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有了孩子,新手爸媽感情變質?別讓 3 大NG話語破壞夫妻感情

「恭禧您懷孕了!」對於期待生育的夫妻來說,這是一句聽到連做夢都會笑的祝福。但聽到身邊朋友講起那懷孕期種種的身體不適以及寶寶出生後甜蜜兩人世界生活型態的大改變等,新手爸媽該如何接招?有孩子之後該如何維持兩人的感情?!
有了孩子,新手爸媽感情變質?別讓 3 大NG話語破壞夫妻感情

 

聽到身邊朋友講起那懷孕期種種的身體不適以及寶寶出生後甜蜜兩人世界生活型態的大改變等,新手爸媽該如何接招?本文帶領您做好心理調適,讓角色升格為爸媽後的兩人關係更升級!

 

新手父母常見問題:懷孕期

懷孕是夫妻關係的延伸

有句話說「戀愛從婚姻開始」,說的就是當兩人合而為一成立家庭後,接著懷孕、生產、教養等許多新身份的學習,才是考驗「真愛」的開始。

懷孕是夫妻關係的延伸,期待未來家中的新成員,應該是更多了一個兩人的「話題」而非「問題」,若是覺得因為懷孕導致兩人爭吵不斷,應該回到兩人溝通的模式。兩性作家文雅怜表示:「健康的婚姻溝通應該是無話不談,即使碰到了困難,兩人也會同心來一起面對;但不健康的溝通方式是兩人意見不合就容易起爭端,或是選擇不說、不聽、不討論。」

因此,當兩人常常爭吵時,也代表著現在就是「打穩根基的好時機」,先想想如何改善兩人溝通的問題、建立穩固的夫妻關係。

情境一:孕期身心改變,先生難體會

剛起床就孕吐,皮膚也變差,懷孕後期肚子變大,要翻身都很吃力,身體好像不是我的、晚上根本睡不好,先生似乎無法體會的說:「也還好吧!」「妳會不會太緊張、想太多了?」……

做好身體不適的心理準備

懷孕的過程中,媽媽身體會有許多改變,前期有人會孕吐、對味道特別敏感、皮膚出油或發癢,許多身體不適的狀況接踵而來,10個月的孕期就好像將身出借,得要有相當高的挫折忍受力。

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提到:「媽媽要先了解,懷孕就像是『渡船』,一定會有暈船的可能,不會立刻到達,但一定會到達岸邊,這就是一個過程。」

如果準媽媽能意識到「辛苦的代價是有一個可愛的孩子」、「我想要孩子,這些不舒服,我承受的了」,如此較能面對可能的身體不適。媽媽可以多從親友、專業人士、雜誌書本中吸收經驗與知識,了解媽媽在懷孕時可能有的身心不適症狀。

同理男女先天差異

媽媽因著懷孕期身體開始出現細微的改變,早早就了解自已成為了母親,但男性卻沒有這樣的體驗,加上先天較為理性的特質,不一定能察覺出枕邊人的需要,文雅怜表示:「懷孕的媽媽,心裡會希望爸爸能夠觀察到並且主動服務,當沒有說出來,爸爸也不明白時,就容易有期待上的落差,而產生負面的情緒,導致口角」。

夫妻間最好的溝通方式是要在互信基礎上,邀請爸爸來幫助自已或來參與「媽媽正在經歷重要的事」,像是說出自已需要的幫助、一起去產檢、看超音波、聽寶寶的心跳,讓爸爸能透過具體的觸摸與付出後,能站在媽媽的角度來思考。

先生需要給予更多鼓勵與讚美

當了爸媽代表了往後的生活,不再是只有兩個人的甜蜜,而是要開始為孩子付出時間與體力。黃倫芬副執行長提到:「有些母親情感較為缺乏,她渴望情感的滋養、常需要另一半的付出與關愛,當她成為媽媽開始身體不適、身材改變,或要照顧孩子時,就會覺得自已犧牲好多或是給不了愛。」

面對媽媽心態上的需求,建議爸爸要懂得更多的鼓勵與讚美,像是「妳做的很好了」、「身材只是過渡時期」、「懷孕更有女性的美」等言語與心靈上的支持,讓太太感受到先生的支持,對於未來新生命的到來,是讓夫妻兩人更能同心努力的目標。

情境二:上班族孕媽咪壓力難釋放

除了工作還要找醫院、考慮如何做月子、準備媽媽包、購買嬰兒用品、整理新生兒房間,還得時時吸收生產與育兒資訊,工作與時間的壓力加上荷爾蒙的改變,使得上班族孕媽咪的情緒更加敏感,常常易怒又愛哭,導致狀況外的先生好像在玩踩地雷……

