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就是唾液,具有殺菌、消化作用的成分。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資深研究醫師王信驊表示,人體分泌唾液可使口腔保持濕潤狀態,不會讓黏膜產生破損,另外唾液讓口腔內有液體流動較不容使得病菌過於滋生繁殖。不過,其實口水所隱藏的細菌還是有很多的。
口水之中含有500、600種的病菌,如果年紀較大、抵抗力不錯的孩童吃到別人口水,如果其中的病菌都是自己曾經感染過的,已經有免疫抵抗力應該就沒有太大問題,但倘若是年紀較小的寶寶,可能許多細菌病毒都還沒有得過,在體內的抗體或免疫力較差的狀況之下,很容易因為吃到別人的口水而感染此疾病。
到底哪些疾病是透過飛沫、口水傳染呢?感染之後有何症狀?好發年齡、流行季節又是何時?有些還有可能發展成重症疾病!
感染了流感病毒,根據每個人的免疫力、潛在疾病及年紀而有不同的症狀,通常感染流感的病患會出現高燒、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咳嗽、疲倦…等症狀。除了上述的呼吸道症狀之外,大約有10%的病患會有噁心、嘔吐、腹瀉之類的腸胃道症狀。
A、B兩型症狀不同
流感大致可成分成A、B兩型,染上A型流感者的頭痛、流鼻水、關節痛症狀較明顯,發燒溫度也會較高;感染B型流感者通常是肌肉酸痛和腸胃道症狀較明顯。不過,其實口水所隱藏的細菌還是有很多的。
嬰幼兒容易有流感重症
流感是爆發快速、散發範圍廣泛的疾病,從小寶寶到老年人都很容易被傳染。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胸痛、高燒超過3天或是意識不清…等流感重症徵兆,就要趕緊就醫。而免疫力較差的嬰幼兒、老年人、孕婦,本身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是BMI大於30的肥胖者較易出現流感重症。
如果是年紀較大的孩子或免疫力較好的大人感染了腸病毒可能只有輕微感冒症狀,或並無特殊症狀。有些會出現常聽到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唊炎。如果有「疱疹性咽唊炎」,通常就會發燒、食不下嚥或嘔吐,大部分4~6天就會緩解。
另外一種就是「手足口病」,除了發燒、喉嚨痛、嘔吐之外,手掌、腳掌、手指、腳趾、臀部也會起紅疹,甚至是小水泡,病程可能會稍微久一點,約莫是7~10天。有時候因胃潰瘍較嚴重,孩子沒有辦法好好吃東西,就有可能需要住院打點滴。其他還有一些少見的分型,其症狀可能更少見,像是眼睛泛紅出血、畏光。
小小孩的腸病毒重症比例高
根據腸病毒病併發重症的監測資料,5歲之下的幼童佔所有腸病毒重症比例的90%以上,死亡病例也是以5歲以下的幼童居多,而且年齡越小,其重症的發生率越高。而重症是指腸病毒已侵犯到中樞神經或心肺器官,導致多重性器官衰竭的狀況。
王信驊醫師解釋,這是因為年幼孩子免疫力較不佳,尤其是他們沒有辦法確實地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這也是造成小小孩腸病毒重症比例較高的原因之一。
腺病毒好發於6個月~5歲的幼童,尤其容易爆發在人群接觸較為密集的托兒所或學校。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腺病毒傳染,不過,春天和冬天是相對病例比較多的季節。
腺病毒也有蠻多分型,不同分型的症狀也不太一樣。最常見的腺病毒會造成咽喉結膜熱,主要會發高燒、咽喉炎、結膜炎、鼻炎、倦怠無力、嗜睡、頭痛,其中最常見的症狀是咽喉炎,另外有些腺病毒也可能引起支氣管炎、肺炎、鼻炎,也有些會有腹瀉、腸胃道症狀,甚至排尿困難或頻尿。
在家隔離休息自然會痊癒
腺病毒治療目前也沒有特殊藥物可以預防或治療,所幸大部分的腺病毒感染通常不大會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只是年紀較小的幼童,可能還是會有些不舒服導致吃不下食物,或發高燒容易脫水的狀況,有些孩子還是需要住院。不過,整體來說,給予支持性治療,在家隔離休息就會自己慢慢好。
如果不幸感染腺病毒,應該避免到托兒所或幼兒園,尤其是腺病毒有時候還會引起結膜炎,在家隔離休息以免傳染給其他孩子。
延伸閱讀:嬰幼兒常見呼吸道疾病「腺病毒」
根據文獻統計,未滿5歲的孩童都曾感染1~2次輪狀病毒,其中6個月~2歲是最常好發的年紀。感染了輪狀病毒的孩子,首先會有發燒、倦怠,後續再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症狀,腹瀉部分拉的是稀水便,偶爾出現黏液,較不會有血絲。
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的輪狀病毒,在臺灣以秋冬兩季的病例數較多。
感染之後留意脫水情況
輪狀病毒很少引起脫水以外的併發症,換句話說,爸媽應該注意孩子感染之後的脫水情況,王信驊醫師特別提醒,尤其是6個月~2歲的病童,更容易因為嚴重吐拉而有脫水的情況。
輪狀病毒有眾多分型,通常第一次感染的症狀最為嚴重,即便第二次感染其他分型,但因交叉免疫抵抗力上升,症狀就會輕微許多,這也是為何要特別留意6個月~2歲的病童,因為他們有可能是第一次感染輪狀病毒,不僅症狀可能較為嚴重,相對來說也較容易有脫水併發症的產生。
也有文獻指出,有些病患感染了輪狀病毒而引起抽搐,這是除了脫水外還有電解質失衡狀況。有些免疫力有問題的小小孩,可能會出現壞死性腸炎、腹瀉性腦膜炎或雷氏症候群,這是相對少見許多的嚴重併發症。不過,整體來說,一般孩子感染到輪狀病毒之後注意脫水情況即可。
清淡飲食補充營養加速復原
基本上,輪狀病毒的治療也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除了可以口服電解質補充液之外,採取清淡飲食適度補充養分,可以幫助腸胃道受損黏膜的恢復。
還有哪4種透過口水傳染的疾病?又該如何預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