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孩子為什麼怕鬼、怕黑?4種原因,正視孩子的恐懼

對黑暗、鬼怪等未知恐懼,是你我都有的生活經驗,若到了民間俗稱「鬼月」的農曆7月,本來就已經夠膽小的孩子,在媒體強力渲染、家長叮嚀威嚇之下,怕鬼、怕黑的心理壓力大到最高點。專家提出4種原因,幫助爸媽正視孩子的恐懼!
孩子為什麼怕鬼、怕黑?4種原因,正視孩子的恐懼

 

5歲的勳勳,原本是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因好奇心強,總喜歡這裡碰、那裡闖,為了怕孩子發生意外,大人們總愛以:「吼~那個黑漆漆的房間有魔鬼喔!」等話語來威嚇調皮的勳勳。

長久下來,勳勳把「黑暗」與「魔鬼」畫上等號,晚上開始不敢單獨睡覺,不敢一個人上廁所,就連去暗一點的地方,也要硬拉爸比媽咪作陪。每到宣稱各式孤魂野鬼前來人間逍遙的農曆7月,勳勳的恐懼指數更是快破表,漫漫長夜憋尿憋到失眠,過度隱忍的結果,甚至還尿床了…..

延伸閱讀:別以為聽不懂!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恐引發情緒失調!

4原因,讓孩子產生恐懼心

對於未知事物所產生的恐懼與不安,不論大人或小孩,必定都有過程度不一的「害怕」經驗。但孩子之所以出現怕鬼、怕黑的心態,是否真是黑暗、鬼怪可怕到讓人心生畏懼?首府托兒所所長黃秋華表示,因「不安全感」所衍生的恐懼心理是人類天性,但是恐懼來源,卻不一定得與黑暗、鬼怪畫上等號。她提到,若父母在生活中的訊息旨意傳達不當,一個動作或表情,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就孩子怕黑、怕鬼的恐懼心理。

1.大人無意識威嚇

「你再不乖乖上床睡覺,等一下半夜會有鬼鬼來抓你喔!」黃秋華所長指出,

歷經「七坐、八爬」等發育時程,當孩子的活動力增強,有更多能力挖掘新世界時,舉凡黑漆漆的小房間、廁所等,都成了小寶貝的探險標的。為了維護孩子的居家安全,不少父母會說出諸如上述的威嚇言語,希望對孩子產生嚇阻效果。

「孩子膽小,往往都是父母造成的!」黃秋華所長提到,正處於認知啟蒙階段的小寶貝,對新事物好奇本是天經地義,「但許多家長為了讓自己方便管理、教養孩子,直接用鬼怪來警告、防堵孩子的好奇心,怕鬼、怕黑的情緒,往往就此產生。」

2.陪伴不足,長期獨處

學齡前的孩子,由於生活自理能力、行為認知尚在培養階段,在還無法自我獨立的狀態下,極需照護者的充分陪伴。黃秋華所長表示,孩子在一個人獨處時,較容易因缺乏安全感而產生恐懼心理;若孩子在獨處過程中,看到了什麼未知物體、或是聽見無法解釋的巨大聲響,在無人當場陪伴、解惑狀態下,負面的獨處經驗就此深植入心,怕鬼、怕黑的心理也就此產生。

3.父母過度大驚小怪

因「未知」所衍生的「恐懼」,是人類天性,但如果有父母等幼兒的主要照顧者從旁陪伴,給予安全、親密的保護,照理來說,小寶貝是不會把黑暗與魔鬼聯想在一塊的。但如果爸比媽咪(或主要照護者)本身就怕黑、怕鬼,常常一點風吹草動就驚聲尖叫,孩子受到大人誇大的動作、表情渲染,也會加深對黑暗、鬼怪的恐懼,演變成到大都難以抹滅的膽小心理。

4.靈異節目渲染

慎選適合孩子的優質節目真的很重要!特別是在俗稱「鬼月」的農曆7月,轉開電視,從新聞到一般節目,無一不討論與靈異、鬼怪等相關話題。黃秋華所長指出,當新聞、節目提到這類題材時,常會將「鬼」與「黑」連結在一起,若這時再搭配上聳動畫面、詭異音效,短時間內強力播送,鬼魅等負面形象灌輸,幼童很難不受影響。

延伸閱讀:搞懂「講不聽」的孩子:4種原因3個階段3項原則

每個孩子對黑與鬼的接受與恐懼程度各不相同,怕黑、怕鬼的小寶貝,常會出現4種行為反應

怕黑、怕鬼的行為反應

孩子之所以因懼怕,而有退縮、膽小等行為出現,引爆的導火線來源相當複雜且眾多,一則故事、一張影像、一個怪聲,甚至於一場夢,或是一個不好的生活經驗,都會讓孩子怕黑、怕鬼,或是變得膽小。

黃秋華所長表示,每個孩子對黑與鬼的接受與恐懼程度各不相同,怕黑、怕鬼的小寶貝,常會出現下列行為反應:

◆輕者:愛逃避、要陪伴

怕鬼、怕黑的小孩,在生活中面對黑暗的環境,因常會有「鬼在那裡」的思為聯想,常會因此出現躲、閃、逃等避之唯恐不及的反應。諸如:不敢一個人去黑漆漆的空房間、不敢一個人獨處、走到哪都要有人陪、頻頻渴求家長的擁抱與陪伴等。

◆重者:失眠、心情低落

除了出現逃避、退卻等行為,黃秋華所長補充提到,對於部分天生思緒較敏感的孩子,除了心情易有極度低落、畏縮等反應,嚴重者還會有睡不著覺、甚至不敢閉上眼睛等反應出現。

恐懼,是正確健康的防備

除了找出造成孩子怕黑、怕鬼的原因,在安撫、找方法之前,家長可以思考一下「害怕」的正面意義。黃秋華所長提到,「恐懼」是人類一項警覺機制,如果孩子內心少了害怕,反到容易提高自己暴露於危險的機會;適時害怕某些事物(如:火源、刀具等),可是一項正確、健康的防備呢!

因為恐懼,我們才懂得謹慎小心保護自己;在開口斥責孩子是「膽小鬼」、「不勇敢」之前,爸比媽咪先教育自己,懂得害怕的孩子,才有可能經由克服害怕,重新認同自己喔!

延伸閱讀:怕黑、怕看醫生、怕剪頭髮、怕上廁所... 王宏哲:3步驟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陳俐君
諮詢/首府托兒所所長 黃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