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甜食總是能帶給人滿滿的幸福感,在忙碌而壓力大的生活給予安慰,但孩子到底能不能吃甜食呢?
一般來說,嬰兒在4~6個月後開始給予副食品,直到1歲才慢慢接觸成人食物,其中也包含甜食。雖然甜食的糖屬六大類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卻是「精緻糖類」,也就是意指非食物天然的糖分,而是經過精鍊、過濾、濃縮、結晶等過程製成的加工糖分,例如:白糖、冰糖、二砂糖,以及精緻度較低的黑糖、蜂蜜等,幾乎沒有營養成分可言,因此,並不建議孩子食用。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兒童越晚接觸精緻糖就越好,對身體發育才有良好的基礎,攝取過多對健康有害無益。
甜味可以取悅口舌,使人心情愉快,卻忽略了這甜美的滋味下,潛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健康風險。更可怕的是容易讓人越吃越上癮,特別是甜食的過量會帶給發育期的孩子負面影響更甚,造成身體上的負擔。通常市面上營養標示的「糖」分,5公克換算等於1顆方糖,若20公克就等同4顆方糖,用量很驚人,無論是孩子或成人,都應少攝取為妙。究竟吃甜會出現哪些負面影響呢?
過度攝取甜食會導致孩童肥胖,許多父母會在餐與餐之間提供零食或點心,且大多以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為主,例如:含糖飲料、蛋糕、餅乾、糖果等,尤其杯裝飲料經常添加的果糖,是最容易產生體脂肪快速形成的糖類,長期下來會養成孩子嗜甜及吃零食的習慣,易造成肥胖。也就是說,成長發育期要注重營養均衡,若此階段過於肥胖,可能阻擋身高成長。
人的成長發育最明顯是「幼兒期」與「青春期」,所需最重要的就是維生素B群參與醣類代謝。當寶寶開始學爬、走路,行生化代謝時,飲食中醣類、蛋白質、脂質三大營養素經過重重的化學反應,轉化為人體所需的能量與熱量,其中需要維生素B群大量參與,若攝取過多甜食,精緻糖在體內代謝會消耗大量維生素B群,造成維生素B群快速流失,影響發育期所需的正面能量。
齲齒的發生率也與甜食的攝取量有著密切關係,攝取過量甜食,加上父母沒有注意寶寶的牙齒保健,導致牙菌斑滋生,使口腔產生酸性條件,蛀牙的機率就會上升。
習慣一久就會成依賴,平常習慣吃零食、甜點的孩子,容易對糖產生依賴感,嚴重者會成癮,上癮者甚至越吃越甜,不吃就沒精神,導致正餐缺乏食欲,卻大量攝取甜食,時間一久便會造成精神不濟、學習力降低等症狀。
孩子喜歡的加工甜食也伴隨著高油、高鹽,例如:一塊鹹餅乾,表面上看起來是鹹的,但其實隱含1顆方糖的含量。劉怡里營養師指出,從小若培養出嗜甜的飲食習慣,口味也會慢慢變重,因為孩子在嗜甜的同時,不喜歡吃較清淡的食物,因此,必須檢視平時的飲食習慣是否含有高油、高鹽、高糖三大成分。
延伸閱讀:標榜「無糖」的寶寶點心,很可能是造成蛀牙的元兇之一!
甜食帶給孩童的負面影響包含成長發育、身體健康與心理狀態,多食無益。到底哪些甜食不能吃?相信這也是許多父母的疑問,以下說明提供父母做參考。
市面上許多加工甜食多少都會額外添加食用色素、香精,例如:各種鮮豔色彩的糖果、巧克力、果凍、卡通圖案的蛋糕等,甜食本身就無益於健康,再加上食用色素,壞處加倍,除非本身為天然色,像是砂糖、黑糖、蜂蜜等。劉怡里營養師解釋,雖然色素並不違法,但先前美國研究證實,人工色素黃色4號、黃色5號、紅色6號、紅色40號會伴隨著防腐劑、添加劑,造成兒童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呼吸道氣喘的現象,建議父母購買零食前,詳讀外包裝的食品標示,切勿選擇添加過多人工色素、香精的產品,或者親自替孩子製作天然的小點心更為健康。
炎熱的夏天最常與冰涼的飲品為伍,清涼又消暑,不過,含糖飲料雖然爽口,實際上卻是危機重重,用喝的甜食,容易在短時間內大量攝取,在不經意的情況之下,吃進過多的精緻糖。
.早餐店飲料
早餐店幾乎是每個人都會報到的地方,孩子的選擇性可能只有調味乳、紅茶等,其中調味乳的口味眾多,除了牛奶外,更添加色素與糖分,調味出草莓、巧克力、蘋果口味。此外,含糖的紅茶每天一杯,對孩童身體也會造成負擔,不僅咖啡因過量,還有甜食過量的問題,這些狀況都會在不經意時發生。
.發酵乳飲品
許多人喜歡在飯後喝一瓶發酵乳飲品幫助消化,但其中可維護腸道健康的乳酸菌偏低,反倒為了中和酸味而添加許多糖調味。由於現今健康意識抬頭,許多市售發酵乳飲品已降低糖分的量,建議購買時多比較同樣容量的品牌,細讀成分標示,挑選精緻糖含量最少。即便如此,仍含有1~2顆方糖,不宜過量攝取。
夏天若想自調飲品給孩子消暑,建議以蜂蜜加水(適合1歲以上的孩童),但切記勿搭配酸性食物,例如:蜂蜜檸檬、金桔檸檬,會容易不自覺加太多蜂蜜。其實只要添加甜度較高的水果,蜂蜜少許提味即可。另外,鮮奶加水果也是不錯的選擇。
