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投保醫療險,懷孕後還需再投保其他保險嗎?到底「婦女險」與「婦嬰險」有什麼差別?哪一張才能保障懷孕期間所遇到的風險?準媽咪在尋求進一步完整保障之前,都該注意什麼?這些都是懷孕的你必須知道的事。
當新生命的種子在母體內萌芽,準爸媽們懷著無限的期待與喜悅,倒數著寶貝誕生的日子,然而,欣喜之餘,不免擔憂懷孕過程若有任何閃失,或新生兒有先天疾病時,該怎麼面對、須有什麼準備。如果能及早為自己與孩子最好保險規劃、了解孕婦可享的醫療險權益有哪些等相關知識,就能降低懷孕及新生兒疾病對家庭的經濟衝擊。
即將升格為母親的人,身分的易位使得責任心更重,也會開始為自己與另一位生命中重要的角色—「寶寶」規劃盤算著,如何讓自己與孩子能平安快樂度過孕期。「我需要買保險嗎?」「投保前有什麼要注意的?」等,許多心頭上的疑慮一一浮現,又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才能為自己與孩子帶來保障。
隨著晚婚族愈來愈多以及高齡化現象,孕婦相關妊娠疾病併發症不斷增加。有些孕婦甚至因為罹患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由於沒有相關保險給付,增加醫療費用支出,累積起來就成為一筆可觀的開銷。此外,35歲以上女性身體機能逐漸下滑,懷孕過程同時也增加了嬰兒早產或罹患先天性疾病的比率,有些疾病甚至透過完整的產前檢查,仍無法百分之百發現。
即使非高齡生子,平常身體健康的人,在懷孕時也可能發生不可預期的狀況,如子宮外孕、不正常宮縮等。由此可見,提早做好規劃與準備,在妊娠中俱備十足重要的意義。準媽媽們可以為自己規劃一張合適的保單,如此,無論是平日或懷孕期間,皆可提高醫療品質,也能讓自己與下一代的健康獲得多一份的保障。
或許您會好奇:「我已經有一般醫療險,懷孕後還需要投保其他保險嗎?」就婦女來說,有「婦女險」與「婦嬰險」不同的保單規劃,皆能保障在懷孕期間所遇到的風險,不過,其中的差異性就在於保障的「主體」。
「婦女險」的被保險人只有「母親一人」,是針對女人特有的生理器官(卵巢、輸卵管、子宮及子宮頸)與人生歷程(懷孕、生產)所設計;而「婦嬰險」的保障主體,是「準媽媽與胎兒」。當然,依據被保險人的差異,保障的範圍亦有不同。
以往在醫療險理賠的認定中,女性懷孕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並非疾病的範圍,所以在理賠除外責任的條款中常見這樣的條文:「被保險人因下列原因或事故所致之疾病或傷害而住院診療者,本公司不負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懷孕、流產或分娩。」
然而,隨著人性化的考量,「婦嬰險」於是因應而生。不少保險公司為了提供婦女更完善的保障,皆有提供理賠給付,除了一般壽險外,同時將女性特殊醫療疾病、懷孕的母親及新生兒一併納入保險範圍。幼兒的保障甚至最多可至7歲。此險種可免除婦女們因懷孕產生疾病,而平時所繳的醫療險卻幫不上忙的困窘。對孕媽咪們來說,亦可加強母體與胎兒的保障,雖是一大福音,不過相對地,保費也較「婦女險」來得高。
|
婦女險 |
婦嬰險 |
保障範圍 |
只有保障懷孕媽媽,身故、殘廢、生存保險金、特定或重大疾病、特定醫療及手術保障。 |
1.母體懷孕、生產過程之風險。 2.生育保險金之外。 3.嬰兒先天性重大殘缺(如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代謝異常、唇顎裂等)保障。 |
給付項目 |
1.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及其併狼瘡性腎炎。 2.類風濕性關節炎。 3.乳房重建手術。 4.女性特定器官原發性癌症等。 |
1.妊娠期間併發症。 2.嬰兒先天性重大殘缺。
|
繳費年期 |
6〜20年 |
1〜6年 |
保障期間 |
終身 |
短期 |
如果已有醫療險、壽險、意外險、癌症險等險種,且寶寶出生後的一般醫療險也已備妥,再來考慮投保婦嬰險較為合宜。可參考以下3種條件做選擇:
1.是否有家族病史?
2.母親本身是否為高齡產婦?
3.經濟負擔是否在能力範圍內?
市面上有許多商品,保單內容、保費差異很大,不同保單適合不同的媽媽,沒有絕對的好壞,準爸媽應做足準備功課再投保,避免喪失自己的權益!
很多人以為買了保險就有保障,其實不然。保單也像人一樣,需要定期檢視,了解自己的權益,才能充分使用,發揮保單最大功效。藉由保單檢視,可找出保障不足之處,再針對自己與胎兒選擇合適保單商品。
保德信壽險顧問何佳琳建議,準媽咪們投保前,可根據所有保單做總檢視,以及家庭可支配所得做規劃。家庭保單通常要能滿足包括身故保險金給付保障、家庭生活費用、子女教育費用、房貸、父母孝養金、意外傷害保障、門診或住院醫療、重大疾病、退休養老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