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父母4省思!寶可夢現象,親子關係大考驗

那天去看電影,進戲院前聽到一個中年婦女興奮的手舞足蹈「我抓到一隻限量版的神奇寶貝了,好高興喔!」。驚呼聲還沒結束「哇!又抓到一隻,一次抓到兩隻難抓的,真是太幸運了」,頓時五六個朋友圍上來,你一眼我一嘴,連地上的一隻小貴賓狗也興奮的活繃亂跳,一直要跳到主人身上去,我在想它是不是誤以為主人要打賞他兩隻雞腿吃。這就是台灣,也是很多國家現在最流行的議題----寶可夢的神奇寶貝大廝抓。寶可夢現象正要起飛,請父母準備好“不要集體弱智化”,不要讓機器統治了我們下一代。
父母4省思!寶可夢現象,親子關係大考驗

寶可夢現象剖析:虛擬寶貝升級?真實智能降級?

已經有很多心理專家跟精神科醫師撰文評論過這個瘋狂的寶可夢現象,其中一個經常被報導的是忽略周遭環境安全性,造成違反交通規則,以及成癮性的問題。但是,問題不在成癮,因為之前線上遊戲人口一大堆,後續的虛擬實境帶來的挑戰恐怕更大。問題也不在環境的安全性,因為一個成人會為了抓虛擬寶物而喪命的,其實真的是進化論最具體的呈現----「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只是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如何跟子女解釋這個遊戲的意涵,防止他們被獵殺,是非常重要的議題。與其等他們玩到一定程度才介入,產生爭執,不如一開始就好好討論這個社會現象,做一個適時的機會教育。

在這之前,先為大家剖析寶可夢現象幾項個人覺得特殊的地方:

寶可夢現象是第一個大型的機器在有計劃的移徙人類

在歷史上,人類的遷移是為了爭鬥戰爭、繼續生存、更好的生活,或者跟家人團聚。但是寶可夢已經在世界各國造成數以百萬計,甚至千萬計的移動人次。這本來就是當初這個遊戲被設計的目的之一:讓身陷線上遊戲與網路世界的“宅人”出門,同時繼續在線上玩遊戲。但是遊戲原本只是在“吸引”我們,現在卻變成“驅策”我們,而被驅策的結果是?年輕人更好的未來?更好的社會?這些後果值得大家深思。

現在已經可以花錢把某個場地變成寶物出入之地〈叫花灑〉,寶可夢儼然已經具備極大的行銷價值,連精神科醫師都在診所協會的粉絲頁開玩笑,說是不是要用寶可夢來行銷診所。即使現在遊戲本身尚未祭出各種超強的行銷活動,例如把寶物連結實價的金錢,或舉辦有獎金的寶物對打比賽,單單行銷上的利用就讓人類東跑西竄。

延伸閱讀:陪伴孩子成長,曾愷玹:重新過一次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