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小兒問診室

小兒問診室
小兒問診室

Q1:醫師您好,最近幫兩歲的兒子洗澡時,發現兒子腹部明顯腫腫的,擔心是疝氣,疝氣該怎麼治療?一定要開刀嗎?

ANS:
腹部腫脹的原因很多,但不太可能是疝氣。疝氣的發生是腹部腸子沿著腹股溝進入鞘狀突(俗稱的疝氣袋),造成腹股溝鼓出的腫塊,新生兒或嬰幼兒常伴隨有不明哭鬧或時常吐奶,較大的小孩則有時會抱怨肚子痛。

發現腹股溝處腫塊,可以在檢查時讓嬰幼兒平躺、或是稍用力向腹股溝外上方推擠,腫塊若消失不見,即可確認是腹股溝疝氣。最可怕的是腸子萬一推不回去,發生箝閉性疝氣,時間一久,箝閉的腸子可能發生壞死,甚至可導致敗血症而死亡。所以腹股溝疝氣應該盡快接受手術治療,以免造成遺憾。

坊間有所謂服藥或偏方等方式可以「治好」疝氣,誇大的成分居多,請家長還是找尋合格醫師處理。至於兒童腹部腫脹必需排除的原因眾多,包括便祕、消化不良引起脹氣、肝脾腫大,甚至腹部腫瘤等等,家長應該儘快帶幼兒求診小兒科醫師,發現潛在原因,以便正確治療。

 

Q2:6個月的寶寶最近便便變得不那麼頻繁,甚至3天才大一次便,他是不是有便祕?如何改善呢?

ANS:
寶寶從4、5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後,奶量多半會逐漸減少,此時因為水分減少,加上吃奶次數被副食品取代而減少,若是副食品次數又不夠,往往會使嬰兒腸胃蠕動較差,加上數天才解便一次,造成腸道將糞便水分吸得更少,結果較硬的糞便很難讓嬰兒自行排出,於是惡性循環周而復始,從此陷入便秘的惡夢。

便祕與否要視排便的頻率及軟硬程度,3天以上才解一次或是解便非常吃力,較粗或是像小羊便便等皆可能是便祕。通常配方奶寶寶若三天都沒有「下落」,就應該馬上帶到小兒科請醫師診療,以免拖得愈久會愈難處理。
 

由於寶寶的肛門很小,因此較難撐開,大部分會先把肛門口的糞便以棉棒小心挖掉,因為嬰幼兒的直腸和肛門都很脆弱,這些治療動作家長不能自己做,可能造成肛裂或直腸破損,應交給專業的醫療人員。

醫師有時會開軟便劑或增進腸胃蠕動的藥給寶寶服用,但是吃藥是最後的辦法,能不吃就不吃,一旦養成吃藥的習慣,只會對藥物養成依賴性,變成惡性循環且無解,還是必須從寶寶的飲食來改善。多吃含蔬菜或水果泥的副食品,適當補充稀釋過的現榨果汁,且餵食次數要夠多,才可以養成好的排便習慣。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潘俊伸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潘俊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