現代女性可以獨立也要懂得求救

現代的女性講求經濟獨立、兩性平等,且在成長過程被教導追求自我與實踐女性主義中,「不想請別人幫忙」、「喜歡自已處理」等心態也被建立。因此成為媽媽需要處理更多的事務時,就不習慣開口請求別人幫助。

黃倫芬副執行長提醒:「媽媽們可換個心態,了解自已可以給予幫助,也可以接收別人的幫助,建立後援系統來幫助自己,無論是跟專業人員請教、向親友分享心情,或是開好清單後請先生幫忙購買等,學習尋求適當的幫助,一方面分散大小瑣事的壓力,另一方面保持與支持親友圑的聯繫,不要覺得只有自已一個人面對」。

文雅怜也認為,新手媽媽若是有「有經驗」的同儕或親友可以諮詢,無論是懷孕、生產的準備或是新手父母的經驗談,都會比自已摸索來的更有效率,減少一直將焦點放在「自已與先生」身上,導致兩人的關係緊張!

延伸閱讀:結了婚、當了媽才能體悟?盤點6個「三十而已」女人們的心聲

 

新手父母常見問題:baby報到囉

情境一:家務變多,情人變傭人?

從坐月子開始,媽媽天天忙擠奶、餵奶、拍嗝、檢查尿布、洗屁股,約每4小時循環一次,若加上洗衣、煮飯、收拾家裡,那麼睡眠不足是常態……

懂得將重點放在與孩子相處上,就是好父母!

新手媽媽總是想把最好的給寶貝,這是人之常情,但媽媽也要了解自已的體力,不要過份勉強,像是許多媽媽對於哺乳量不足時,就會有壓力甚至有罪惡感,黃倫芬副執行長表示:「罪惡感是『理想的我』來評估『現實的我』,但應該將重點放在評估後,是否能理性分析該如何改善,或是當做不到時,知道這想法是否過於理想。」不要苛責自已,將重點放在與孩子相處上,就是一個好父母。

了解「非常時期」分工的重要性

當爸爸在外工作辛苦一天回到家,媽媽其實也在家中打了一天的仗,了解雙方都在為家庭努力,透過家事分工,是給媽媽最大的支持。

文雅怜也與我們分享了她跟先生在訓練孩子睡過夜時如何分工,她說:「先生回到家時,他就會先去睡覺,半夜起床後換媽媽睡,到寶寶餵奶時才會叫媽媽起來,這時爸爸會小睡一下,等媽媽餵完後爸爸起床,再讓媽媽再回去睡3個小時,直到6點後兩人再換手。」雖然過程很辛苦,但先生願意一起同心面對,媽媽也可以獲得喘息的機會。

當兩人有共同的目標,清楚現在是「非常時期」,不是永遠都會如此,有助於夫妻在分工家事上以平常心來面對。在家務上若是能放手與先生分工,先求80分或是及格就好,若是可以規劃在產後能請家事清潔來幫忙一陣子,將家事外包也能減少彼此的壓力,將時間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延伸閱讀:有了孩子後,為何夫妻衝突演變為計較誰比較「犧牲」?

 

情境二:媽媽重心全在寶貝身上!

生孩子前,兩人天南地北聊不停;寶貝出生後,媽媽總是寶寶長寶寶短,每次開車,媽媽都坐後座跟寶寶開心的說話,一直被冷落的爸爸總有著人夫變車夫的心酸……

孩子是家裡的一份子,但不是全部

當孩子出生後,許多媽媽將時間、精力全都給了寶寶,文雅怜表示:「孩子是家裡的一份子,但他不是家裡的全部,因為孩子他們有一天還是會離開,去開創自已的天空、建造自已的家庭,最終我們還是會回到兩人的夫妻關係。」所以應該提醒自已,孩子不是媽媽的全部,我們還是先生的妻子、父母的女兒、好朋友的支柱等,了解到孩子是豐富人生的重要角色之一。

夫妻要有約會與孩子以外的話題

尋求能照顧孩子的信任對象,讓兩人有時間能保持約會的習慣,不是有了孩子就沒有了彼此。建議每天試著抽出一點時間,與先生聊聊心事,不要全都是聊孩子,也可以談談彼此與未來的規劃等,幫助夫妻在這段時間有更多的互動,能讓關係更穩固,另外一方面也不會讓先生感覺,因為有了寶寶,他的身份似乎消失了。

爸爸心態越成熟,媽媽越輕鬆

黃倫芬副執行長表示:「爸爸要習慣新的身份,建議當爸爸覺得被冷落時,可以主動加入,而不是等著被別人召喚,像是媽媽在跟寶寶說話時,爸爸也可以一起加入跟寶寶的互動,這是一個更積極成熟的心態。」此外,爸爸可以換個方面想,能為家人服務是幸福的,不論是做家事還是車夫,都是參與的一種方式。

情境三:經濟與教養觀念不同步?

