免出現的外傷,第一時間爸比媽咪應該如何處理?什麼情況應該立即就醫?又該如何避免呢?
蟲咬x擦傷x割傷x燒燙傷,小兒最常見的4類外傷居家照護法

 

在生活之中不免出現的外傷,第一時間爸比媽咪應該如何處理?什麼情況應該立即就醫?又該如何避免呢?

有些狀況擦傷要送醫

1、蚊蟲咬傷

通常體溫較高、體味較重的人易成為蚊蟲叮咬的目標,而寶寶的新陳代謝較快、體溫也比成人高,因而易成為蚊蟲攻擊的頭號對象。另外,隨著寶寶的成長,其活力及活動範圍漸廣,更容易流汗,體味增加,也成為寶寶受到蚊蟲喜愛的原因之一。

冰敷患部降低搔癢感

叮人的蚊蟲種類眾多,大部分被叮咬過後,若無急性過敏反應,便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感到搔癢,可以嘗試冰敷降低不適,或塗抹適合的藥膏,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資深研究醫師王信驊提醒,塗抹於寶寶肌膚的藥膏需注意適用年齡。

年幼寶寶可能會舔弄傷口,塗了藥膏之後可以透氣紗布包裹傷口,避免寶寶將藥膏吃下肚。針對止癢藥物的使用,王信驊醫師提醒,2歲以下的小寶寶避免塗抹含有薄荷類藥物,以免大量使用產生神經性毒素,恐引起呼吸停止、抽搐。

用手抓癢恐二次感染

寶寶被蚊蟲咬造成搔癢反應,許多爸媽會用手幫寶寶抓抓,但王信驊醫師表示,用手抓的止癢效果有限,且容易抓破皮而有傷口二度感染的問題,建議以乾毛巾包覆冰塊冰敷或用浸泡過冷水的毛巾覆蓋於患部來止癢,冰敷需注意時間,以免凍傷。

嚴重過敏反應恐致命

被蚊蟲咬傷後,冰敷或塗藥應該就會慢慢消腫。但若被蚊蟲叮咬30分鐘後,皮膚起疹子,嚴重者甚至其軟組織腫脹,氣管攣縮影響呼吸道,使得寶寶呼吸困難,這時候就要趕快送醫。王信驊醫師表示,因蚊蟲叮咬而起嚴重過敏反應雖然少見,但有可能危及生命,仍不可不注意。此外,如果患部持續腫脹,1、2 天後出現紅腫熱痛,活力變差、倦怠感,甚至是發燒,也要趕緊就醫。

外出著長袖噴防蚊液

避免寶寶被蚊蟲叮上,王信驊醫師建議,保持身體的清潔與清爽,活動流汗後立即洗澡,以減少體味;居家環境可使用蚊帳、電蚊拍來防蚊;儘量避免出入積水、蚊蟲大量出沒或已知的高危險傳染地區。

帶寶寶外出踏青時,穿著舒適不緊繃的長袖長褲,也可適當使用防蚊液或防蚊貼片,均可減少被蚊蟲咬傷的機會。王信驊醫師提醒,防蚊液的建議使用年齡及方法需留意。

延伸閱讀:寶寶意外傷害緊急救治方法

2、擦傷

當寶寶皮膚摩擦到較粗糙的表面造成表淺傷口,這種狀況無論傷口的大小都會帶來些許的疼痛感。通常寶寶學會爬行或走路,肌肉骨骼發展還沒有成熟,行為動作的控制不太好,或是對於環境不熟悉,且好奇心較強,急於探索環境,造成擦傷的機會也較多了。

洗淨雙手再處理傷口

處理擦傷之前,爸比媽咪要先把自己的雙手清洗乾淨。首先以清水或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若有滲血,可使用無菌紗布或棉製品輕微加壓止血。再取無菌棉棒沾消毒藥水(如:優碘),從中央往外畫圈消毒,依照傷口狀況以無菌紗布包紮。

擦傷傷口的包紮最好能夠每天更換,王信驊醫師指出,除了換藥之外,也要觀察傷口是否有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或其他不正常的分泌物,以便決定是否送醫。寶寶的傷口復原狀況通常比成人快,一般的表淺擦傷約3~5天就會慢慢恢復。

確實清潔消毒不可少

擦傷的傷口通常較小的,但正是因為傷口看起來不太起眼,爸媽如果沒有確實清潔消毒,病菌仍殘留其中,導致後續出現感染。王信驊醫師提醒,即便是小擦傷,第一時間的傷口清潔消毒也是不可少的!

