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在兒童進入國小就讀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統稱為學前教育,顧名思義,學前教育針對的是0~6歲學齡前的寶寶們,舉凡幼兒園、托育中心等單位會進行的簡單學習課程,都統稱為學前教育。
許多家長在寶寶3歲左右,會將孩子送至幼兒園,一方面讓寶貝學習適應團體生活,一方面也希望透過幼兒園的引導,提升認知領域的能力。然而,一般公立托兒所及幼兒園在課程規劃上,不會將數學、英文等課程納入學習領域,使爸比媽咪不禁擔心,孩子會不會在起跑線上落後別人一大截?
多數家長注重認知發展
談到「學習」,大多數人會立刻聯想到紙本上的作業,但對年紀如此小的寶寶來說,所謂「學習」,真有其必要性嗎?彰化基督教醫院職能治療師陳宜男表示,學習所指的範圍相當廣,但家長們往往較注重認知領域的發展,例如陳治療師目前接觸到的許多個案中,最常遇到日常生活功能有問題的孩子,像是無法自己拿湯匙吃東西或是手部操作技巧不佳,但不少家長竟認為這些技巧「長大了自然就會變好」,帶孩子前來治療的主因,皆為針對孩子語言或認知發展落後的現象。陳宜男治療師進一步提到,尤其小朋友的年齡越大,家長更會要求加強其寫字、認字方面的技能,忽略了人際互動或其他的行為問題。
揠苗助長反效果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家長希望小朋友能早一點學會拿筆、寫字,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有些私立幼兒園可能從小班就開始教導如何寫數字、中班寫注音符號、大班就開始寫國字。陳宜男治療師指出:「這跟兒童發展的里程碑相牴觸。」每一件事情都應該循序漸進,例如3~4歲、小班的孩子應該先以指認數字和注音符號開始練習,對文字有概念,才能引起書寫的興趣。一般而言,3歲左右的寶寶運筆的發展大約能達到著色,或是拿筆畫出簡單的線條,例如直線、橫線或斜線,甚至畫出像十字架、圓形等簡易的圖形;中班之後開始學會繪製封閉式圖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接著漸漸引導他們學習書寫數字;等到大班以後,孩子較能準確操作手部肌肉,對於文字也較有概念,再開始練習寫注音符號或簡單的國字都不算太遲。陳宜男治療師呼籲:「並不是強烈要求小朋友完全不能寫字或一定要學寫字,而是凡事都要循序漸進接觸,家長應避免當作『潛能開發』來要求孩子達到學習目標,過度揠苗助長,可能反而抹滅孩子探索認知領域的興趣,甚至產生排斥或懼怕心理。」
學業落後Yes Or No
前文提到,目前公立的托嬰中心及幼兒園,基本上不會進行任何主教材以外的課程,但並非百分之百完全不提升孩子認知領域的發展,舉例來說,公立單位雖不會強制要求孩子學習書寫數字等作業,但仍會替孩子建構數字的基本概念。不過有些家長仍會擔心,若不趕緊趁孩子學齡前提早預習注音符號、英文字母,進入國小後,是否會造成學業落後?對此,陳宜男治療師認為:「小朋友學業落後的原因有很多,很難判斷是否因為沒有提前接觸這些領域所造成。」
有些小朋友對語言特別有興趣,即使學齡前沒有事先接觸,但天賦仍能使孩子輕鬆跟上學習進度,另一種情況,家長在孩子進入國小之前,提早送孩子去英文補習班,熟悉英文的基本概念,但進度超前,卻使孩子認為學校的英語課「很無聊、太簡單」,反而使孩子在英語課的專心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