家中多了新成員,支出也跟著增加,像是嬰兒衣物、用品、打預防針、奶粉、尿布……許多錢想不花都難,另外孩子的托育,是媽媽自己來還是找家人或保母照顧等問題,常常因為兩人育兒價值觀不同與經濟壓力而產生衝突!

找出衝突原因,多方嘗試

家有小寶貝代表著生活不再只是兩個人而已,寶貝所有的生活大小事都要父母同心處理,像是孩子哭了,爸爸要抱,媽媽說不能抱!這時該聽誰的?

文雅伶表示,成熟的父母面對意見不合時,會先試著找出衝突的原因,講出心中的意見,也採納對方的建議,不要總是認為對方的提議不佳或是做得不好,時間久了,不僅容易關係緊張,還可能讓對方往後退縮而不想參與。

建議應多方嘗試,倘若不可行,兩人再來調整,將問題客觀化,了解雙方的意見都是為了孩子與家庭而努力,要知道「信任對方並努力經營好的夫妻關係」,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婆家長輩有意見,如何善用溝通撇步?

面對家庭的開銷規劃、親友的建議、長輩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的種種意見與問題時,新手父母要了解,夫妻兩人才是這個家的決策者,像是長輩有時會提出他們過來人的經驗,希望新手爸媽可以學習,但到底適不適用?只有新手爸媽才會知道。

黃倫芬副執行長表示:「曾有婆婆希望媳婦能讓孫子使用布尿布,這時若媽媽已經忙不過來,還得洗尿布,反而加重負擔,這時建議先生可先去溝通。」

溝通時,不要用爭論或是說服的不悅口氣,大原則是可以先謝謝長輩提供意見、關心寶寶的需要,但也要明白講出目前家中的狀況。

新手爸媽要了解,長輩也是愛這個寶寶,他們也期待要為寶寶做些事情,但還是要溫柔的表態,將別人的意見當做是一個參考,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夫妻兩人身上,對這件事是否雙方都願意。

明白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樣,無論是受到傷害或滋養都會形成一個理想的藍圖,認知我要怎麼樣來教育小孩,或是我的家庭應該是什麼樣的氣氛,但不要被遺憾給左右了!

像是有些小時候較貧困的父母,會希望孩子不要跟他一樣辛苦,因此拚命的給予,黃倫芬建議,夫妻兩人可多談談,了解彼此原生家庭的影響,也討論出雙方都可接受的共識。

勿做缺席的父母留遺憾!

黃倫芬表示,許多人會將孩子托給在外地的長輩或托育,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實在很可惜;另外,當孩子不在身邊時,夫妻兩人也沒有機會去學習照顧寶寶與為人父母的角色,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才開始有正常的親子接觸,關係的培養是從小開始的。

延伸閱讀:家庭溝通重要3原則,溝通不是我溝你通,我說話你點頭

夫妻感情

別讓 3 大NG話語,破壞新手父母感情

NG1:「這些本來就是你應該做的!為何總要我一再引導、體諒?」

有些太太對先生指揮來指揮去,不但沒有感謝,還一付就是先生該做的高姿態,用「還債」或「應該」的心態來對待先生的付出,會讓另一半覺得不被珍惜,容易在相處時失去了重要的情份因素。懷孕是愛的延續,有了孩子之後,夫妻兩人在相處上,愛與體諒的態度更顯重要。

NG2:「是妳自已想生孩子的!」

當孩子是夫妻計劃外的意外禮物,或是只是單方面太太想要時,先生不一定能接受未來將要面對的種種改變,如此一來,太太的壓力自然會比較大。當先生說出不同於自已的想法時,太太可以在兩人冷靜後,跟先生撒驕說:「你這樣說會讓我很傷心。」改變先生在說話上的技巧。另外也應多邀請先生參與懷孕與生產的過程,讓先生能更了解太太的需要。

NG3:「為什麼要花錢請人打掃?」

先生隨便一句:「不要浪費這個打掃的錢!」請記住有可能讓老婆覺得你不疼惜她而記恨一輩子!在生產後的半年到一年,整個家庭都還在適應新生兒的到來,尤其是剛生產完的媽媽。因此不要說出讓太太覺得「難到我不值得這打掃的一千塊」的話,能用錢得到太太的笑容,是相當划算的。但若是先生不肯付帳,有預算的媽媽也要懂得照顧跟寵愛自已。

 

新手父母這樣做!關係更升級

「有了孩子幾乎每天都在打仗!」這句話對許多新手爸媽來說一點都不陌生,當孩子還小時,有生理上照顧的需求;孩子再大一點則需要更多的心力來教養;進入學齡後又是另一個課業學習的階段。