大眾熟悉的甜點包含甜甜圈、蛋糕、冰淇淋,但有些甜點會以烘焙、油炸的調理方式,伴隨著高糖、高油,負面影響更甚;或者以鮮奶油製成的冰淇淋,口感越綿密就越好吃,同時也代表油脂越多,基本上,標榜多種口味的冰淇淋大多添加人工色素與香精,除非保證純鮮奶製作,否則最好還是盡量避免食用。
對於夏日常見的剉冰,1歲以下不建議食用,超過1歲,如果想要額外加糖,可以簡單在清冰上淋些蜂蜜、添加新鮮水果,或者與牛奶一起打成冰沙。台灣的水果甜度很高,將荔枝、鳳梨、西瓜等直接入冷凍庫,做成新鮮水果冰品,也是消暑又不失營養的做法。
延伸閱讀:別再說吃一、兩顆糖沒關係「吃甜甜」不哭鬧?寶寶生病、過敏機率恐大增
3大類「天然甜」聰明吃
加工過的甜食不宜攝取,但飲食中想要有些甜味,不妨從天然食物著手,包括六大類的全榖根莖類、低脂奶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肉蛋類、油脂類,其中又以全榖根莖類、水果類、奶類是提供口腔甜度的來源。
全榖根莖類》咀嚼的甜味
許多父母認為,給孩子吃甜食做為獎勵,可以讓孩子開心,然而,甜食卻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反而容易讓孩子沒精神,如果常常吵著想吃甜食的小孩,應該觀察平時給予三餐的主食分量是否足夠。
全榖根莖類是屬於人類中的主食,主食中的澱粉又存在「醣類」,醣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提供人體主要能量的來源,澱粉會使血糖緩慢上升、緩慢下降,攝取不足時,會影響血糖,若血糖太低,一旦孩子食用精緻糖,當然立即產生能量。澱粉經過咀嚼後,會在嘴裡散發甜味,例如:白飯、地瓜、馬鈴薯等,建議父母製作副食品時,在牛奶裡添加地瓜泥或馬鈴薯泥,讓孩子補充碳水化合物的「醣」,澱粉會讓口腔分泌澱粉酶,藉由咀嚼來釋出甜味,訓練咀嚼功能有助於孩子的口腔發育、語言能力及四肢發育。
水果本身有天然的果糖,也富含纖維、維生素B群、礦物質、植化素等,不僅是孩子發育期細胞代謝必須的營養,更是健康的天然點心,父母可以視孩子嗜甜程度給予適當的水果,「高甜度水果」有葡萄、香蕉、鳳梨、西瓜、芒果等,但分量不宜過多;「甜度較低且水分高」的聖女番茄、蓮霧、蘋果、橘子,都是較好的選擇。
牛奶的甜味來自於本身的乳糖,建議以牛奶代替含糖飲料,不僅能補充鈣質,對孩子的骨骼、牙齒的健康與肌肉、神經都有良好的發育基礎。牛奶可以和澱粉類食物、水果做搭配,讓孩子有些新鮮感的同時,也能品嚐多層次的甜味,並且訓練孩子的咀嚼功能。
延伸閱讀:5種NG點心,寶寶想吃要控制!
劉怡里營養師認為,許多孩子食用精緻糖起初並非自發性,而是疼愛他的父母、長輩們為了討他歡心所致,導致孩子的健康出現危機,因此,父母必須改正觀念,才是根本之道。面對嗜甜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協助,以戒掉愛吃甜的壞習慣呢?
日常生活不應該因為假日而有所破例,有些父母對孩子說:「週一至週五都不能吃,假日才能吃。」這將使孩子更加期待假日來臨,對精緻糖的攝取量反而更多,等同以甜食當獎勵的壞習慣。
凡是戒除壞習慣都不能操之過急,必須讓身體慢慢培養好習慣,如果喜歡吃糖果、餅乾的孩子,初期可以從甜度相近精緻糖的水果開始,例如:龍眼、荔枝;若孩子喜歡喝含糖的乳酸菌飲料與優格,建議選購無糖、帶點酸味的優格,再添加甜度較高的水果食用,或者以餅乾沾取牛奶,從天然的甜味逐漸矯正。經過一段時間後,建議轉換成甜度普通、水分很高的水果,不妨親自製作牛奶、水果的料理,若孩子沒有上呼吸道氣喘的問題,夏天亦能吃天然的牛奶水果冰。
戒甜除了要慢慢戒,在食用頻率上更要減量,建議1周只能吃1~2次,並於飯後提供,包括優酪乳、無糖優格、益生菌、牛奶等,自製紅豆湯、綠豆湯也是不錯的選擇,飯後刷牙更有助降低吃甜食的慾望。
許多父母都會有個迷思:「我和孩子都很喜歡吃甜食,是不是會遺傳?」劉怡里營養師解釋,這種情況是家族性的飲食習慣所導致,並非遺傳,家族成員有人喜歡吃甜食,家裡就一定有所準備,孩子看到就會跟著吃,因此,建議家長改變飲食習慣,或將零食藏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待孩子睡著後再吃。
如何知道孩子的甜食過量?有些父母並不清楚孩子吃甜食的頻率,建議每1~2週階段性記錄孩子吃甜食的頻率表,如果已過量,藉由緩慢的減少食用量,觀察孩子的專注力是否提升,情緒相對也會穩定許多;少吃添加色素的甜食,比較不會引發氣喘等疾病。
劉怡里營養師最後強調,現代父母知道要減鹽、減油,卻常忽略必須減糖。對孩子而言,精緻糖只提供熱量來源,並非必需營養素,也就不算在每日建議攝取的營養素之中。
延伸閱讀:親子一起,效果加倍!從“減糖”開始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健康發展部營養師劉怡里
模特兒/可愛弟弟韋呈
攝影/新竹Doris愛寶貝攝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