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潮濕的氣候,讓許多嬰幼兒容易長出熱疹,熱疹不僅會給嬰幼兒帶來皮膚不適,還可能會引起寶寶的痕癢、疼痛等症狀,進而影響寶寶的情緒及睡眠。
到底熱疹、濕疹跟異位性皮膚炎有什麼不同?又要怎麼改善改善熱疹引起的不適?看看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楊靜宜主任怎麼說。
▲高溫潮濕的氣候,讓許多嬰幼兒容易長出熱疹。
許多人都搞不清楚熱疹(汗疹)、濕疹跟異位性皮膚炎的差別,楊靜宜主任指出,簡而言之,廣義來說熱疹、異位性皮膚炎,都算是濕疹中的一種。
汗管塞住,導致汗液排不出來,以致汗液滲漏到周邊皮膚組織而起的紅疹,俗稱「痱子」、「汗疹」。
熱疹又分兩種,第一種,是像水晶狀的那種汗疹,看起來像一顆一顆透明的小水泡,這種就是大量出汗導致皮膚表面的角質層阻塞,稱為「結晶型汗疹」;第二種,是最常見的「紅斑型汗疹」,皮膚呈現一顆一顆凸起來小疹子的狀況,也是一般人俗稱的「痱子」,常好發於背後、腋下跟頸部,臀部後面是第二常見的。
濕疹只是一個泛稱。皮膚發炎就叫做「濕疹」,廣義來講,汗疹也可以說是濕疹的一種。在急性期的濕疹,時常會流湯流水,看起來濕濕的,故泛稱濕疹。
慢性濕疹,在臨床表現上顏色大多偏暗紅色或褐色,因發炎時間比較久,所以看起來一般不會像急性濕疹那樣偏鮮紅色,並且局部看起來會比較粗糙、稍微增厚或是脫屑。但一般人較會常說的濕疹,許多人會認為跟異位性皮膚炎有關。
是指發生在特定部位反覆發作的濕疹。嬰幼兒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時期,從幾個月內小嬰兒就有可能會發病,而大部分的病人通常在五歲前就會表現出病徵了。
六個月以上、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會發生在特定部位,且反覆發作,主要的三大特色就是會很癢、晚上睡不好、皮膚很乾,那醫師就會把它歸類為「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
▲皮膚呈現一顆一顆凸起來小疹子,俗稱「痱子」,是最常見的「紅斑型汗疹」。
曾任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現任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楊曜旭指出,濕疹是一種皮膚發炎的泛稱,主要形成原因與體質有關。患者可能因為環境刺激出現反覆慢性的過敏性發炎反應,也可能因為接觸到某些東西過敏進而出現皮膚炎的症狀,其表現形態十分多元。以下列出3種主要類型供家長們參考:
這類型濕疹十分難纏,屬於會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在過敏體質的小小孩身上最常見。孩子通常會在臉頰、脖子和手腳關節彎曲處出現一顆顆泛紅發癢的小疹子,只要天氣變熱或吃到、接觸到會引發過敏的食物或物品就會發作。發病以後皮膚保水度變差,症狀出現的部位會因為反覆抓搔而變得粗糙、脫屑,必須視情況使用不同等級的局部類固醇藥膏治療。及時治療通常2、3天就會停止發炎。
夏天和冬天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季節。這兩個季節各自有不同的護理方式,但基礎原則都是「保濕」。建議家長在夏天時使用清爽型的保濕產品為寶寶護理,冬天則使用能夠充分保水的含油保濕劑潤澤寶寶的肌膚。記得選擇無添加香精及色素的保濕產品,以免引發過敏反應。
脂漏性皮膚炎也很常發生在2歲以下的小孩身上。但它屬於階段性濕疹,等孩子的皮脂腺發育成熟以後,發病頻率就會降低。在這之前,寶寶因為皮脂腺分泌過度旺盛,常會在頭皮、臉頰或耳後出現黃色的結痂或脫屑,甚至整片皮膚都變得紅通通。症狀輕微的脂漏性皮膚炎只要做好清潔,嚴重的脂漏性皮膚炎則需要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治療。
此類型濕疹是經由接觸造成的免疫性發炎反應,從廣義來看可直接稱為過敏。常見發病原因是項鍊、手環或衣褲鬆緊帶摩擦皮膚,小小孩則是因為尿布鬆緊帶摩擦或反覆流口水形成局部的過敏反應。基本上只要不讓會引發過敏的媒介持續接觸皮膚,就可以慢慢痊癒。
▲改善汗疹,原則上得非常注意嬰幼兒的身體乾爽!
