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主任趙舜卿表示,門診中寶寶因為便秘而來就醫的情況很普遍,通常在胃腸科門診中,大約每4~5個寶寶,可能就有一個寶寶因便秘的問題就診,可見寶寶便秘問題,確實困擾相當多數的家長。
*奶水的纖維素含量低
就嬰兒期來說,寶寶便秘到底有哪些可能因素呢?趙舜卿醫師表示,六個月內的寶寶,由於主要飲食為奶水,其含有的纖維量很少,因此腸道所受刺激較少而使大腸蠕動異常緩慢,部份嬰兒因此可能有便秘傾向。再者,寶寶一般對母乳消化吸收情況佳,而配方奶較母乳有較多消化不佳的情況,故配方奶哺育的寶寶便秘情形較多些。
*對某些營養素過敏
趙醫師指出,0~1歲的寶寶,其每日攝取的飲食主營養成份中,涵蓋「醣類、蛋白質及脂肪」。然而,無論母奶或一般配方奶,其營養成份中一定都有乳糖。有些孩子會出現「乳糖不耐症」,亦即對乳糖有耐受性不佳的問題。寶寶對奶蛋白過敏或乳糖不耐症,均可能使寶寶有腹脹、腹瀉甚至出現便秘問題,約十分之一的奶蛋白過敏或乳糖不耐症寶寶,不會有明顯腹脹、腹瀉,但反而出現便秘的問題。
其次,母乳脂肪成份,其中所含的一種棕櫚酸分子結構與一般配方奶不同,因此母乳較不易令寶寶產生過多「棕櫚酸皂或鈣皂反應」。而這些過多棕櫚酸皂或鈣皂反應,會使寶寶的糞便傾向容易偏乾或偏硬,進而產生解便困難的情形。
*嬰兒期的活動量甚少
嬰兒期的寶寶,除躺臥以外的時間,僅限於小手揮舞、小腳踢動的活動量而已。在腹肌運動較少的情況下,因此也可能是便秘產生的因素之一。趙舜卿醫師建議,嬰兒期盡可能給予寶寶「親餵」最佳,因為親自哺乳,通常可令寶寶攝食機會增加,藉由少量多餐,增加寶寶吸吮次數以刺激腸道蠕動,能加強便意感,可能有助於降低便秘機率。
*四個月,未介入副食品
當寶寶滿四個月起,可以開始介入副食品。但有些寶寶可能介入的時間較晚,因此幫助腸子蠕動的膳食纖維攝取量亦少,使便秘的傾向增加。故趙醫師提醒,可於寶寶四至六個月大時,藉由攝取米精、麥精、果泥等副食品,通常可逐漸改善生理性的便秘。
*其他:體質型的便秘
幼寶寶的大腸功能,多半未臻至發育成熟,因此,很多功能性的便秘問題,也就可能因此產生。所謂功能性的便秘,是指大腸調節並吸收水分的功能及蠕動力而言,在寶寶腸道未發達前,便秘現象,也多與體質型便秘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