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民國50年代實施家庭計畫時,曾喊出一個名為「3.3.3.」的口號,所謂「3.3.3.」指的是結婚3年後生第一個孩子,每隔3年添一個小孩,生3個小孩恰恰好。雖然不符時宜,但「結婚3年後再生孩子」倒點出夫妻婚後需要一段時間經營關係的必要性。現代人大多晚婚,考量到生育年齡,許多人剛結婚就急著生小孩,但因為彼此關係尚未磨合,容易在孩子出生後產生許多衝突。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林守玫表示,產後夫妻關係的好壞和產前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經營息息相關。她建議,從結婚到生子,夫妻至少要有一年的緩衝期去磨合彼此關係、找出相處的節奏。孕期最好先預設產後可能發生的問題並預做準備,這樣即便發生突發狀況,受到的衝擊也比較小。
研究顯示,大多數華人家庭對親子關係的重視程度遠大於夫妻關係。大多數夫妻生了小孩以後便把生活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外出用餐、旅遊都以孩子為主,因為全心投入教養小孩,疏於經營彼此關係,久而久之便產生疏離感。尤其現代家庭少子化,孩子一出生就成為整個家族關注的焦點,這種以小孩為核心的家族氛圍也會影響夫妻間的互動。
女性做為一個孕育者,在懷孕階段就開始感受寶寶在體內的一舉一動,伴隨他呼吸、成長,逐漸建立親密關係,因此可以在10月懷胎的過程中自然地轉換成母親的角色。反觀男性,因為不是孕育的主體,無論生理或感受上都和女性有相當大的落差,對於父親角色的認知往往會慢半拍,也可能產生抗拒感。林守玫表示,正因為男女對於「有小孩」這件事的感受差異很大,有些男性在孩子出生後仍然以自我為中心,沒有適時切換到爸爸模式,導致妻子孤掌難鳴,覺得自己在孤軍奮戰。如果先生在這個時候又沒有及時給予支持,夫妻關係便會產生質變。面對這種情況,她指出,雖然男性無法像媽咪一樣和孩子成為生命共同體,但可以透過關心與孩子建立連結的紐帶,降低「局外人」的感覺。妻子應該適度扮演連結丈夫與孩子的角色,在懷孕期間就開始為先生做心理建設,啟發他的「爸爸意識」,透過分享身體的變化,讓先生同步感受孩子的成長、增加對孩子的熟悉感,如此有助於先生在孩子出生後提升參與度。
另一方面,有些妻子對「如何照顧孩子」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總會在先生照顧小孩時嫌棄、挑剔,先生一再受挫便會放棄照顧小孩。林守玫指出,妻子介入過多只會讓先生愈來愈退縮,阻礙他切換到爸爸模式。在指責先生沒有盡到父親責任的同時,也要反省是否是自己阻擋了先生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才讓先生從孩子身邊走開。
許多人在當了母親以後就把親子關係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份關係,和孩子有關的大小事都一手包辦,不容旁人插手、干預。先生被排除在外難免會有失落感,可能會和妻子漸行漸遠,甚至對孩子產生忌妒的情緒。林守玫表示,爸爸對孩子的感受本來就不像媽媽來得深刻,如果媽媽總是不讓先生照顧孩子,先生與孩子的關係只會愈來愈疏離、陌生,此時媽媽就必須投入更多心力照顧孩子,更沒有時間經營夫妻關係,形成惡性循環。提醒媽咪,在照顧孩子之餘,也要顧及先生的感受,最好和先生一起分工合作照顧孩子,不要什麼都一把抓。如此可以減輕心理壓力,也比較有時間梳理和先生之間的關係。
女人在成為母親後常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覺得自己內在某部份的自我被遺忘、自由被剝奪,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無法照顧好寶寶,因而產生矛盾與掙扎的情感。林守玫指出,一個女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捩點就是從獨立女性轉換成母親的角色。「母親」這個字眼代表從被照顧者變成照顧者,必須接受孩子佔據自己的時間、空間,這種心情轉折很複雜。有些人無法適應這種轉折,會產生憂鬱、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可能把另一半當作出氣筒,甚至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她表示,由於生孩子這件事,女性受到的衝擊比男性大,先生應該體諒、包容妻子,並做為緩衝的力量給太太支持。
