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1位媽咪的小兒看診經驗得知,多數媽咪會帶寶寶給固定熟悉的兒科醫師看診,且通常是住家附近的兒科診所。而又文媽咪的兒子在住家附近的診所以及大醫院都各有一位熟識的兒科醫師。Mag媽咪的女兒預防針都在診所接種,若身體不適就會到住家附近的醫院看病。
也有媽咪每次都會帶寶寶到同一間的診所或醫院看診,但沒有固定的兒科醫師,像是Lisa媽咪的兒子有固定看病的診所,「曾經給診所內的兩位兒科醫生看診過,感覺都很不錯,就沒有指定某一位醫生了」。
而Cindy媽咪的兒子目前還沒有固定的兒科醫師,但出生至今的預防注射都在居家附近的台北市健康服務中心(原衛生所),因為病歷與市立聯合醫院連線,若發現有較嚴重問題於健康服務中心無法處理,就會轉至聯合醫院。
大部分媽咪是聽了有寶寶的朋友、鄰居推薦介紹,因此找到寶寶現在的兒科醫師。Mag媽咪的女兒在某次懷疑尿道感染而發高燒,於中午休息時間到醫院掛急診,等驗尿之際,下午門診差不多要開始,便轉到兒科門診,才認識了女兒現在的兒科醫師。至於Emerlia媽咪是因為女兒發燒了,使用地圖查詢住家附近的兒科診所,便直接過去求診了。
延伸閱讀:寶貝看病3階段狀況題 專家來解答!
Alvee、Emerlia、Renee及又文媽咪都覺得寶寶有固定看診的兒科醫師,不僅診所內擁有寶寶的完整病歷資訊,醫師對於寶寶的身體狀況、用藥習慣都較為熟悉,寶寶也比較熟悉診所環境及醫師,媽咪帶寶寶來看診才安心!
目前請育嬰假的Lisa,不管兒子接種疫苗或是身體不適看診,都會儘量利用病患較少的白天時段,但自己一人沒有其他交通工具,所以,住家附近步行範圍內可抵達的診所,就成了Lisa媽咪的首選。
Emerlia媽咪也認為交通方便很重要,會選擇現在這位兒科醫師看診,原因之一就在於離住家及保母家近,只要步行10分鐘內就可以抵達,若女兒生病時就醫方便性高,才不會在女兒身體不舒服時還要費時費力地找病院求診。
多數媽咪都覺得兒科醫生及護士待人親切、有耐心是很重要的事!Renee媽咪指出,兒子的兒科醫生相當細心親切,不會讓兒子一見到醫生就感到害怕,才有可能順利完成就醫。又文媽咪表示,護士會先拿小玩具給兒子把玩,並溫柔地跟他說說話,玩你看不見我的躲貓貓遊戲,兒子對於診所的戒心較低,看診就非常順利了!
Emerlia媽咪表示,女兒的兒科醫師看診十分親切,總是不厭其煩地解答爸媽的各種疑問,對於新手媽咪來說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啊!Cici媽咪則指出,第二次帶孩子看病醫生護士居然主動叫出孩子的名字,實在讓人感覺非常溫暖!
「每次看診,檢查耳朵、喉嚨、鼻子及聽診是必備的!」Emerlia媽咪對於女兒的兒科醫師問診仔細感到非常安心。Doris媽咪亦覺得孩子的兒科醫師診斷相當仔細,並依照孩子狀況開藥,也支持媽咪的想法理念而不一定要用藥,這一點深得她的心!
阿莎指出,女兒在2歲時因為氣喘而看診,第一次就醫時,醫師便詳細瞭解父母的遺傳疾病、詢問家中環境,並給予指導,對症下藥,女兒的氣喘因此獲得控制。之後回診時,醫師詢問孩子的近期情況,並根據上次症狀加以比較,陪父母找出好轉或不佳的原因。
Mag媽咪則提及,在門診的時候,看到醫師的專業態度與小心推測,都讓爸媽感覺到他的用心及細心,所以,才會決定之後女兒若有狀況都找這位醫師看診。
「大哭一場是免不了的!」看病時兒子時常從頭哭到尾的又文媽咪有點無奈地說著。帶寶寶就醫,對新手媽咪來說是一場硬仗嗎?還有哪些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呢?
