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聰明理財

婦女險、婦嬰險怎麼選?差異比較全告訴你

升格成媽媽後,要怎麼樣才能更有保障?孕婦生產過程也衍生出一些保險,大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基本的醫療險;另一種則是婦女險、婦嬰險。前者可保險的不分對象,後者則是針對婦女本身及嬰兒,但這兩者差異為何?本文將一一告訴你。
婦女險、婦嬰險怎麼選?差異比較全告訴你

 

已有投保醫療險,懷孕後還需再投保其他保險嗎?到底「婦女險」與「婦嬰險」有什麼差別?哪一張才能保障懷孕期間所遇到的風險?準媽咪在尋求進一步完整保障之前,都該注意什麼?這些都是懷孕的你必須知道的事。

差異比較全告訴你

當新生命的種子在母體內萌芽,準爸媽們懷著無限的期待與喜悅,倒數著寶貝誕生的日子,然而,欣喜之餘,不免擔憂懷孕過程若有任何閃失,或新生兒有先天疾病時,該怎麼面對、須有什麼準備。如果能及早為自己與孩子最好保險規劃、了解孕婦可享的醫療險權益有哪些等相關知識,就能降低懷孕及新生兒疾病對家庭的經濟衝擊。

PART I:Why保險的必要性

即將升格為母親的人,身分的易位使得責任心更重,也會開始為自己與另一位生命中重要的角色—「寶寶」規劃盤算著,如何讓自己與孩子能平安快樂度過孕期。「我需要買保險嗎?」「投保前有什麼要注意的?」等,許多心頭上的疑慮一一浮現,又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才能為自己與孩子帶來保障。

隨著晚婚族愈來愈多以及高齡化現象,孕婦相關妊娠疾病併發症不斷增加。有些孕婦甚至因為罹患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由於沒有相關保險給付,增加醫療費用支出,累積起來就成為一筆可觀的開銷。此外,35歲以上女性身體機能逐漸下滑,懷孕過程同時也增加了嬰兒早產或罹患先天性疾病的比率,有些疾病甚至透過完整的產前檢查,仍無法百分之百發現。

即使非高齡生子,平常身體健康的人,在懷孕時也可能發生不可預期的狀況,如子宮外孕、不正常宮縮等。由此可見,提早做好規劃與準備,在妊娠中俱備十足重要的意義。準媽媽們可以為自己規劃一張合適的保單,如此,無論是平日或懷孕期間,皆可提高醫療品質,也能讓自己與下一代的健康獲得多一份的保障。

婦女險VS婦嬰險

或許您會好奇:「我已經有一般醫療險,懷孕後還需要投保其他保險嗎?」就婦女來說,有「婦女險」與「婦嬰險」不同的保單規劃,皆能保障在懷孕期間所遇到的風險,不過,其中的差異性就在於保障的「主體」。

「婦女險」的被保險人只有「母親一人」,是針對女人特有的生理器官(卵巢、輸卵管、子宮及子宮頸)與人生歷程(懷孕、生產)所設計;而「婦嬰險」的保障主體,是「準媽媽與胎兒」。當然,依據被保險人的差異,保障的範圍亦有不同。

以往在醫療險理賠的認定中,女性懷孕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並非疾病的範圍,所以在理賠除外責任的條款中常見這樣的條文:「被保險人因下列原因或事故所致之疾病或傷害而住院診療者,本公司不負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懷孕、流產或分娩。」

然而,隨著人性化的考量,「婦嬰險」於是因應而生。不少保險公司為了提供婦女更完善的保障,皆有提供理賠給付,除了一般壽險外,同時將女性特殊醫療疾病、懷孕的母親及新生兒一併納入保險範圍。幼兒的保障甚至最多可至7歲。此險種可免除婦女們因懷孕產生疾病,而平時所繳的醫療險卻幫不上忙的困窘。對孕媽咪們來說,亦可加強母體與胎兒的保障,雖是一大福音,不過相對地,保費也較「婦女險」來得高。

 

 

婦女險

婦嬰險

 

 

 

保障範圍

只有保障懷孕媽媽,身故、殘廢、生存保險金、特定或重大疾病、特定醫療及手術保障。

1.母體懷孕、生產過程之風險。

2.生育保險金之外。

3.嬰兒先天性重大殘缺(如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代謝異常、唇顎裂等)保障。

 

 

 

給付項目

1.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症及其併狼瘡性腎炎。

2.類風濕性關節炎。

3.乳房重建手術。

4.女性特定器官原發性癌症等。

1.妊娠期間併發症。

2.嬰兒先天性重大殘缺。

 

繳費年期

6〜20年

1〜6年

保障期間

終身

短期

我是否該投保「婦嬰險」?

如果已有醫療險、壽險、意外險、癌症險等險種,且寶寶出生後的一般醫療險也已備妥,再來考慮投保婦嬰險較為合宜。可參考以下3種條件做選擇:

1.是否有家族病史?

2.母親本身是否為高齡產婦?

3.經濟負擔是否在能力範圍內?

PART II:Smart投保停看聽

市面上有許多商品,保單內容、保費差異很大,不同保單適合不同的媽媽,沒有絕對的好壞,準爸媽應做足準備功課再投保,避免喪失自己的權益!