夫妻兩人若能在產前多聊聊,做好身心的準備,生孩子後學習跟另一半有效且雙贏的溝通,在未來經營家庭上,無論碰到任何問題,都能更順利地攜手面對。

關於小寶貝的教養

TIPS1:放手邀請爸爸

有些媽媽就是不放心將小孩交給男性來照顧,光是一個抱孩子的動作,媽媽可能就會一直提醒爸爸,要注意這、要小心那,讓爸爸壓力越來越大。

黃倫芬副執行長提醒,媽媽要了解,小孩是「夫妻兩人」的小孩,對孩子來說,爸爸更是缺一不可的角色,媽媽若能放手邀請爸爸一起來照顧寶寶,「肯定」多於「擔心」,分享「我怎麼做」多於「你這樣做不行」,讓爸爸覺得自已很重要,可以自在當爸爸,不但對孩子會有更多的付出,在未來的教養上也會讓媽媽更輕鬆。

TIPS2:家庭未來規劃應提前好好討論

同時要在職場工作的媽媽更要懂得自我調適,若是懷孕後發現自已的體力較差或工作壓力太大而影響到身心,建議仍要以媽媽與baby為主,透過職務的調整、調動或交接工作,必要時提前待產,都是可以參考的方向。

另外,提前與先生討論家庭未來的藍圖,了解家中的經濟能力,以及媽媽的生涯規畫,是要繼續工作就需要找信賴的保姆或親友照顧,還是要請育嬰假或是想要全職帶孩子等許多決定,都是需要時間慢慢討論,找出最適當的解決方式。

關於夫妻之間

TIPS1:正視產後憂鬱症

寶貝出生後,除了家事還有一大堆寶寶照顧時需處理的事情。媽媽在剛生產完的半年中,在體力尚未恢復但天天都在忙碌之下,許多媽媽開始從喜悅變成不悅,要小心可能是「產後憂鬱症」。

黃倫芬副執行長表示:「產後媽媽體內的黃體素仍存在,加上照顧新生兒的種種疲累,媽媽們要留意是否一直情緒低落,這時先生要擔當更多的照顧角色,協助媽媽一起渡過這個時期。必要時需尋求專業的醫療支持。」

TIPS 2:經常把感謝放嘴邊

當爸爸努力陪伴媽媽或是照顧新生兒時,媽媽要常常誇獎爸爸,讓爸爸有繼續努力學習的動力;另外,當媽媽能忍受懷孕不適以及為家庭付出時,爸爸也可以常常將感謝放在嘴上,讓雙方有被同理的感受。

TIPS 3:保持碰面時的心情與體力

除了心理層面,其實體力也非常重要,卻常常被新手爸媽忽略。很多新手爸媽各自忙了一整天,當先生下班回到家後,只見到累攤的太太,實在也讓先生心疼,想想在戀愛時,即使工作再累,見到彼此時,雙方還是保持「最佳狀態」。

文雅怜建議,不要讓自已累到不行再與先生見面,可以慢慢地調整家務整理的時間、找出可以讓自已開心且有精神的事物,像是喝杯喜歡的飲料、吃個愛吃的食物,保持自已心力來迎接先生;而先生也可以多主動分擔家事或是常為太太按摩服務。

TIPS 4:善用五種愛的語言
文雅怜也提醒新手父母,了解彼此愛的語言,才能將心中的愛箱充滿,而愛的語言分為五種:(1)身體的接觸:多擁抱或按摩;(2)肯定的言語:像是讚美、正面支持與鼓勵;(3)精心的時間:可以為對方特別留下一段只屬於兩人的時間,好好坐下來跟對方好好聊聊心事;(4)服務的行動:主動地為對方做家事、分擔勞務等;(5)禮物:贈送對方想要的禮物,給予對方想要的愛的對待,有助於提升夫妻的親密關係!

 

黃倫芬
現職: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東吳大學社工系講師、國際沙遊治療學會教師級治療師

學歷:東吳大學社工碩士
輔導專長:父母親成長團體、個人會談、夫妻會談、親子會談、沙箱輔導、親職諮詢服務、社會團體工作專業養成團體及督導團體
著作:《親子關係一級棒》、《兒童EQ情商管理》、《親子交流新主張》、《友緣家庭月刊主筆》

文雅怜
現職:自由創作者、婚姻親子議題講員
經歷:佳音電台(FM90.9)「給你幸福」節目製作、主持人:介紹婚姻、親子、家庭、生活美學等議題。
獎項:「營造新家園」節目 入圍2003年廣播金音獎「談話性節目節目獎」及「談話性節目主持人獎」。獲得2003年廣播金音獎「談話性節目節目獎」。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諮詢/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 黃倫芬、自由創作者、婚姻親子議題講員 文雅怜
攝影/檸檬巷館、2026兒童拍拍
梳化/小敏
演出/漂亮媽咪:Karen;帥氣爸拔:Jay;可愛寶寶:Jess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