貼上人工皮保護傷口

與照顧一般傷口的原則一樣,適度休息、補充水分、營養充足及足夠睡眠可以促進傷口復原。且避免再度摩擦到傷口,使得尚未癒合又受傷,或因接觸到其他東西而使得病菌入侵。如果是關節或其他不易包紮的部位,可以試著用人工皮貼起來,以保護難照顧的傷口,也可以加速復原的速度。

有些狀況擦傷要送醫

擦傷感覺是小事,需要送醫嗎?王信驊醫師表示,如果發現寶寶的傷口血流不止、傷口狀況不易清潔或是疑似感染狀況、復原速度緩慢,就需要送醫請醫師評估。

地板上的小東西要收

爸媽平時要注意寶寶的活動範圍之內,儘量排除可能造成擦傷的障礙物,尤其是在開始會爬會走之後,地板上的小東西都要收好。另外,寶寶穿著薄長袖衣褲,也可以減少移動時的擦傷。

勿以為割傷只是小傷不重視

3、割傷

好奇心旺盛的寶寶總是喜歡東摸西摸探索環境,有時不小心被帶有尖角或銳利的物品劃傷肌膚而有細長條的傷口,就出現了割傷的傷口。

傷口髒可先擠出髒血

當寶寶被割傷,有些爸媽顯得驚慌失措,王信驊醫師提醒爸媽一定保持冷靜,否則孩子看到爸媽的表現可能會更加害怕。在處理割傷之前,也是要先將自己的雙手以清水及肥皂徹底清洗、擦乾後,再幫寶寶處理。

首先以清水或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也可使用棉棒或紗布沾取中性肥皂清潔傷口及傷口附近的皮膚,再用溫開水或生理食鹽水小心地沖洗傷口。若是傷口看起來較髒,可以先把髒血擠出來再清洗傷口。

無法止血應儘速就醫

清洗之後,拿無菌棉棒從中心往外的環狀方式擦拭傷口上的水分。如果傷口持續流血,使用乾淨或無菌紗布放在傷口上加壓止血,壓了1、2分鐘後若能順利止血,塗抹抗生素藥膏再貼上OK繃或乾淨紗布,以醫療用膠帶固定。但若加壓處理仍無法順利止血,可能是因為傷口較深,有可能需要縫合,就要儘速就醫處理。

如果爸媽不確定哪些藥膏適合使用於擦傷的傷口,可於初步處理後,帶孩子至鄰近院所就醫尋求協助。

勿以為割傷只是小傷不重視

常見錯誤處理割傷方式也是一開始誤以為只是小傷,不太重視而沒有確實使用乾淨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有可能讓病菌滋長造成後續感染。

尚未復原勿碰液體以免感染

平時保持擦傷傷口的乾淨與清潔,觀察傷口是否有滲液、傷口外圍組織是否有紅腫發紅,在傷口還沒復原之前,儘量不要讓可能污染的物體碰觸到傷口,否則可能會讓病菌侵入,造成二次的感染。

活動範圍內移除易割傷物品

避免在寶寶平時的活動範圍內放置容易割傷的物品,或是避免寶寶進入較多尖銳物品的廚房,可以在廚房入口放置隔板,避免寶寶爬行闖入廚房。

延伸閱讀:寶貝受傷第一時間用「口語急救術」!預防小擦傷變心靈創傷

輕度燒燙傷,沖脫泡蓋送

4、燒燙傷

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燒燙傷基金會的資料顯示,5歲以下的寶寶比6歲以上的孩子更容易發生燒燙傷,尤其是1~3歲寶寶所佔的比例是最高,這也是因為年滿1歲的寶寶有一定的行動能力但又還不夠成熟,所以最容易有燒燙傷的狀況。依數據來看,學齡前發生燒燙傷的地點與原因,在浴室洗澡被熱水燙傷的狀況是最常見的,在廚房被熱食燙傷為第二常見。

深度與面積決定嚴重度

想要瞭解燒燙傷如何處理,要先判斷燒燙燒的嚴重度,王信驊醫師指出,「深度」與「面積」是決定嚴重度的重要因素。就面積而言,以5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可用寶寶的手掌(包含手指) 作為體表面的1%來評估面積大小。

而根據燒燙傷的深度,可以分成第一到第四度。

第一度:只有傷及皮膚淺層,皮膚會發紅、疼痛,按壓皮膚時會變白,大約3~5天就會癒合且不會留下疤痕。

第二度:外觀呈現紅色或斑駁狀,且有些水泡,感覺腫脹與疼痛。又可細分成「淺二度」及「深二度」。淺二度傷及皮膚表層及真皮層的較淺層處,1~2周會癒合,有可能會留下輕微疤痕。深二度則傷及表皮與真皮層較深處,可能需要3~4周復原,通常疤痕較為明顯。