Alvee媽咪的兒子因為年紀還小,讓醫生檢查身體時都還懵懵懂懂,充滿好奇,手腳也都還可以配合醫生檢查。只有碰到要打針了,感覺到疼痛,才會癟嘴哭泣。除此之外,大致上與醫生見面過程都是很愉快的。
Doris媽咪指出,未滿1歲的小小孩比較不懂發生了什麼事,通常到了開始檢查或是打針時,才會哭鬧;Mag媽咪也表示,女兒在1歲之前還不認得醫師,就傻傻地配合看診。
對於才幾個月的小寶寶,Cindy媽咪的建議先算好寶寶用餐或睡覺時間,避開即可,若是赴大醫院就診,如果寶寶餓了也有哺乳室,想睡的話直接哄睡,帶寶寶看診就不會太困難了。
Doris媽咪1歲之後進入診間,一看到醫生會大哭,但是通常在醫生耐心安撫之下,就可以冷靜下來接受診療。Mag媽咪也表示,女兒現在看到白袍和聽筒,就知道他是醫生,便立馬大哭,揮手搖頭表示不要不要。
Renee媽咪的兒子從小在同一間診所就醫,對於醫生感到熟悉,通常不太會有狀況,但隨著年紀增長,越大是越有意見,像是喉嚨不舒服需要檢查喉嚨時,就偏偏不想張開嘴巴,實在令人有點難以招架。
Lisa媽咪的兒子在2歲以前看醫生都不會抗拒,但現在年紀漸長,走到診所門口就會想要反抗或焦躁不安的,這個時候只能用勸導利誘或是霸王硬上弓。最近一次接種疫苗,連測量身高體重都可以尖叫大哭、拳打腳踢。只能說現在帶兒子看醫生真的越來越吃力了(苦笑)。
看診時,最常遇到是寶寶抗拒吸鼻涕和打針,Cici媽咪建議爸媽堅強冷靜,這種狀況發生一定要快狠準地完成,速戰速決,爸媽得配合醫生護士將寶寶的頭與四肢抱著固定,才不會讓寶寶受傷,也不會拖延抗拒時間。
阿莎媽咪的女兒是會因為醫師將吸鼻涕的細塑膠管放進其鼻腔而大哭亂動,幸好醫師和護理師會協助將女兒抓住,才得順利完成治療。
延伸閱讀:怕黑、怕看醫生、怕剪頭髮、怕上廁所... 王宏哲:3步驟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通常新手媽咪在帶寶寶看醫師之前會做哪些準備呢?事前告知寶寶,讓他有心理準備,還是攜帶能夠讓寶寶安心的小物?來看看各位媽咪有何妙招吧!
Cici、Emma、Doris、Renee、又文以及阿莎媽咪都會事先告知寶寶等等要去看醫師了,並讓他知道今天看醫師的目的為何(打預防針或是不舒服看病),給予寶寶心理建設,再告訴他媽咪都會在身旁陪伴。
Cindy媽咪身上都會隨時準備兒子最愛的玩具(如:手搖鈴)及奶嘴,如果看診時,隨時有情緒崩潰的狀況,玩具與奶嘴可以有效發揮安撫作用。而Cici媽咪每次外出也會準備女兒近期喜愛的玩具,於候診或無聊時把玩。
又文媽咪笑著說,「兒子吃東西就不會哭了!」所以,外出看診前會帶著寶寶喜歡的零食點心。若是帶兒子施打預防針,Rene媽咪也會帶一些小零嘴,在接種過程之中或是結束後,分散注意力,此外Renee媽咪還會特別準備口罩,進出醫院都會儘量讓兒子戴上口罩,以免受到感染。
又文媽咪知道兒子喜歡兜風,診所距離家裡又蠻近的,於是,又文媽咪會騎腳踏車戴兒子到診所,先製造兒子愉快的心情,看完診再到附近公園逛逛玩耍。Doris媽咪會鼓勵孩子如果表現得好,配合醫生的指令,結束之後就可以到附近公園玩耍或是帶他去火車站看火車。
Lisa媽咪則會提醒兒子,等一下要去找護士阿姨、醫生會拿糖果與貼紙。通常兒子聽到這兩樣東西,他就會很高興地盡力乖乖配合了。
看診前先做好功課
身為新手媽咪的Cindy擔心醫師問診的時間有限,為了能夠有效溝通,會先回想一遍兒子近期症狀或是將(紅疹)照片準備妥當,若有需要可以立刻作為輔助。
因為寶寶小,看醫生的狀況難以預料,這個時候真得很需要醫護人員的多多關照!新手媽咪們曾經有哪些美好的看診經驗呢?