First 保單健檢

很多人以為買了保險就有保障,其實不然。保單也像人一樣,需要定期檢視,了解自己的權益,才能充分使用,發揮保單最大功效。藉由保單檢視,可找出保障不足之處,再針對自己與胎兒選擇合適保單商品。

保德信壽險顧問何佳琳建議,準媽咪們投保前,可根據所有保單做總檢視,以及家庭可支配所得做規劃。家庭保單通常要能滿足包括身故保險金給付保障、家庭生活費用、子女教育費用、房貸、父母孝養金、意外傷害保障、門診或住院醫療、重大疾病、退休養老等保障。

婦嬰險

 

Second 蒐集資訊,尋求專業

何佳琳指出,常見懷孕婦女投保考量包括保障範圍、保費預算、保障期限與個人需求以及當未來需求改變時,能否充分利用保單彈性調整等,保險是將個人或家庭因生、老、病、殘廢及死亡所導致經濟上的不安定,經由保險公司提供的商品,獲得確定的保障;可轉嫁個人所面臨的死亡、意外傷病及老年等風險,但由於經濟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將所有未來可能遭遇的風險都加以投保。因此,建議準媽咪們依個人的年齡及家庭的需要,找出最可能面臨的風險缺口,規劃適合自己的保障內容,在蒐集各家保險公司商品,詳加比較規劃。

此外,業務員也很重要。專業的壽險顧問如同醫生問診一樣,會詳加了解個人或家庭現階段真正的風險缺口,協助客戶得到適合的保險規劃,保障家庭財務安全。一般要保書都會載明「是否已確知懷孕?如是,已經幾週?」的詢問事項,做為壽險公司核保的參考。業務員應盡專業及本分告知懷孕的婦女,除了投保針對懷孕風險設計的婦嬰險外,一般的醫療險都會將該次懷孕批註除外。

婦嬰險

Third 選擇險種的參考

倘若已有投保「婦女險」者,在評估自己的條件之後,可選擇投保婦嬰險,唯必須了解:

1.胎兒須在一定週數內(一般多為28周)。

2.有些商品是懷孕中投保,當胎所衍生的醫療問題(住院、安胎、剖腹等)是不允理賠的。但是若投保其他非懷孕造成的醫療、意外等險種,還是會有理賠。

有些保單上也會特別註明「懷孕婦女投保限制」條款,投保前也需留意。例如:

娠週數未超過28週的懷孕婦女

可投保壽險、醫療險及意外險(含意外醫療險),不需特別檢附孕婦健康手冊;唯醫療險部分,保戶通常須簽署一份同意書,將此次懷孕妊娠期間所致之醫療事故,排除在此醫療保障範圍。

妊娠週數超過28週且投保年齡40歲以下的懷孕婦女

僅可申請投保壽險,需檢附完整孕婦健康手冊。倘若手冊中的檢查數值呈現異常,經核保人員評估後,可能會要求孕婦接受相關複檢,但不會要求進行胸部X光檢查。有關醫療險、意外險及意外醫療險的部分則需待產後1個月且健康狀況良好時再行提出申請。

妊娠週數超過28週且投保年齡超過40歲的懷孕婦女

暫時無法申請投保,需待產後1個月且健康狀況良好時才可投保。

婦嬰險

選擇婦嬰險的5大參考

保險商品種類琳瑯滿目,其中的條文更是繁複,不同保險公司理賠項目、程度皆不一,準媽咪們在選擇婦嬰險,可參考以下五大方向:

一、主約還是附約

主約的金額較高,可以獨立選購,有死亡給付。附約則是可依附在特定險種下,透過多加投保金額的方式增加孕期保障。

二、妊娠期給付項目

即懷孕期間的相關保障,如保險期間身故或全殘、嬰兒於保險期間終了前卻身故,這些是否有理賠等,都需要在投保前先進行詳細的了解

三、嬰兒先天重大殘缺給付項目

即指嬰兒於保險期間終了前,經診斷確定罹患「先天重大殘缺」之理賠內容。

四、婦女特定疾病給付項目

如投保期間若遭逢意外須要做重建手術,保單是否有理賠或特定的排除條款。

五、保費還本設計

婦嬰險、胎兒險大多含有還本制度,有儲蓄功能,但商品不同,還本項目亦不一。在投保前也必須詳加注意。

多看、多聽、多比較,並請教手邊已有保險商品之壽險顧問,或撥打至各家保險公司多詢問細節,才能幫助自己找到最適投保商品。

申請理賠必備文件List

a.醫療診斷書

須詳細註明住院日期、時間與出院日期、時間,疾病、手術名稱、日期等。

b.費用明細

包括病房費、材料費、診療處置費等。

c.收據正本

婦嬰險

父母的保障優於孩子

一般「婦嬰險」大多只保障寶寶先天性重大疾病,不包括一般手術及住院等醫療部分,因此,無論準媽媽們有無投保婦嬰險,可考慮在寶寶出生後滿15天,有身分字號及姓名時,為其投保醫療險。保單包含定期定額及實支實付、意外險與癌症險保障者較能擁較完整醫療險。但是切記,父母的保障一定要優於孩子,先檢視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經濟許可再為孩子投保,避免繳不出保費,造成更大損失!

 

何佳琳
經歷:具人身保險業務員招攬登錄證具銷售外幣收付非投資型保險商品招攬資格
現任:保德信壽險顧問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webservice@mababy.com

諮詢/保德信壽險顧問何佳琳
參考資料/各壽險公司
圖片提供/漂亮媽咪Vi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