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旅遊

桌遊教孩子的5堂課

拜科技進步所賜,聲光效果具佳的3C產品充斥在現代社會裡,許多孩子深深為此著迷,身為爸媽雖然都知道少讓孩子碰3C產品為妙,但少了3C產品,卻不知道讓孩子做什麼?或是該和孩子一起做什麼?放下手機,陪著孩子一起玩「桌上遊戲」吧!
桌遊教孩子的5堂課

 

桌上遊戲是什麼呢?

「桌上遊戲」(BoardGame,簡稱桌遊)是什麼?最近幾年很火紅的桌遊,好像有點陌生,又有點熟悉?其實,只要是在桌上進行的遊戲都可以稱之為桌上遊戲,像是象棋、跳棋、圍棋、大富翁,或是傳統的撲克牌都算是桌遊的一種。

然而現今在臺灣流行的桌上遊戲大多源自於歐洲及美國的家庭娛樂活動。骰子人桌上遊戲負責人陳建宇表示,具有主題故事背景,需要動腦思考的德國桌遊,堪稱是目前桌遊市場的主流,也可以說是歐洲桌上遊戲的起源。

人力驅動直接互動

有別於3C產品,以人力直接驅動遊戲是桌上遊戲的特色。玩桌遊時,一定得坐下來面對面進行人與人的互動。有許多爸媽不曉得如何與孩子互動或溝通,桌遊可做為爸媽與孩子之間的媒介。而且,桌遊迷人之處在於和不同人玩同一種遊戲,會產生不同的火花,並非完全一成不變的。桌遊地下城負責人李繼成指出,雖然近年來,有些桌遊會結合各種智慧型裝置(如:手機、平板電腦),將每一局的變化直接透過雲端連結,讓桌遊變成不只是不需要插電的遊戲,但其與人互動的本質仍不變。

桌上遊戲有哪些種類?

桌上遊戲的種類五花八門,目前尚無公定的種類分類,以下綜合陳建宇及李繼成的意見,將從「硬體」、「難度」、「人數」、「年紀」來區分。

依硬體區分

若從硬體來區分桌上遊戲,可分成(1)卡牌遊戲:使用卡片來進行遊戲,像是撲克牌、UNO;(2)圖板遊戲:除了有一個地圖之外,還會運用擲骰子或是其他方法進行遊戲,像是大富翁;(3)骰牌遊戲:不像是卡牌遊戲的卡牌是以紙製成,骰牌遊戲的骰牌是以其他材質製成,本身有骰子的機制在其中,像是麻將。

依難度區分

桌上遊戲的難易程度並無精準的測量指標或是判別標準,但可以從遊戲教學時間來判斷。陳建宇指出,通常教學時間越久,其難度越高,像是需要花3分鐘以及30分鐘來講解遊戲規則的桌遊,兩者的難易度就有很明顯的差異。

依人數區分

遊戲人數需要6人以上的桌上遊戲屬於派對遊戲,通常規則簡單易懂,難度不高,適合舉辦派對時很多人一起玩;5個人以下的桌遊是較典型類型,適合4~5個人一起玩的桌遊最多;有些較特殊桌遊類型僅需兩個人進行,就像是對弈遊戲。

依年紀區分

依照年齡來區分桌上遊戲類型也是不太精準。若是以大多數的桌遊都能夠入手來說,陳建宇認為可能要到小學五、六年級(12、13歲)才具備數學邏輯及溝通表達…等桌遊基本概念。不過,一些難度較低的基礎桌遊,學齡前的孩子都可以嘗試。

延伸閱讀培養孩子學習獨立生活自理能力,爸媽可以這樣做!

小小孩也能玩桌遊?

提到桌上遊戲,好像就是要絞盡腦汁、用盡心思才能獲取勝利?年紀還很小的小小孩是否也能夠在桌遊之中獲取樂趣呢?雖然大多數的桌遊需要運用邏輯思考、數理概念、圖形辨識或是溝通表達能力。不過,也有些專為幼兒設計的桌遊適合小小孩玩。

像是平衡類的桌遊就只需要具備手抓取配件再放上去的能力,也就是基本的手眼協調能力即可。李繼成補充說明,孩子能夠瞭解遊戲的目的是如何不讓這個東西倒塌,且會因遊戲勝負而有情緒起伏就能夠玩這類型的桌遊了。