「記得第一次帶寶寶看醫生,我自己也很緊張,剛好我也生病了,醫生提議媽咪先看,讓寶寶見習一下。當然媽媽很開心地被檢查耳鼻喉、上藥及吸鼻涕,醫生也很瞭解寶寶心理,在媽咪看診時不斷地鼓勵媽咪給寶寶看,寶寶在一旁還真的十分認真地觀察!換寶寶的時候,寶寶也很配合!獲得很多醫生護士的稱讚,我們就順利地完成第一次看診。」Cici媽咪回想第一次的狀況說著。
「前陣子在女兒的脖子上摸到了幾個顆粒,我很緊張,立刻帶女兒看醫生去。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診間,醫生先聽了我的說明,再伸手觸摸我說的位置,這時候女兒已經躁動不安,接著哭鬧起來。沒想到醫師輕鬆地回答:『媽咪,沒事~這是淋巴結,有些在新生兒時期就摸得到,還可能是一整串的;只要是會滑動、按壓不會痛就不用擔心。』
我不解地問著醫師,『怎麼知道寶寶會不會痛?』醫師告訴我『如果按壓會痛,寶寶就會哭。』我不放棄地繼續追問,『但是剛剛女兒哭了!』(媽咪很欠揍,但醫生真的很有耐心)」此時醫師立刻指著天花板跟女兒說:『妳看!有飛機耶~』女兒便往醫生指的方向看,醫師趁機摸著女兒淋巴結的位置,然後跟我說,『妳看~她不會痛!』(媽咪真的想為醫生起立鼓掌啊!)
醫師還提醒我,當寶寶感冒生病的時候,淋巴結摸起來會更大(當時女兒感冒剛好沒幾天,難怪摸起來很明顯)醫師接著親切地對女兒說:『好啦~妳沒事了,可以回家囉!』整個看診過程,醫師不只細心檢查,還非常有耐心地解說,並回答媽咪的大小奇怪問題,到目前為止,每次的看診經驗,都是好的!」Mag媽咪回想當時還是感到心疼。
「某次突然發現女兒皮膚上有怪怪的小點(很像被跳蚤叮),醫生仔細端詳後懷疑是『點狀出血』,或是哭太久造成的,建議幾天後如果沒消掉,就得到大醫院確認;之後再看診時,醫師還記得這個狀況,並主動關心詢問,讓我覺得女兒的兒科醫師感覺很像是『家庭醫師』的關心!」Emerlia充滿暖暖的感受地說著。
「技術好的護士真的不會讓孩子哭太久,就我兒子來說,衛生所有一位護士(大家都叫她姨嬤)打針技術之快,讓媽咪我都還沒發現下針就已經結束了,更不用說小孩,準備要哭的時候卻已打完,只來得及唉兩聲,再加上姨媽會以不同玩具或聲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我兒子到衛生所打針幾乎不曾哭過!」非常佩服「姨嬤」的Renee媽咪說著。
延伸閱讀:寶寶一打針就大哭?試試以下3招
有時候,媽咪帶著寶寶看病難免會遇到不愉快的看診經驗,新手媽咪可以看看媽咪們不好的小兒就醫經驗,或許可以提早預防或是避免發生。
「原本固定就醫的小兒科診所沒有提供卡介苗接種服務,所以,帶著兒子前往區公所附設的診所。一進入診所,明顯感受到整體醫療環境不太乾淨,放在體重計上的毛巾,看起來就是沒有清潔過的樣子,測量身高的桌子上也沒有軟墊可以讓兒子躺著。醫生和護士看起來都很疲憊、硬體設備陳舊昏暗,一打完針就馬上離開回家梳洗兒子,實在是令人不舒適的就醫經驗!」Alvee媽咪現在回想起還是覺得無法忍受。