汗腺導致熱疹的原因,是因為汗管阻塞。熱疹常會出現在0~2歲的嬰幼兒身上,皮膚容易出汗的位置,像是:腋下、背後、脖子、雙手手肘彎曲處與腹股溝等,或者是被尿布悶出的屁屁,都是好發部位。
原因除了汗腺尚未發育成熟、排汗功能不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皮膚長期處於過度悶熱的環境。許多父母怕寶貝著涼,將孩子全身裹得密密實實,導致孩子的皮膚悶熱出汗卻無法順利將汗水排出;還有父母在高溫潮溼的夏天仍讓孩子穿著不透氣的衣服,這些作法都是讓汗管阻塞的元凶。
楊曜旭醫師表示,夏天是痱子出現的高峰期,此時應儘量讓被衣服遮蓋的部位保持通風,並在流汗時立即擦乾、讓皮膚保持乾燥。脖子、雙手手肘彎曲處、背部、腹股溝等容易出現痱子的部位更要特別注意。不要等到孩子出現痱子才開始噴爽身粉,此時汗管已經阻塞,灑爽身粉的作用並不大。
要怎麼改善汗疹引起的不適?楊靜宜主任表示,要改善汗疹,原則上就是得非常注意嬰幼兒的身體乾爽!像是小朋友穿著衣物在夏天是不是太過悶熱?冬天會部會包太多?或者臀部尿布是否太厚重悶熱?如果爸爸媽媽又沒有按時間去更換,那就很容易因為將汗水悶住,之後就會產生汗疹。
楊靜宜主任建議,爸媽們要常常去測量寶寶背後的溫度,有沒有熱熱的?有沒有溼答答的?藉此觀察寶寶有沒有流汗。如果嬰幼兒都已經在流很多汗了,記得要先趕快把寶寶身上的汗擦乾,再去更換衣物或者減少厚重的穿著,然後讓寶寶的身體儘量透氣、通風,重點就是要保持寶寶的身體乾爽。
▲嬰幼兒的衣服、包巾,要選吸汗透氣材質。
原則上環境不要太悶熱,最常見的是嬰幼兒衣物穿得太厚重!嬰幼衣服儘量選擇能夠吸汗、透氣良好的布料,盡量避免吸汗效果差的人造纖維。此外,嬰幼兒穿著上比較常見就是很多阿公阿嬤覺得小朋友會很怕冷,然後將寶貝孫子包裹得很厚的狀況,這樣也常會造成寶寶身體過熱,產生汗疹。
另外,爸媽還常忽略一個地方──嬰兒包巾!「包巾、背巾是不是太厚重?材質是不是會把熱氣悶住? 」這個也是要注意的。爸媽們要常常去關心寶寶的狀況,不要嫌麻煩,如果寶寶身上的衣物看起來濕濕的,就要趕快換掉。還有嬰兒床,注意一下床墊是不是太悶熱,有的爸爸媽媽會把寶寶嬰兒床旁邊包很多床圍,以保障寶寶安全,但這樣一旦進入夏天,寶寶的嬰兒床就容易變得太過悶熱,這一點爸媽們也要注意!
▲夏天嬰兒床盡量不要包床圍,以免不通風過熱。
以前爸媽們總習慣在幫嬰幼兒換穿乾爽衣服前,拍一拍爽身粉或痱子粉,甚至在寶寶得了汗疹後,更要狠狠鋪上一層,這樣處理是對的嗎?
楊靜宜主任指出,現在比較不鼓勵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早期痱子粉、爽身粉中常添加滑石粉(talcum powder),怕造成嬰幼兒一些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但適量的使用沒有說一定不行,只是現在比較沒有那麼強烈建議使用。
▲如有必要使用爽身粉,則要避開臉部及私密處肌膚並避免吸入。
嬰幼兒肌膚厚度較薄、角質層及皮脂層較為脆弱,且汗腺未發育完全,因此,想要守護寶貝嫰肌,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家長們應把握「清潔、保濕、防曬」 3 個基本原則,並避免錯誤迷思,同時選購化粧品時,要看清楚產品標示、全成分,使用時也要留意產品使用方式及保存方式,才能選得漂亮用得安心,讓寶貝肌膚水嫩嫩。
嬰幼兒肌膚較為脆弱,照顧時應留意以下注意事項,於清潔嬰幼兒肌膚時,要注意水溫不過熱,以及留意別過度清潔肌膚。針對有包尿布的嬰幼兒,要避免尿布疹,最重要為保持尿布乾爽,並定期勤換尿布。想要避免肌膚過度乾燥,可適度塗抹適量乳液等保濕化粧品。帶嬰幼兒外出時一定要記得防曬,建議以帽子、淺色長袖衣物等物理性防護為主,如需塗抹防曬乳,建議徵詢醫師後再塗抹於 6 個月以上嬰幼兒。
▲守護寶貝嫰肌,應把握「清潔、保濕、防曬」3個基本原則。
另外,別被錯誤迷思誤導,坊間家長會有「嬰兒洗泡泡浴好可愛,可以一直洗」、「泡泡浴無須沖洗好方便」或是「保持肌膚乾爽,爽身粉少不了」等迷思,實際上嬰幼兒肌膚尚未發育完全,經常洗泡泡浴或泡完澡未再次沖洗乾淨等情形,都可能造成寶貝接觸過多界面活性劑等成分而傷害稚嫩皮膚。
因此嬰幼兒洗澡時,建議以不含皂鹼的溫和界面活性劑清潔用品為原則,重點加強腋下臀部頭皮頸部比較會流汗的位置即可。如果使用泡泡浴產品,更應該要沖洗乾淨;同時為維持嬰幼兒肌膚乾爽,洗澡完、出汗後,要將肌膚上的水分擦乾。如有必要使用爽身粉,則要避開臉部及私密處肌膚並避免吸入。
針對嬰幼兒使用化粧品的部分,建議挑選較少香精、香料、色素與防腐劑成分的產品,並看清楚產品標示注意事項及是否含不建議嬰幼兒使用成分,如:水楊酸(Salicylic acid);同時如果使用噴霧類產品,則要避免朝眼睛等黏膜部位噴灑。另外,化粧品建議放置於嬰幼兒不易取得之處,以避免兒童誤食或不當使用發生危險。
衛生福利部為保障嬰兒使用濕巾之安全,已公告自 106 年 6 月 1 日起製造之嬰兒用濕巾,納入化粧品強化管理,自該日起製造之嬰兒用濕巾產品標示、成分、品質、衛生安全及製造工廠,均須符合化粧品規定。於選購該類濕巾產品時,可先檢查是否有完整標示,並可依照產品所標示的全成分,挑選嬰幼兒合適的產品。
▲經常洗泡泡浴或泡完澡未沖洗乾淨,可能造成接觸過多界面活性劑等成分傷害寶寶皮膚。
採訪撰文/林宜屏
諮 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楊靜宜主任、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楊曜旭、食品藥物管理署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