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常因為挫折而產生,當想要達到某個目的沒有成功或者失去原本所擁有的東西時,都可能會產生憤怒;它是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不需要學習就會,但是如何成功處理憤怒的情緒,則是每個人從小到大都需要學習的。每當孩子因為某件事情不如預期,都可能會讓他大哭大鬧與摔東西。處在憤怒狀態的小孩,每個人的反應可能都不一樣,也不會有一種處理的模式可以適用於所有憤怒中的小孩,可能會受年齡、天生氣質、身體狀況、電視媒體或父母親的教養方式等所影響,隨著年紀增長會學到更好的應對方式,家長的角色在於多給予關心,接納小孩的憤怒與耐心處理。
在兒童學習憤怒控制的發展過程中,語言與認知能力為重要的關鍵,在兒童有能力以語言表達其意思之前,常會以情緒與行為的方式來表達其遇到的困難,多數情況都不清楚是什麼理由,家長只好用猜的;有語言能力後,可以讓小孩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提出要求,也可以用語言來安撫小孩,兒童會將家長的說法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在遇到憤怒或者挫折時,可以以相同內在語言來安撫自己,進而減低憤怒的程度與減少不良的行為。
如果你的小孩討人喜歡、活動量不大、生活習慣規律、對食物與衣物不挑剔,當然其遇到挫折的機會就低;但如果是情緒反應負向、適應度低、對聲音與味道敏感度高、堅持度高且反應過大時,其發脾氣與憤怒的時間及頻率就會高。其實遇到困難而生氣,反而讓他有機會學習調適自己的憤怒,否則等到長大都沒有處理憤怒的經驗反而不好,畢竟現在很多人被稱為草莓族,過去可能因為父母親保護得宜,反而讓他們錯失學習處理憤怒的機會;也就是適當讓小孩跌一下,才會知道什麼叫做痛,如何安撫自己的痛與怎樣避免再次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