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這些不經意的動作可能傷害腹中胎兒!懷孕後預防受傷6重點

日前,一位懷孕34週孕媽咪,搭捷運坐在博愛座上,原本要讓位給一位老婦人,不料老婆婆等不及孕婦離座,整個人和手上拿的東西就朝孕婦的肚子撞下去,事後該孕婦因出現子宮收縮及陰道出血而就醫。
這些不經意的動作可能傷害腹中胎兒!懷孕後預防受傷6重點

 

評估孕婦創傷(受傷)的嚴重程度,包括生命特徴跡象與受傷的部位外,還要評估有無危及孕婦和胎兒的情況?有無產前陰道出血?出血量的多寡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1)點狀出血:微量而已;(2)小量出血:出血量少於50 c.c.;(3)大量出血:出血量從50到1000 c.c.,臨床上沒有休克的徴兆;(4)嚴重出血(血崩):出血量多於1000 c.c.,臨床上常併發有休克的徴兆。

嚴重的產前出血除了會造成母、胎死亡外,對母親的影響尚包括貧血,微生物感染、休克、腎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產後出血、延長住院時間、精神上的後遺症、輸血的後遺症等;對胎兒的影響包括胎兒缺氧、胎兒體重過小或生長遲緩、早產兒。

 

腹部撞擊對胎兒的傷害

孕婦的創傷,頭、胸部的外傷較少,通常以腹部受到撞擊所引起的鈍傷最常見,其中以車禍、跌倒、受到暴力攻擊居多。懷孕12週以前子宮位於骨盆腔內受良好的保護,此時胎兒幾乎不會受到直接的傷害。隨著孕期的進展,子宮與膀胱也會移往腹部,變成腹部的器官,雖然有母親的腹壁、子宮壁、羊水的保護,腹部的鈍傷較少會造成胎兒的傷害,只有嚴重的腹部鈍傷或合併有骨盆骨折時才會發生(<1%),但到了懷孕第三孕期(晚期),子宮壁因胎兒長大而被撐薄、羊水量也漸變少,若撞擊力過大的鈍傷也可能造成胎盤或胎兒的傷害而出現胎盤早期剝離、子宮創傷、或胎兒受傷甚至死亡。

延伸閱讀:懷孕17種高危險情況,妳中了嗎?(上)

 

孕婦受到創傷可能造成其頭部外傷、身體內之臟器的傷害、骨折、脫臼、關節扭傷、肌肉拉傷等。而孕婦受傷後引起胎兒的死亡最主要原因為母體死亡;在母體未死亡的狀況下,胎盤早期剝離則為造成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胎兒受創傷或因母體休克、缺氧而造成子宮血、氧的灌注不足也會造成胎兒死亡,其他較易合併胎兒死亡的狀況包括子宮/胎盤直接受到創傷、子宮破裂、骨盆腔骨折、頭部外傷,可見胎兒死亡率與母體受傷的嚴重度是有直接的關係。危及生命的創傷,胎兒死亡率高達40到50%;較輕微的創傷胎兒死亡率雖然只有1到5%,但也不能疏忽。早期懷孕時的母體創傷除了會引起流產外,其倖存的胎兒也會因發育受影響而導致將來身體構造的異常。

孕婦腹部的鈍傷會有子宮收縮及陰道產前出血,可能要考慮到的情況如下:(1)胎盤早期剝離:其典型症狀為腹痛、子宮過度收縮、胎兒出現窘迫或死亡,或出現凝血障礙,端靠臨床診斷來治療;(2)前置胎盤:無痛之陰道出血,靠產前超音波診斷,需接受剖婦產;(3)前置胎兒血管:破水後出現陰道出血,可能快速造成胎兒死亡,在陰道出血的血抹片中發現「有核」紅血球,目前超音波也可診斷出來,需緊急剖腹產來搶救胎兒;(4)子宮創傷:常發生於以前子宮有動過手術者,但直接受劇烈撞擊也會造成。子宮有壓痛、或胎心音異常,或迅速發展成出血性休克,需緊急做手術治療;(5)子宮收縮甚至有發展成早產的現象:可藉陰道內診及電子胎心音監測來診斷,需以子宮收縮抑制劑來進行安胎;(6)胎兒母體間出血:因胎盤受撞擊而裂傷,使胎兒血流向母親的循環系統,若胎兒出血嚴重可造成胎兒貧血甚至死亡,藉抽母血檢查可以見到胎兒紅血球來診斷,由電子胎兒監聽器測出不正常胎心音,胎兒如出現窘迫需緊急剖腹產。

 

對嚴重創傷孕婦的急救

對於危及生命嚴重創傷孕婦的急救,原則上與未懷孕時相同,包括維持呼 吸道暢通、維持換氣、維持血液循環、視狀況開始做人工呼吸與心臟按摩、電擊或插上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路並給予靜脈輸液或輸血、給予氧氣與必要之急救藥物,來維持心肺功能,通常是借助於急診處的創傷急救小組成員來幫忙,並將子宮側推→孕婦狀況趨於穩定→評估傷害程度與產科狀況(藉超音波與其他影像學的檢查)。

延伸閱讀:懷孕17種高危險情況,妳中了嗎?(下)

 

此時出現情況(一):無胎心音或懷孕小於24週→只處理孕婦狀況,不做胎兒監測。情況(二):馬上進行必要之外科治療。情況(三):有胎心音且懷孕≧24週→胎兒監測器觀察4小時。之後若有產科狀況出現:如有子宮收縮(每小時多於6次)、胎心音不正常、陰道出血、破水、腹痛、母體狀況不穩定,則需辦住院持續胎兒的監測,做必要之產科或外科處理;若無產科狀況出現,如無子宮收縮、無胎心音不正常、無陰道出血、無破水、無腹痛、母體狀況穩定則可停止胎兒監測並可考慮出院。雖然同時面對孕婦和胎兒兩個人,但原則上應以母體的安危為優先考量,只有在母體狀況穩定之後才考慮胎兒。

   

如何預防孕婦創傷?

(1)家居生活空間要保持整齊乾淨,走道無阻礙物,夜間要打開壁燈、浴室要舖止滑板。

(2)儘量搭電梯,走樓梯要按扶手。

(3)防範暴力的發生。

(4)注意周圍人物、環境,避免受到意外的傷害,尤其是搭捷運時不要只顧滑手機。

(5)開車或搭車要注意行車安全,遵守交通規則,繫好安全帶,不要直接繞過子宮。

(6)出外走路宜穿平底鞋,不要追、趕、跑、跳、碰。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文/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徐弘治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