又文媽咪說:「某一次到一家兒科診所就醫,病患實在是很多,領藥時,藥師解釋藥品使用方式說得很快,快到根本聽不清楚,再請他多說一遍,就擺臉色給我們看了!」
Cici指出,「我曾經帶過寶寶到很有名氣的診所看診,那一次等到晚上10點才輪到我們,真是太可怕了,爸媽和寶寶都累壞了!」
Lisa媽咪最不喜歡的就是等待了,「如果剛好遇到周末或晚上看診,整間診所都是等待看診的病患,與醫生交談的時間感覺也變得較為匆促。」
「寶寶4個多月時,手臂上曾起了紅疹(約2~3天),帶至某醫院看診,醫師1分鐘內看完直接以非常肯定的語氣說『這是腸病毒!』,但我告知醫師,寶寶這幾天食慾良好,也未出現嗜睡或體力差…等情況,醫生仍斷言『這就是腸病毒,反正也無法用藥,你們就回家觀察。』
記得當天回家,我的情緒非常低落,因為前幾天才剛帶寶寶到親子餐廳玩,也固定有上嬰兒瑜伽,或許真的是感染腸病毒的高風險族群。前思後想,還是覺得寶寶症狀不像腸病毒,隔天一早又立即衝另一家醫院,這位醫生耐心地聽我描述,也與寶寶有互動,判斷為『一般病毒疹,過幾天自然會痊癒,症狀並沒有往壞方向走』」雖然一樣不用拿藥,但卻讓Cindy媽咪鬆了一口氣。
Emerlia媽咪指出,「其實最擔心的是單純帶孩子到診所打預防針或僅是看輕微的小感冒,待診區有那種不戴口罩卻瘋狂咳嗽的人,真的很怕傳染給孩子,只能讓自己的孩子戴上口罩,離得遠遠,看完醫師趕緊回家去。」
「女兒從會抬頭開始,只要是靜止不動或專注看著某樣東西,她的頭就是右傾。公婆得知後總是很擔心,便要求我帶著約7個月大的女兒看醫生。
於是,在某次健兒門診檢查時,詢問了診所的兒科醫師,醫生按壓女兒脖子檢察之後,告知一般傾斜的因為脖子上有長東西或是肌肉摸起來硬硬的,但女兒看起來都沒有這些狀況,讓我轉診至大醫院的兒童復健科進一步確認。
就診當天,我把狀況向醫師說了一遍,並跟醫師說我覺得應該是脖子還沒完全硬,所以才會傾斜…,醫師卻以不甚認同的表情說,『要檢查才知道」就讓我把女兒抱到診療床上,床上有一層軟墊,女兒坐起來有些不穩,但還不至於倒下。
聽從醫師指示讓女兒左右轉之後,醫師表示沒有什麼問題,接著詢問寶寶月齡。當醫師知道女兒7個多月後,便指出『那還坐不穩!?這樣可能是發育遲緩喔!必須追蹤,之後再帶回來檢查,不能再是這樣坐得東倒西歪喔!』
『發育遲緩!!!』這4個字真的是嚇死媽咪啦,醫師您確定了嗎?怎麼可以這樣講話?要不要負責任啊~小孩又不是機器,一定幾個月就該如何嗎!況且床上還有軟墊,誰家寶寶坐得穩啊!這是媽咪當下澎派的內心戲。
但我很冷靜,有禮貌地微笑回答醫師說:『好~』但我心中立馬把這位醫師除名了,女兒又不是不會坐,只是坐得不穩。同一個階段的每個寶寶的進度一定相同嗎?個人覺得這位醫師太不專業了,在未確定問題的當下,幫寶寶下定論,造成父母恐慌。這是我帶女兒就診以來,最不舒服的一次經驗。
後來,女兒當然也沒有發育遲緩啊,現在何止是坐得穩,會站、會跑、會搗蛋(很想帶女兒到醫生面前奔跑啊~)」到現在還是有點氣憤的Mag媽咪說著。
不能說是好的經驗,但也不能算是不好,帶寶寶看診總會有難忘的經驗,來看看媽咪們遇到什麼特別的小兒就醫經驗吧!