還有,有些需要運用圖形分辦及記憶能力的桌上遊戲,孩子也都蠻喜歡的。陳建宇指出,最經典的幼兒桌遊應該就是「ZickeZacke拔毛運動會」,遊戲規則很簡單,可以訓練孩子的記憶力與辨識能力。爸媽可別小看孩子的能力,有時候大人還不一定玩得贏孩子喔!

point1、從簡單的入手
若是孩子從未接觸過桌上遊戲,建議先從簡單款入手。陳建宇指出,桌遊的學習類似蓋金字塔的概念,從底部一層一層往上加,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曾經接觸簡單的桌遊,再玩難一點的桌遊會相對較簡單,像是玩過某種桌遊,若是再有相同概念的桌遊時,就很容易入手

point2、簡化遊戲規則
和孩子玩桌上遊戲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規則來玩!在孩子玩桌遊之前,爸媽可以視孩子的能力來調整遊戲複雜程度,也就是簡化規則。陳建宇指出,像是某個桌遊的完整規則需要講解1分鐘,這次爸媽說一半的規則,讓孩子瞭解部分規則,以部分規則來玩就好。

隨著年齡成長,孩子的能力增加,且桌遊經驗也增多,再把剩下的規則慢慢加上去,逐漸體驗到完整遊戲的樂趣。不過,爸媽就要比較辛苦,必須事先做好功課,否則若是不懂規則,就無法拆解規則了。

孩子桌遊有何特點?

從前文可知,小小孩也能開心地玩桌上遊戲。然而,孩子桌遊與大人玩的桌遊有何不同之處呢?

feature1、不會中途出局

有些桌遊的規則是只要一輸就會被踢出去,不能再玩了,孩子在情緒與心理上較不能接受。陳建宇指出,專門設計給學齡前孩子玩的桌遊,通常在遊戲結束前不會讓孩子出局,也就是如果孩子輸了,還是可以繼續參與遊戲,或是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feature2、較少平衡思考
適合孩子玩的桌遊通常不需要同時思考許多事情,李繼成舉例,像是平衡類的桌遊就只要思考怎樣放上去才不會倒,影響的結果就只有倒和沒倒;不像是有些桌遊雖然從動作來看,也是把一個小配件放上去,但是還需要同步思考選擇不同動作對於之後會有不同的影響。

feature3、具體規則為多

孩子對於抽象規則的理解能力尚未發展成熟。李繼成指出,像是猜拳的勝負判斷就是抽象規則,孩子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布能夠把石頭包起來就算是贏了。這些其實都是大人額外賦予的意義,當所有人都這樣說或這樣做時,似乎就成了不變的規則。然而,像是平衡類的桌遊,東西倒塌就是非常具體的結果,規則與結果直接串連起來,孩子就較能夠理解。

延伸閱讀小孩愛亂丟東西,怎麼辦?

 

玩桌遊,玩到了什麼?

桌上遊戲不僅是用來消磨時光、增進親子關係的工具。桌遊帶給孩子的好處,比爸媽知道的來得更多。究竟從歡樂的桌遊時間之中,孩子學到了什麼呢?

Lesson1、數理力
雖然學齡前的孩子談數理能力似乎有些過早,但對於數理不好的爸媽來說,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及早接觸,以便養成良好的數理力。透過以數學為基礎而設計的桌上遊戲,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遊戲之中培養對數字的敏銳度。

李繼成舉例像是有一種加法遊戲,第一張牌是數字「5」,牌上註明加1及減1,下一張牌可以是4或6。倘若有人出了數字「4」的卡牌後,這個牌上標示加3及減3,接下來出現的牌可能是7或1…,誰先把手上的牌出完,就能獲勝。光是一個如此簡單的遊戲,無論是大人或孩子都能夠玩得很開心,又能讓孩子自然地接觸數學概念。若是孩子的年齡太小,無法順暢運算數字較大的算式,爸媽可以先把數字過大的紙牌抽出來,留下數字較小的紙牌讓孩子操作。

Lesson2、專注力
專心地完成一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但學齡前的孩子專注時間都很短暫。李繼成指出,類似疊疊樂的桌遊非常適合讓孩子來練習專注力,甚至也可以一個人玩,挑戰對象就是自己,例如限時20秒,這次可以疊20層,下一次卻只疊了12層,可能是因為途中不專心而讓疊疊樂倒下來了。

陳建宇則以自己3歲多的孩子舉例,平時和孩子讀繪本總是看沒幾分鐘,孩子就會想要換另一本繪本來看或是做其他事。然而,進入有趣的桌遊世界時,孩子會因興趣高昂而專注於此,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僅拉長,也能夠很認真地聽他講解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