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嘴」其實是孩子成長必經之路,那表示他有自己的想法,並勇於表達不同。從搖頭拒絕到說「不要」開始,當孩子可以你講一句,他回三句時,又該如何教養呢?
台北市私立聖安幼兒園園長楊小惠認為,當大人講話是用命令式的語氣時,就會覺得孩子是在跟你頂嘴;而如果大人是用討論式的口吻,就會覺得孩子是在跟你討論。所以是「頂嘴」或是「討論」?很多時候關鍵其實在於大人。
會頂嘴的孩子,通常比較有想法,不是我們說一,他就聽到一,他有很多的聯想,而孩子不知道這樣叫頂嘴,他認為我只是把想法講出來。然而不頂嘴的孩子並不等於沒有想法,某些情形下可能大人是比較高壓的,孩子曾經有幾次試圖發表的經驗,結果都不是很好,因此他選擇把想法收起來。通常,大人越包容,孩子看起來就越會頂嘴,楊小惠園長補充,大人的定義叫做頂嘴,其實應該說孩子越勇於討論。
當孩子開始頂嘴了,那表示他有不同於我們想要他做的、有自己的想法了,如何讓他把心中的想法從簡單的頂嘴,變成完整的表達?這是需要練習的。重要的是我們要願意聽孩子講,並引導他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表達出來。以後孩子就不會只用簡短的方式說「不要」,而是練習清楚的跟你表示,「我可以做什麼嗎?」「我可以在什麼時間做這件事嗎?」討論與練習之後,理性就出來了,而不會只是用叛逆式的語言讓家長覺得孩子什麼都要頂嘴。
不是現在的孩子比較愛頂嘴,而是現在的爸媽都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把事情解決!下面兩個狀況,提供父母思考,您是不是也遇見過這樣的情景?
孩子跟父母在幼兒園門口大吵,這樣的情景偶爾可見。了解原因之後通常會發現,因為父母在那一刻很急,急著上班、急著送孩子進來、不想聽他多說,覺得哪來那麼多話!楊小惠園長表示,當下如果父母願意聽孩子講一些話,聽的時間可能比吵架的時間來的短!更重要的是親子關係不會陷入緊張,彼此都能有好的一天的開始。
媽媽來幼兒園門口接小晴,小晴:「我還要玩一下!」媽媽:「我剛剛已經給你5分鐘了!」小晴:「可是妳太早來了,我沒有玩夠!」媽媽:「不要再講了,馬上去拿書包…。」幾次下來,孩子不會再要求,但可以看出他臉上的表情,就是反正你又不願意聽。
楊小惠園長表示,長久如此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最直接的是,他對別人講話的語氣也是這樣,當他的意見跟別的孩子不同的時候,他就會模仿大人的語氣,「你可以不要再說了嗎?」「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他也不接受別人的說法及理由。
此外,孩子可能偷偷去做。既然你不同意,那我就趁你沒看到再做。媽媽買了一大盒杯子蛋糕當早餐,已經連續吃了幾天,采璇不想再吃,但媽媽堅持一定要吃完。結果日後媽媽在冰箱的角落裡,發現好幾個只吃了一兩口的杯子蛋糕。楊小惠園長提醒,當我們不讓孩子發表他的想法時,他就用另一種方式去達到他的目的,衍伸出來孩子可能會說謊,逃避跟父母溝通。
其實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以上面的例子來看,已經買了的杯子蛋糕不想浪費,那我們可以怎麼解決它?隔一天吃一次?或是一人吃一半?給孩子發表想法的機會,聽聽孩子想說什麼,然後從中找出兩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孩子會從頂嘴轉成討論,就不會只投反對票,也比較樂於接受大人的意見。
2~5歲孩子常見的頂嘴狀況約可以分成以下5種:堅持自己在做的事、插嘴的行為、不耐煩的語氣、為什麼要聽你的、出言不遜。一起來看看這些狀況下,師長會怎麼解決。
外面的活動結束準備回教室,老師:「我們現在要回去了」,華華:「我還要玩!」老師:「大家都要進去了!」華華:「我還要玩!」不管老師講什麼,華華的回答都是我還要玩。
師長可以這樣做
楊小惠園長認為,這個時候其實我們不需要跟孩子做語言上的爭論,先請其他的小朋友排好,或是請一個比較大的孩子過去陪華華,跟他講我們現在整好隊,還有1分鐘大家就要進去了。給孩子留一點彈性,孩子口中雖然一直說不要,但其實他會觀察別人,當他看到老師已經把門打開,小朋友已經魚貫走進去的時候, 他也想要進來了。