Alvee媽咪說,「一樣是發生在帶兒子施打卡介苗時,醫生例行檢查問診之後,護士把我們領到隔壁診間,請我們到一旁床上把兒子衣服脫下,但床單看起來很髒,我們只敢抱在身上,幫兒子脫半件衣服,露出手臂準備打針,此時護士不苟言笑地拿出一隻玩具豬,正經地交代我們,『請爸爸抱好寶寶,並抓好寶寶的手臂,媽媽拿好這隻豬,我等會準備要打針之前會說開始,媽媽就一直在寶寶面前按這隻豬,發出聲音,讓寶寶只注意妳。』
由於因為聽說卡介苗是非常疼痛的一支疫苗,所以,我們都不敢懈怠,全神貫注,配合護士,護士一說開始,我就死命地按著豬玩具,那隻豬一直發出豬叫聲,叫個不停,沒想到,我家兒子居然被豬叫聲吸引住,完全沒意識到護士正在他的手臂上扎針,就在豬叫聲之中打完整支卡介苗,兒子沒有哭泣,我們也安然地全身而退離開診所,是截至目前為止,唯一一次沒有哭泣的打針經驗,實在是非常難忘!」
「最難忘的看診經驗是有一次全家出國旅行,每天玩得體力透支,疏忽了補充足夠營養,在最後一天要搭飛機回國時,寶寶發燒了!簡直是嚇死大家,非常擔心被滯留國外不能上飛機啊!詢問了地勤空服員,在機場求助於機場醫生,但是語言不通,只能比手劃腳地問診,幸好找到了翻譯人員,完成問診,也開了診斷書,順利地上機回國。」之後出國會多加留意的Cici媽咪說著。
「平常兒子算是比較少生病的孩子了,今年一月份兒子得了重感冒,肺部有痰卻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排出來。那一陣子(大約兩個星期之久)幾乎是天天跑診所,帶他吹痰、吸鼻涕。而且是一天要去2~3次,再加上每天三餐的餵藥行程,這應該是照顧兒子以來最辛苦、也是難熬的一段時光了。」Lisa媽咪說。
Cindy媽咪說,「兒子滿2個月大時,因有臍息肉得進行門診手術,當時兒子對於醫院的一切都感到新鮮,與小兒外科醫師對望許久,護士也逗著他玩。不過,在新環境難免有些不安情緒,但因為護理人員安撫得宜,讓醫師可以準確施行門診手術,快速地用硝酸銀腐蝕,儘管寶寶因痛感而大聲哭泣,但情緒並未完全崩潰。
這是身為新手媽咪第一次帶寶寶上大醫院看門診並施行手術,真的十分感謝醫師與護理人員的幫忙,若當時醫護人員是一張死板的表情,我想,父母與看診的嬰兒應該會更緊張,再加上寶寶若在治療台上亂動,更可能延遲治療時間。」
「有次帶著1歲多的女兒看診,她得知要看醫師突然哭鬧不安,沒多久屁屁傳來一陣臭臭的味道,原來她太緊張哭得太用力而不禁便便了,讓媽咪當場覺得很尷尬,真的很不好意思啊!只好趕緊帶到廁所處理了。」幸好及時發現沒有釀成阿莎媽咪說。
「女兒5個月時,第一次發燒,而且是連續幾天的燒燒退退。有天晚上燒到39度,幫女兒換尿布時,我發現尿布上有分泌物,感覺不對勁,立刻到醫院掛急診,驗尿診斷為尿道感染。因為要打抗生素,當晚就辦理住院,擔心女兒吵鬧或被其他孩子打擾,訂了單人房,一晚要價8800元!(超難忘的金額,還好出生就買了保險)
原本以為打針應該要父母陪同,但護士抱起女兒,帶到注射室打針,我和先生兩個人站在病房門口看著被抱走的女兒,即便聽得到她的哭聲,也只能在病房走來走去,心中納悶著為什麼爸媽不能陪同?
後來半夜針頭被凝固的血堵注,還要重打!這次爸媽堅持要陪同,還是被拒絕了。事後護士向我們解釋,父母陪同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因為只能站在旁邊,不能靠近也不能幫忙,這樣可能會造成寶寶心裡的陰影──父母為什麼都不救他,之後會變得不信任父母。
這次的確是上了一課,但是女兒被抱走的景像,真得很難忘。之後又再發生尿道感染,我堅持不住院打針,拿抗生素回家按時吃,才吃兩天就退燒見效,連醫生也驚訝,直說這是他第一個尿道感染沒有住院吃藥就好的病例。」不願意再再見到女兒被抱走哭慘,因而細心照顧女兒並按時吃藥的Mag媽咪說。
Renee媽咪說,「因為兒子的個頭較小,經過固定兒科醫生長期觀察之下,建議前往某大醫院的兒童內分泌科進一步檢查確認。第一次踏入大醫院,真的是人滿為患,光是預約看診就必須從早上5點排領號碼,接著看到醫生做了簡單檢查後才是排看診,這又是另一個等待,由於兒子還需要照X光,也還要再等,光是這次的看診就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看完,算是大開眼界了!」
延伸閱讀:當醫生爸碰上國民媽咪!如何帶寶寶看病?鍾欣凌、黃瑽寧神問答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Alvee、Cici Cindy、Doris、Emerlia、Emma、Lisa、Mag、Renee、又文、阿莎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