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疫情中心本月18號指出:光是一週的時間就累積122例重症,21例死亡個案,自去年10月流行期開始,截至目前也累計了917例重症、181例死亡個案,新增的重症以及死亡個案主要感染的是A型H1N1病毒,由人數可知,目前重症和死亡病例仍然偏高,尤其對於幼童以及高風險族群影響很大,提醒出入還是盡量做好防範措施,保護自身和他人。
流感病毒分為 A、B、C 三型(資料來源:馬偕醫院)
- A型(H1N1、H5N1、H7N9):可感染人類及動物,變異性強,容易引發大流行。H1N1是人類流感,會人傳人,H5N1、H7N9屬於禽流感。
- B型:僅感染人類,變異較小,會造成地區性流行。
- C型:僅感染人類,變異幅度小,較少引起症狀。
北部一名未滿10歲的女童,感染A型流感併發腦炎,雖緊急收治加付病房給予流感藥物,但仍不敵病毒的威力,病況變化極快,於住院第4天過世,醫院診斷死因為流感併發腦炎以及腦幹衰竭,該童病程開始先是咳嗽、流鼻水、高燒40度、痙攣、意識不清等症狀,隨後病情急轉直下,又併發猛爆性心肌炎、心因性休克,最後不幸過世,成為本季最年輕的死亡個案。
另外,南部也有一名未滿1歲的女嬰因為感染A型流感,出現呼吸困難、喘鳴聲,最後被診斷為呼吸衰竭,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搶救治療。
兩名女童均沒有施打流感疫苗,送醫急救病程轉變極快,馬上就併發肺炎、腦炎或心肌炎,因此疾管署一再呼籲,一旦出現呼吸困難、痙攣、意識模糊、高燒不退等危險徵兆,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面對嚴峻的流感疫情,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之一。
疾管署本在元旦過後開放全民施打,但因為流感疫苗需求量大,自2/20起僅提供給11類第一階段公費對象施打,不再開放全民施打,包括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潛在疾病者、醫事人員等11類族群,未滿九歲初次接種流感疫苗者應接種兩劑(2劑間隔4週以上),疾管署表示,會依接種狀況再考慮是否進行第二階段或再次開放全民接種。
截至目前,政府已增購10萬劑流感疫苗,並配送至全台2280家合約醫療院所,以供高風險對象接種,雖然目前流感疫苗僅提供給部分族群,但疫苗的保護力不容忽視,根據研究,接種流感疫苗後可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尤其對於幼童、老人及有潛在疾病者特別重要。
除了接種疫苗,民眾也應做好日常防護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等,並留意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呼吸困難、發紺、意識改變、高燒持續不退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減少重症和死亡風險。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重症及死亡風險。
高風險族群(幼童、長者、慢性病患者、孕婦等)應優先施打。
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特別是在進食、擤鼻涕後。
戴口罩:流感流行期間,外出或生病時戴口罩,可降低病毒傳播機率。
避免用手觸摸眼、鼻、口,以減少病菌進入口腔或呼吸道的機會。
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可提升免疫系統功能。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如柑橘類)、蛋白質(如魚、豆類),增強抵抗力。
適量運動:每日適度運動,有助於身體防禦病原體。
避免前往人多擁擠的地方,如醫院、車站、購物中心等,以降低感染風險。
與流感患者保持距離,特別是咳嗽、打噴嚏者,建議至少保持1公尺距離。
定期清潔與消毒:門把、手機、桌面等高頻接觸物品應定期擦拭消毒。
保持室內通風:每天開窗換氣至少30分鐘,減少病毒在空氣中的濃度。
發病後應該這麼做!
- 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等症狀,應儘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 感染流感後應多休息,減少與他人接觸,以免傳染他人。
流感雖然是一種常見的季節性疾病,但其併發症可能非常嚴重,甚至奪走寶貴的生命。希望透過這次的事件,大家能夠更重視流感防護,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平安的度過流感季節。
整理/王佳琦
圖片來源/PHOTO-AC(照片僅為示意圖,非當事人女童)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