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為什麼會沒有奶水?其實很多部分都是心理上的因素,影響了生理的反應。
很多媽媽還沒開始餵奶就已經在擔心奶水不夠,實際開始餵的時候,一定會有一段過渡期,媽咪跟寶寶都還在摸索奶量的途中,媽咪很容易自己嚇自己,一下怕寶寶喝不飽,一下又擔心頻繁餵奶寶寶會很黏媽咪。其實完全不需要擔心,若媽咪感到憂慮、遭到壓力、自信不足、不喜歡哺乳、疲憊等等,反而會影響母乳的分泌量,寶寶也可能不愛喝奶,所以媽咪千萬不要把餵奶當成責任或壓力,應保持放鬆的心情哺乳,創造正循環喔~
當然,有時候壓力不一定是自己給的,很多長輩都認為母奶喝不飽,是不是應該餵配方奶?或是寶寶一哭就責怪媽媽奶水不夠寶寶喝、一直檢查媽咪擠出的奶水夠不夠之類的,這些語言與舉動只會讓母乳媽咪更焦慮不安,所以旁人應注意不要過度干涉或關注,以免又會造成媽咪的壓力。
延伸閱讀:親餵必學6口訣「送一面大貼紙」!讓妳第一次餵奶就上手
其實母奶很奇妙,它產生的原理就是寶寶需要越多,奶水就製造越多,也就是說,必須先跟身體下訂單,有足夠的刺激將開關打開,才會有奶水。那,該怎麼做呢?
雖然產後荷爾蒙會幫助泌乳,但有些媽咪產後沒有餵奶,只是一直等奶水來,幾天後可能就嚴重脹奶,卻擠也擠不出來。
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表示,建議在寶寶剛出生時,媽咪還在產檯上就開始哺乳,做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其實寶寶一出生就有找乳房的本能,即使當下不一定有奶水,但這除了是寶寶第一個生命記憶,更是暗示身體:「要動工囉~」持續的餵,奶水自然就會來。
通常懷孕後期胸圍會變大,表示乳腺開始準備分泌奶水了,此時可以發現乳頭有乳痂,但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沒有奶?就是因為刺激不夠。怎麼激發奶水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頻繁的餵奶!但許多媽咪因為擔心餵不飽寶寶,或者資訊不正確,認為寶寶喝母奶只要3~4小時餵一次就好,一天最多只能餵6次,但事實上,剛出生的小寶寶一天要餵8~12次以上,新生兒的胃大小就像一顆小彈珠,一次可能只要5~7c.c.就夠了,但寶寶第一個月成長非常快速,胃容量可能會增加到80c.c.。其實這樣的成長階段正好也能搭配媽咪泌乳的速度,頻繁地餵,彼此的奶量就能慢慢銜接上囉~
初期幾乎每小時餵一次奶,媽咪會很辛苦沒錯,但隨著寶寶越來越大,喝奶的頻率也會逐漸降低,媽咪說不定會懷念呢~
很多人說要親餵才會有奶,但有些情況可能會導致媽咪無法親餵寶寶,像是寶寶生病無法吸吮、媽咪返回職場上班、寶寶沒有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或是早產兒較無力氣吸吮等,難道媽咪沒有親餵就沒有母奶了嗎?其實這種時候媽咪更要盡量模仿寶寶喝奶的頻率擠奶,不管擠出多少奶水,持續擠,定時擠就是了!寶寶越無法親餵,使用合適的擠奶器就越重要,認真擠奶,替代親餵,這樣就能慢慢建立充分的奶水。
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營養師劉盈潔指出,乳汁的成份為95%水與5%蛋白質,所以要增加乳汁分泌就需要多攝取湯湯水水,以及蛋白質豐富的「蛋豆魚肉類」食物囉~建議可以選擇魚湯、豆漿、豆腐、雞蛋、去皮的雞肉、豬里肌等富含蛋白質熱量較低的食材,讓媽媽發奶不發胖。
延伸閱讀:卸貨後肚子還是大得像顆球?!這9個方法讓妳自然瘦小腹!
劉盈潔營養師推薦了以下5道發奶食譜給媽咪參考參考唷~
材料:新鮮魚片、薑絲
作法:水滾後放薑絲,並加入新鮮魚片煮熟後,再淋少許米酒去腥即完成。
材料:青木瓜、排骨、薑片、紅棗、枸杞
作法:先將青木瓜切塊、排骨汆燙後,一起放入電鍋燉煮,外鍋放一杯水,待電鍋跳成保溫後,再燜10分鐘即可,可額外加入紅棗、枸杞增添風味。
材料:黑豆、土雞切塊、薑片
作法:黑豆洗淨晾乾,乾鍋小火炒至黑豆表面微裂開,再加上雞肉、薑片一起燉煮即可。
材料:甜酒釀、雞蛋、冰糖
作法:水煮滾,放入打散的蛋煮成蛋花,加少許冰糖與甜酒釀,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材料:紅豆、紫米、黑糖
作法:紅豆、紫米在前一晚要先泡水,隔日洗淨後加水燉煮,可加少許黑糖調味。
通常產後第一個月會坐月子,高宜伶秘書長建議產後第一個禮拜先以清淡為主,對於奶水還未通暢的媽咪,也不建議這時候就吃豬腳花生這種發奶餐,可能會使胸部更脹,到了第二週再慢慢添加較補的發奶餐。
坊間有很多流行於哺乳媽咪的發奶偏方,這些真的對泌乳有幫助嗎?以下列舉了常見的3樣發奶食物,聽聽專家怎麼說!
劉盈潔營養師表示,許多產婦流行喝黑麥汁發奶,黑麥汁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蛋白質、葉酸,對於發奶有助益,需要注意的是熱量高,一瓶350ml熱量約210大卡,約等於吃下7分滿的飯量,若攝取過量容易造成體重上升。
另外,高宜伶秘書長也補充,黑麥汁含有麥角鹼,以藥理學來說可能會導致退奶,但如果媽咪是保持心情愉快地喝,幫助發奶的成分也許就會較大。
有些媽媽產後喝奶茶,因為增加了水分的攝取,的確可以增加奶量,建議選用新鮮低脂奶加上無糖茶飲,不要加珍珠,體重才不會直線上升喔!
黑芝麻富含脂肪、蛋白質以及醣類、維生素A、E、鐵、鈣等營養素,食用可以促進乳汁分泌,因為富含脂肪乳汁也會較為濃稠,建議適量攝取,若水分攝取不足或太久沒擠奶,反而會有塞奶的危機喔~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營養師劉盈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