有些男人面對妻子的轉變會感到不解甚至憤怒。林守玫說,男性與女性對情緒的感受差距甚大,先生在處理妻子負面情緒前,最好先對「情緒」有正確認知,才能在妻子發洩時給予更多包容。她強調,無論是正面情緒或負面情緒都對人有幫助,只要你不抵抗、排斥,就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先生應該給妻子多一點空間去釋放她的情緒,不要害怕面對負面情緒。相對的,妻子也要學習適當的表達情緒而不是情緒化。當意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就要主動去消化、排解,不要把情緒管理的責任推到先生身上。舉例來說,有些妻子會對先生說「都是因為你做了某事我才會生氣」或「你如果做這件事,我就會快樂起來」,把情緒好壞歸因於先生,這樣只會讓先生充滿壓力,每天生活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就怕妻子的情緒又產生波動。林守玫建議,媽咪可以改用分享的方式釋放情緒,與先生建立對情緒的良性互動,如此即便出現產後憂鬱的症狀,先生也比較不容易產生排斥或恐懼的感覺。
前述談到,一旦親子關係成為家庭核心,夫妻關係就會被邊緣化。而在某些情況下,孩子甚至會成為破壞夫妻關係的元凶。舉例來說,許多夫妻會讓寶寶睡在雙人床中間,等寶寶再大一點,就把爸爸趕到另一個房間睡,形成變相的分房。這種夫妻分房的情況可能持續數年,因為當孩子習慣這種睡眠模式,便很難訓練他自己睡一個房間,如此一來,夫妻關係也會漸行漸遠。林守玫表示,主臥室的床是夫妻關係的重要表徵,一旦主臥室的床被第三人佔據,夫妻之間就可能出現裂痕。夫妻所在的空間最好與孩子做區隔。如果媽咪不放心寶寶一個人睡,可以在床旁邊放一張嬰兒床,讓夫妻倆在照看寶寶的同時仍然可以保有私密空間。
有人問,如果已經讓孩子獨立睡一間房,孩子卻在半夜偷偷跑到父母的床上睡怎麼辦?林守玫強調,針對這種情況,夫妻最好討論出一個共識。因為如果夫妻沒有共識,比如先生堅持要孩子回房睡,妻子則不想花時間安撫孩子,寧願讓孩子上床一起睡,就可能讓關係產生裂痕。這種因教養意見相左所產生的裂痕反映出夫妻間溝通不良、難以合作,是夫妻關係的一大警訊,不容小覷。
如果是雙薪家庭,孩子出生2、3個月後便要開始考慮托育問題,而這往往會成為夫妻口角的導火線。林守玫表示,要降低衝突發生的機率,首先托育的時間點很重要。如果打定主意要將孩子送托,最好在孩子會認人、開始產生分離焦慮前將孩子送往托育機構,以免孩子對托育機構產生適應障礙,變成家庭的重大壓力,如此夫妻便容易出現爭執。另外,如果請婆媽帶小孩,也要留意如何協調彼此教養價值觀的衝突,以免夫妻間產生齟齬。林守玫指出,托育問題考驗夫妻的溝通、協調能力,如果雙方都能認清現實、聽懂對方的顧慮,彼此協商出最大公約數,就能化危機為轉機、化阻力為助力,讓夫妻關係更上一層樓。反之,如果只讓一方做決定,另一方又對決定造成的結果不滿、指責,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對夫妻倆都是相當大的傷害。她強調,無論哪種安排都有利有弊,沒有所謂「100%完美」的決定,應該接受決定所帶來的不完美,當有缺失產生,夫妻倆一起承擔,這才是感情細水長流的王道。
前文提到華人家庭習慣將親子關係放在第一位,但在心理學的家庭系統理論中,穩固的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基石。有鑑於此,新手爸媽應該投注更多心力去經營夫妻關係,學習溝通、協調、同理對方。一旦夫妻關係走向正面的道路,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會比較健全。建議新手爸媽可以嘗試打破傳統思維,給自己一段時間去適應新的關係排序。
所謂精心時刻,就是夫妻倆空出一段時間單獨相處,在這段獨處的時間裏,彼此專心與對方交流、把全副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不去想其他事(包括小孩),這也是讓關係更緊密的一種方式。林守玫表示,許多新手爸媽都因為照顧小孩而精疲力竭,無力也無心經營關係,但夫妻關係的溫度需要雙方共同維護才能持續加溫。建議夫妻倆可以設定專屬對方的「精心時刻」,每週或每月撥出半天或1天請他人幫忙顧小孩,將空下來的時間留給彼此,透過分享、對話使感情加溫。如果無法找到家人幫忙帶寶寶,也可以和其他夫妻朋友共組團體,相互協商、輪流照顧小孩(前提是成員彼此熟悉也有默契)。希望夫妻在經歷重重挑戰後,擁有彼此支持的力量,並運用這份力量穿越迷霧重重的百慕達,航向愛的目的地。
林守玫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心理學課程兼任講師、耕莘專校輔導教師
現任: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兼任講師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林守玫
梳化/蔡琇惠
model/帥氣爸比吳宗祐、漂亮媽咪楊雅筑、可愛寶貝吳聿盛、吳聿超(※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