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為「人類乳突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簡稱為HPV,是一種透過性行為傳染而普遍出現於生殖道、口腔道、皮膚上的病毒。禾馨婦產科專業母胎兒醫學中心院長林思宏醫師表示,現今的醫學研究認為人類乳突病毒與許多癌症有關,最常見的就是子宮頸癌(CervicalCancer)、陰道癌(Vaginalcancer)、龜頭癌(Cancerofglanspenis)或是一部份的肺癌(LungCancer)、口腔癌(Oralcancer)。
其中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的關連是最強烈,林思宏醫師指出99.9%的子宮頸癌都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造成,讓所有女性不得不留意與防範!不過,從上述可知,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是不分性別的,可別以為只有女性才會被感染。若經檢查發現媽咪感染了此病毒,爸比身上也很有可能被感染,亦即男性也有可能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而罹患癌症!
感染了人類乳突病毒後,並非馬上就轉變成癌症。大部分的人類乳突病毒會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因而自行痊癒;只有少部分人會持續性感染。以子宮頸癌為例,若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就會造成子宮頸的上皮病變,病變可分成輕度、中度及重度,再嚴重者就會變成原位癌,甚至演變成子宮頸癌。而從感染病毒到罹患癌症可能需要5~7年的時間。
通常免疫力好的人較容易自行痊癒,但是林思宏醫師指出,免疫力好或不好實在是不容易定義,且有些患者的生活作息十分正常規律,但是身體狀態就是很差;也有些人生活作息不正常,但身體卻是蠻健康的,並無疾病。
可怕的是,女性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前1、2年,通常並無明顯不適症狀,難以自行發現異狀,因此,感染了病毒,自己也渾然不知。有些患者可能會發現陰道出血或性交出血,但通常是感染病毒、也確實造成病變後,才出現症狀。一旦發現問題時,往往已經發展成晚期子宮頸癌,而難以治癒。因此,唯有透過自身主動積極篩檢預防,否則等到有症狀才做篩檢,多半為時已晚,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許多媽咪以為只有性關係複雜者才會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心想只有單一性對象,應該就沒有此疑慮而忽略人類乳突病毒的威脅。林思宏院長表示,其實是不一定的!只能說是人類乳突病毒透過性行為作為傳染途徑,且性生活複雜難以定義,有些患者終其一生只有一個性伴侶,但還是感染了人類乳突病毒。
且根據歐洲去年度的最新研究報告,調查238對維持超過一年單一性伴侶的情侶,有3成被檢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等於每3對就有1對感染,因此,即便是穩定交往也會有風險。林思宏院長提醒,其實只要有過性行為,就存在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風險!
在生產過程之中,子宮頸會外翻,因此,產後媽咪增加了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機會,且產後抵抗力較差,一旦感染了病毒,造成持續性感染的機會也較高。此外,根據研究,生育多胎的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也較高。林思宏院長提醒媽咪們,為了孩子更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1年有1,567人初次診斷為子宮頸癌,669人死於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皆是臺灣女性癌症排名的第七位;相當於每天有超過4位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約2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
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個案不算是少見,從臨床發現,每5位女性就有4位在其一生當中曾經感染過人類乳突病毒,只是大部分病毒會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但倘若發現感染了病毒,林思宏院長提醒,應該要注意是否感染了高風險型的人類乳突病毒。
林思宏院長進一步解釋,目前已知的人類乳突病毒超過百種型別,其中主要會導致罹患子宮頸癌的致癌型病毒有14種型別,這些稱為高風險型病毒(致癌型病毒),其中特別是第16型和第18型的致癌風險最高,佔所有子宮頸癌的70%以上。
若感染了第16型或第18型的人類乳突病毒,林思宏院長建議應該進行陰道鏡檢查(Colposcopy)確認子宮頸是否受傷或有無病變。而所謂的陰道鏡檢查就是在強光源照射下,使用高倍放大鏡觀查子宮頸上皮,並針對可疑部分進行切片檢查。即便陰道鏡檢查並無異常,每年應定期接受抹片檢查,以便追蹤。
HPV DNA檢測確認病毒型別
如何得知感染了哪一種人類乳突病毒型別呢?林思宏院長表示,目前有一受到國際核准的「HPVDNA檢測」可作為子宮頸癌第一線篩檢工具,美國FDA於去年核准此DNA檢測作為25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主要篩檢工具,而臺灣也於今年1月核准這個新的檢測方式。
林思宏院長說明,所謂的第一線篩檢工具,就是說無需做抹片檢查,透過HPVDNA檢測直接採集陰道檢體,就可以正確且快速篩檢人類乳突病毒的型別,其準確率高、偽陰性低,不會被其他感染物所影響,但目前需要自費(NT1,500~2,000)。
提到預防子宮頸癌,幾乎所有女性都知道「六分鐘護一生」,但這6個字卻淪為口號!雖然臺灣自1995年開始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林思宏院長指出,子宮頸抹片單年篩檢率不到四成,而每年持續做抹片者更是低於一成,這樣的數值實在是非常低。根據臨床觀察,許多女性因為害怕內診、忙於工作或家庭,長期未做抹片,身處罹癌風險。
儘管子宮頸癌抹片的觀念已推動多年,許多女性仍然輕忽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造成的風險而未定期接受檢查。林思宏院長表示,國外曾有研究統計指出20~30%子宮頸癌患者,最後一次的抹片結果是正常的!為何結果正常,卻還是罹患癌症呢?追蹤後發現原來最後一次檢查已是間隔3、5年了,由此可知規律抹片檢查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死亡率比子宮頸癌高,卵巢癌 婦癌中的「沉默殺手」…
俗稱為子宮頸癌疫苗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是目前可以有效控制癌症的疫苗,衛生署核准之子宮頸癌疫苗使用對象是9~26歲,臺灣有些縣市(如:金門、新北市、台中市…)提供國一女生免費施打或疫苗補助費。談到這裡,有些媽咪認為我年紀早就超過26歲了,疫苗對我來說應該沒有效了吧?林思宏院長表示,雖然年輕女性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濃度較高,也較持久,但即便是生育過的媽咪,只要施打疫苗,感染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的機率就會下降,媽咪應該要好好保護自己!
多數女性不願意沒事就進入婦產科檢查,通常是身體已出現異樣,可能是陰道出血、搔癢或是發炎,才會求助於婦產科醫師,然後既然都來到婦產科了,才順便做抹片檢查,但此時可能會採集到發炎細胞、血塊或黴菌,影響抹片正確判讀的結果。
為了能夠及早發現人類乳突病毒的威脅,林思宏院長建議只要有性經驗的女性,就應該在有性經驗後的3年開始定期進行HPVDNA檢測。如果檢測結果正常,又已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往後只要每5年做一次DNA檢測即可,期間無需重複檢查;若無施打疫苗,就會建議每3年檢測一次。
林思宏
現職:禾馨婦產科專業母胎兒醫學中心院長、慧智醫事檢驗所醫療總監、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醫療顧問、臺灣周產期醫學會唐氏症篩檢品質監督委員會幹事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
經歷:臺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英國胎兒基金會(FMF)透明帶測量合格醫師、臺灣周產期醫學會胎兒頸部透明帶認證合格醫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禾馨婦產科專業母胎兒醫學中心院長 林思宏醫師
參考/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
攝影/1/2AM PHOTO STUDIO 闕智明
梳化/羊羊
演出/mommy:Renee、dadd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