如果剛才在外面繼續跟他爭執要或不要,可能講了5分鐘還是沒有結果。有的時候孩子喜歡跟大人你講一句、我回一句,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希望大人注意他,我們應該在別的地方給予他關注,而不是在他講我不要的時候才注意他。
老師跟其他家長(或媽媽跟其他人)在談話,洋洋走到老師身邊急著說:「老師(或媽媽),我看到……。」
師長可以這樣做
老師會跟家長說,請您等一下,然後轉過身來跟孩子對話:「我正在跟阿姨講話,你如果要我回答你的問題,你要稍等,我講完一個段落,我就會回答你的問題,你可以等嗎?」通常孩子有兩個反應,他真的能等就在旁邊等,一個是他等不了就走掉了。
之後會再進行一次團體討論,老師會請小朋友易地而處,讓小朋友做一下演練,今天如果換做你是老師,你會怎麼做?要停止跟媽媽講話?還是不理小朋友?楊小惠園長補充,其實孩子是比較衝動的,他們理性沒有那麼好,下一次還是會發生,我會提醒他,我們現在正在講話,你應該怎麼辦?孩子會知道我應該等一下,他就得到了練習。
孩子偶爾會有一些不適當的動作及語氣,或者是其他小朋友在搬椅子,他會說:「你擋住我的路了!」楊小惠園長表示,遇到這些情況會跟孩子說:「你這樣跟我講話,我聽了很不舒服。」孩子可能會說:「好啦!」
師長可以這樣做
當孩子說「好啦!」老師:「你多了一個字,你可以跟我說『好』,後面那個字不要講,感覺是不一樣的,你練習一遍,再跟我說一次。」當小朋友說:「你擋住我的路了!」老師:「你要說請借過一下,意思是一樣,但說出來的感覺卻不同,我們練習說一次。」這樣的例子在學校常常在練習。
放學時間,媽媽來接孩子,媽媽說外面很冷要穿外套,孩子回:「我不冷,我很熱,快要流汗了!」媽媽又堅持說她剛從外面進來,真的很冷!然後兩個人就僵持不下。
師長可以這樣做
楊小惠園長建議,我們可不可以的界線有時跟孩子不同,不如就放下堅持讓孩子去試一試。這樣的事在學校常發生,楊老師會跟小朋友說:「我開門讓你去吹一下外面的風,如果你不覺得冷,你就不要穿。」老師開門後,讓小孩站出去,因為真的很冷就順手把門帶上。5秒後打開問孩子你要穿外套嗎?孩子點點頭了。想一個能互相同理的方法,爭吵的情況就會減少,問題也能獲得解決。
「為什麼不能買?臭爸比,我不喜歡爸比了!」孩子出言不遜的原因要往前推,楊小惠園長指出,有一類的父母進賣場之前,會先跟孩子好,我們今天只逛逛,沒有要買任何東西。有的家庭則比較隨興,今天孩子說要買這個,他覺得不錯就買;明天孩子說要買那個,他覺得沒什麼用就不買,父母沒有提供一個可以遵循的原則,因此孩子覺得;「我今天鬧一下,你是不是就會買?」所以當孩子真的很想要而你卻不買,所以孩子就會出言不遜,這個問題的根源不在小孩,而在大人!
師長可以這樣做
從現在開始跟孩子做好約定,比如一個禮拜可以在賣場挑一個玩具,「今天是禮拜一,你就要先買玩具了嗎?那接下來的幾天裡都不能再買囉!」提醒孩子我們的約定,若孩子耍賴,父母要重申規則;如果孩子因為這樣而說出不好聽的話,可以取消買下禮拜玩具的方式作為懲罰(當然這也是要事先做好約定的)。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歡這個規則,讓他知道我們可以回去再討論新的規則,但當下不可能因為你用這樣的語氣而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
跟孩子的溝通,著重在生活中一次一次的慢慢累積。楊小惠園長提醒,父母要很注意自己跟孩子說話的用語及詞彙,我們常常希望教孩子有禮貌,但最沒有禮貌的往往是大人,尤其是情緒上來的時候,什麼話都說的出來。如果沒有身教,很難單用言教說服孩子。
面對孩子的頂嘴,楊小惠園長認為,父母不要立刻還擊,直接回:「你怎麼可以頂嘴!」這是無濟於事的,孩子還小,的確會比較衝動,我們不需要跟孩子在語言上起衝突,應該先解決當下的事情,再來討論他說話不禮貌的這件事。你應該用什麼方式表達才是正確的,我們再來練習一次,耐著性子跟孩子一起再練習一遍。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台北市私立聖安幼兒園園長 楊小惠
企畫編輯/張玉櫻
插畫/八塔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