第三度:除了傷及表皮、真皮之外,皮下組織也受到傷害,受傷的皮膚外觀看起來顏色較深,像皮革一樣乾硬,不會因按壓皮膚而變白。患部周圍可能會有疼痛感,但患部本身因已傷到痛覺神經,反而不會感覺疼痛。通常無辦法自行癒合,且留下肥厚疤痕。

第四度:除了傷及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之外,還傷到底下的肌肉、神經甚至骨骼,此類型相對少見,大部分是因高壓電擊傷害造成。

燒燙傷分成輕中重三級

根據深度與面積就可以把燒燙傷分成輕、中、重三等級。

輕度燒燙傷:凡是第二度燒燙傷且燒燙傷面積小於身體總表面積的10%,或為第三度燒燙傷但面積小於2%,即歸類為輕度燒燙傷,通常門診治療即可。

中度燒燙傷:指的是第二度燒燙傷且面積介於總表面積的10~20%,或是第三度燒燙傷且總表面積介於2~10%,通常需要住院治療。

重度燒燙傷:第二度燒燙傷且面積大於總表面積的20%,或第三度燒燙傷且總表面積大於10%,或是第二度燒燙傷以上,其位置為臉部、頸部、眼睛、耳朵或手掌、腳掌或會陰生殖器,就是重度燒燙傷,通常需要住進燒燙傷中心病房。

輕度燒燙傷→沖脫泡蓋送

不管是哪一等級的燒燙傷,先將寶寶與造成燒燙傷的熱源分開。如果是輕度燒燙傷,依照「沖脫泡蓋送」原則,首先以流動冷水輕輕沖或浸泡患部至少10分鐘。若持續感到疼痛,可延長浸泡時間,最多30分鐘,年幼寶寶得注意是否有體過低的狀況。

在冷水之中,小心地移除衣物或以剪刀剪開衣物邊緣,如果衣物黏到患部,無需強行扯開。再用無菌紗布或乾淨布條、棉質衣物覆蓋於患部加以固定,切勿包得太緊影響血液回流。若為手腳部位的燒燙傷,儘量抬高傷肢,高過心臟,可促進血液回流,接下來就是趕緊送醫。

中重度燒燙傷→先打119求救

若為中重度燒燙傷,趕緊撥打119叫救護車急救,同時注意寶寶的意識、呼吸及心跳。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先除去寶寶衣物,也無需強行剝除黏在傷口的衣物,以無菌紗布或衣物包覆患部,提高傷肢,維持血液循環順暢。

王信驊醫師解釋,中重度的燒燙傷有時可能會影響心血管正常功能,甚至破壞電解質平衡,嚴重者可能造成腎衰竭或周邊的組織器官壞死。因此,要特別注意血液循環及水分散失,可試著讓寶寶喝水,若寶寶一喝水就嘔吐,就不用再強迫喝水,最重要的還是趕緊送醫救治。

別亂塗醬油、牙膏或乳液

燒燙傷的寶寶皮膚上可能會起水泡,千萬不要看到水泡就把它刺破,破壞了皮膚的完整性,可能造成二次細菌感染。

有些爸媽對著燒燙傷的傷口吹氣,以為利用空氣可以幫忙降溫,其實效果並不好,且也有可能把唾液裡的病菌吐到傷口上了。

還有些爸媽會在傷口上塗醬油、牙膏或乳液,不僅對於治療沒有幫助,還可能造成傷口發炎或感染,也會使得後續評估傷口或治療時有些困擾。

寶寶洗澡先放冷水再熱水

洗澡一定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確認水溫之後,再把寶寶放入澡盆。寶寶的好奇心強,家中的火柴、打火機…等能夠引火的危險用品,都要確實妥善收好。

常見容易造成燒燙傷的廚房儘量避免寶寶出入,也不要讓寶寶有碰觸爐具開關的機會,並教導寶寶此為危險物品切勿觸碰。鍋具的握把或鍋鏟平時應該朝內收納,以免寶寶觸碰、撞落就會有危險。

抱著寶寶時,儘量避免喝熱湯或熱茶,雖然抱著寶寶感覺十分安穩,有時候寶寶突然哭鬧,就有可能一不小心把熱飲濺到寶寶身上。

延伸閱讀:4個習慣,保護寶寶遠離五種燒燙傷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資深研究醫師 王信驊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