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灣隔代教養現況
每個月的錢大部分都花在阿翔身上,阿嬤拉著身上的衣服笑笑地說:「這10幾、20年的舊衣服還是很好穿啦,反正現在沒在上班,又不用跟人家比!」
一通電話,注定祖孫倆相依為伴的命運
有一天突然接到兒子打來的電話,問說:「你現在有沒有在工作?孫子帶回去給你顧可以嗎?」之前從沒見過面的祖孫倆,就這樣開始了相依為伴的生活。
靠著政府和家扶的補助過日子
阿翔的父母未婚生下他,後來相繼因為毒品而入獄。之後反覆多次出獄、入獄。60歲的阿嬤,獨自扶養一個12歲的孫子,經濟來源只有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低收補助、台北南區家庭扶助中心的生活補助和助學補助,一個月7、8千塊,阿嬤爽朗的說「省省的用啦!日子就是這樣過。」
阿嬤說:「以前還有手工可以做,現在都機器化了,根本不需要手工。」阿嬤的左右腳分別因為搭車意外和走路不小心而受過傷,不能久站和久走,讓她也沒辦法去找路邊攤的工作。
照顧多餘教養,祖孫生活交集少
從讀幼稚園大班開始,到現在阿翔已經是小六生,帶到現在6、7年了,阿嬤說「剛開始阿翔讀幼稚園的時候,我每天都帶他去上學、接他下課,一直到國小三年級下學期,我問他,可不可以自己上學?他說可以。我就開始讓他自己出門,他先下樓,我會在後面看,阿翔都會先去早餐店買早餐,然後就直接去學校,一直到五年級,我就沒有跟在後面看了。」
「阿祥很乖,課業還可以,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阿嬤說,「放學回家我問他功課做了沒,他說在學校做好了,然後就會和同學出去玩。」
晚上在家的時間,阿嬤說除了吃飯,大部分都是看電視。兩個人不會一起吃飯,也不會一起看電視,阿嬤說兩人的口味不一樣,所以阿嬤通常都是煮一份給阿翔,再煮一份給自己。另外,阿翔和阿嬤看的電視節目也不一樣,所以也都在各自的房間裡看喜歡的節目。兩個人的生活,其實不太有交集。
「我跟他有代溝,不會像有些阿嬤跟孫子很親,剛帶的時候是跟他不熟,不知道他的習性;熟了以後,他也比較大了,就不跟我親密,我也沒辦法。」
面臨問題時,較欠缺溝通、管教
談到當初剛帶阿翔的過程,阿嬤說「很辛苦。」「因為那個時候我已經有20幾年沒帶孩子了,加上跟阿翔根本不熟,不了解他的習性,不知道他喜歡吃什麼。」阿嬤做的菜阿翔都不吃,只想吃外面賣的薯條、雞排、油炸的食物,「外面賣的那些油都是重覆一直用,對身體不好。」阿嬤說,於是阿嬤乾脆自己去買冷凍食品回來炸給阿翔吃。
到現在,阿翔還是很偏食,不吃青菜,也不吃魚,連學校老師也跟阿嬤反應過,阿翔的營養午餐青菜老是剩下來。阿嬤拿他沒辦法,也只能盡量煮他想吃的食物,阿翔喜歡吃麵,阿嬤就買廣達香肉醬,把麵條燙一燙,肉醬拌一拌,「他只吃這個,我也乾脆就煮這樣。」
體力、能力有限,讓孩子自己去玩
問阿嬤會不會陪阿翔玩?阿嬤說,「我不曉得他喜歡玩什麼,也不知道要帶他去哪裡玩,我都叫他跟同學去玩,學校有什麼活動,我也會盡量讓他參加。他都跟同學去附近小公園、青年公園玩,有一陣子打籃球,後來又喜歡直排輪。」
另外,像過年或寒暑假的時候,阿翔會去基隆外婆家住,阿嬤說那邊就有阿姨會帶他出去玩。
今年過年,阿嬤給了阿翔一個200元的小紅包,姑姑、大伯、叔叔們也都有包紅包給阿翔,「5、6個紅包加起來也不少,有1千多塊!」阿嬤說,「我不知道別的小孩都拿到多少壓歲錢,但1千多塊對我們來說很多了。」姑姑把這些紅包都交給阿嬤保管,阿嬤則每個禮拜給阿翔一個紅包,阿嬤說要讓阿翔學會節制和分配金錢,不希望阿翔一次把錢花光光。
孩子的內心世界誰人知?
訪談接近尾聲,4點20分左右,聽到鑰匙開門聲,阿嬤說是阿翔回來了,今天是星期三,下午課補只到4點,就如阿嬤所說,阿翔下了課就直接回家。推開門,看到我們一行人,阿翔愣了一下,阿嬤說「怎麼沒有說我回來了?」阿翔馬上應聲「喔,我回來了!」
趁機和阿翔小聊了一下,說聊天,其實大部分都是我在說話,阿翔多半只說1、2個字,超簡短的回答。阿翔最喜歡的課是國語,因為“簡單”,最不喜歡的是社會,因為“最難”,喜歡上學,至於老師,則還好。最常看的電視頻道是卡通和61台(國片台)。知道阿嬤照顧自己很辛苦,所以會聽阿嬤的話。長大想做什麼?有沒有什麼願望?想跟阿嬤說的話?阿翔說還沒想到。
其實要和這個年紀的小男生混熟,很難在短短的10分鐘內辦到。不過,感覺阿翔就像阿嬤所說,很乖、聽話,我們問的問題,他都有問必答。
和我們聊完結束,阿翔就和平常一樣,回到家跟阿嬤報備後,就跟同學跑出去玩了。社工問他幾點回家?阿翔說「9點之前。」這個回答讓我們有點驚訝,9點,似乎是太晚了。「9點太晚了吧!可以8點以前到家嗎?要早點回家不要讓阿嬤擔心。」阿翔默默的點點頭,阿嬤說「有時候阿翔會和同學到附近的夜市逛比較晚,逛夜市不用花錢嘛!回來我再煮碗麵給他吃。」
問阿嬤會不會擔心阿翔將來可能步上爸爸的後塵,阿嬤說「阿翔很乖,我不會擔心他,他不會走他父親的路,不會。」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江睿毓
採訪協力/台北南區家庭扶助中心 社工員 胡庭瑞
攝影/陳俊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