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時任新佳美幼稚園教師暨特教組組長、現任耕莘專校附幼園長的傅麗珍表示,跟人打招呼是禮貌的一環,也是平日生活習慣之一,必需從小教導養成。她說:「學齡前孩子的學習意願都很強,但需要有人『帶領』;只要父母有教導,環境中的大人都能身體力行示範給孩子看,沒有孩子是不會跟人打招呼的。」
對於初次見面不喜歡叫人的孩子,傅麗珍園長提醒家長不必為此生氣,可能是她的人格特質就比較怕生、害羞,應該給予較多時間去練習,或者父母在催促孩子打招呼時不妨多介紹一下彼此的關係,減少孩子心理的默生恐懼,例如可以說:「這位是徐阿姨,她是媽媽最好的朋友,她家裡也有跟你一樣的小朋友……」。
至於活潑好動的孩子也可能會忽略跟人打招呼,父母要去觀察孩子當下的原因,不要一昧斥責,以免孩子因而更加排斥與人接觸。
當寶寶語言發展無礙,開始有了社交行為後,父母應該留意他們的社交禮儀第一步——打招呼。傅麗珍園長提供以下教導寶寶與人打招呼的方法:
孩子若常常不願意打招呼,可以說明優缺點給孩子聽。
父母也要跟孩子打招呼,例如早上起床第一句話可以跟孩子說:「早」。出外訪友時父母自己一見到人也要先說:「某某某,你好」,然後再請孩子跟對方打招呼。
禮貌,是人們社交的重要試金石,「Say Hollo」則是人與人互動的最好開始,寶寶若能養成主動跟人打招呼的習慣,那他日後的人際關係就可能成功一半了。
一個人一開口是讓人喜歡,還是討厭,通常取決於此人說話有沒有禮貌,幼兒開始學習說話後,可以學習的對象自然是從與他朝夕相處的家人;家人之間說話有禮貌,孩子自然跟著有禮貌,反之,家人經常說不好聽的話,甚至粗話、髒話等,孩子自然也會說這些。
在東方家庭中,家人相處尤其容易忽略禮貌。「請、謝謝、對不起,這些話語若經常出現在父母與子女之間,那孩子日後說話就會比較去考慮到別人的感受,相對會比較能夠說『好話』。」傅麗珍園長說道。
延伸閱讀:為何孩子犯錯,不説對不起!教孩子說「對不起」有用嗎?
雖然說「童言童語」很可貴,但有時候也可能讓人啼笑皆非,例如孩子不清楚語言真正的意思而因此鬧出笑話,甚至不雅、尷尬或傷人都有可能。傅麗珍組長認為,父母應該要去了解孩子說不恰當話的原因,例如他是從哪裡學來的?為什麼要這樣說?找出原因才能設法制止。
家人間的語言和電視媒體可說是現今孩子語言學習的普遍來源,當孩子出言不遜時,父母應該立即糾正。「不一定要跟孩子解釋那句話的真正意思(視孩子語言理解年齡而定),但一定要跟孩子說明『說這句話不好,不可以再說這句話』等,進而告知,這句話會讓人不舒服、不開心等,用將心比心的方式和孩子做溝通,孩子一定可以體會。」
傅麗珍園長一再強調,孩子是隨時隨地都在學習的,父母創造什麼樣的環境顯得很重要。
除了說話,孩子的行為表現也可反映他的禮貌分數喔!寶寶最常見的禮貌脫序問題就是不排隊跟搶東西。
「大人可能覺得排隊是件小事,但對於幼兒來說它是必須學習的,尤其現在很多孩子在家都是獨生子女,從小並沒有同齡者可以相處,父母家人又不可能跟孩子搶東西,通常會禮讓孩子,所以孩子沒有等待的經驗,他其實是不知道怎麼排隊。」
傅麗珍說:「孩子不排隊或插隊通常是希望『快』,快一步拿到糖果、快一步玩到玩具等。」
孩子一開始也可能會因為興奮而忘記排隊,父母不妨在一旁稍加提醒,不需要立即大聲指責。
把孩子叫到一旁,讓他變成最後一個,就是「延緩給予」。事後和孩子溝通,問他說:「你看你不好好排隊,本來想快一點,結果變得更慢了喔…。」這樣的結果得失,孩子自然會去評估。
傅老師小叮嚀
禮貌是包羅萬象的言行舉止,必需是能被接受、感覺舒服,而不是古板嚴肅,必需從生活當中去學習與實踐。幼兒禮貌的養成很重要,只要父母從小教導、在生活實踐、讓環境去培養,寶寶自然而然就是彬彬有禮的社交人氣王!
延伸閱讀:才不要分給你!3個小技巧,讓孩子學會分享
採訪撰文/王心妏
內容諮詢/時任新佳美幼稚園教師暨特教組組長、現任耕莘專校附幼園長的傅麗珍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