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228 年來最早夏至! 3 招預防、 5 步驟急救,親子遠離熱傷害安心 FUN 暑假

2024 年夏至時刻 6 月 21 日 4 時 51 分,是自 1796 年 之後, 228 年來最早的一次!夏至後,進入颱風季,虱目魚跟香蕉大出,而此時也進入高溫的暑假, 3 招預防、 5 步驟急救,親子遠離熱傷害安心 FUN 暑假!

228 年來最早夏至! 3 招預防、 5 步驟急救,親子遠離熱傷害安心 FUN 暑假

 

夏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古人使用圭表測影法,發現晷影長短變化規律,並訂定至日,分別為夏至及冬至。每年夏至出現在 6 月 21 日前後( 20 日或 22 日)。

夏至在天文學上是指太陽運行至黃道 90 度的時刻,為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日,不過在天體運行與曆法規則的影響下,夏至在每年的時刻都略有不同,通常在 6 月 21 或 22 日。根據臺北天文館的精算, 2024 年夏至時刻為 6 月 21 日 4 時 51 分,是自 1796 年後, 228 年來最早的一次!

 

▲2024 年夏至時刻 6 月 21 日 4 時 51 分,是228 年來最早的一次!

▲2024 年夏至時刻 6 月 21 日 4 時 51 分,是228 年來最早的一次!

 

夏至,白晝最長和夜晚最短的日子

一般常認為「至」是「到達」,而將夏至解讀為夏天到來,但事實上「至」為「極點」,夏至指的是夏季正午的太陽達到最高點。如同古人的觀察,北半球的夏至是一年中正午時太陽仰角最高、白晝最長和夜晚最短的日子。以臺北為例,夏至白晝長達 13 時 42 分,比冬至時的 10 時 34 分足足長了近3小時,在北回歸線通過的嘉義水上和花蓮玉里等地,夏至正午還會出現「立竿不見影」奇觀!過了夏至日,白晝漸短黑夜漸長。

而北半球「永晝」的範圍也在夏至這天達到最大,北緯 66. 5 度以北的地區都將渡過「白晝之夜」,在北緯 48.5 度以北,如倫敦、巴黎、溫哥華等地,即使太陽西落,整夜也都可以看到黃昏時才該出現的「暮光」。

至於夏至的時刻則在規律中有著複雜的變化。由於太陽每隔大約 365.2416 日會通過夏至點,比平年的 365 天略多一些,因此夏至時刻每年都會延後約 6 小時,但閏年時因為多出 2 月 29 日,所以反而會比前一年提早約 18 小時,今年 2024 年即為閏年,再加上其他複雜的曆法修正規則,使今年出現了兩百多年來的最早夏至。

此外「歲差」這種週期約 2 萬 6,000 年的地球自轉軸指向旋轉效應,則使夏至點長期逐年西移,夏至時刻也越來越早。更多相關資訊請參閱天文館「天象預報」網頁

 

▲夏至後,梅雨結束,開始進入颱風季節。

▲夏至後,梅雨結束,開始進入颱風季節。

 

夏至後,生活三部曲

二十四節氣與以農立國的亞洲息息相關,影響著生活,農業部與農業知識入口網,可看到夏至對生活與飲食的三方面影響:

  • 夏至風颱就出世:

夏至後水稻開始完熟收到割,第二期早植稻可開始播種育苗。「夏至」時節雖然已經沒有像梅雨季雨量過多、威脅稻作的苦惱,但是農夫們要特別注意颱風的來襲,因為有句農諺是這麼說:「夏至風颱就出世」,所以一定要隨時注意氣象報告,及早做好防颱準備,才能將農作物可能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

 

▲高雄外海可以捕獲到豐富的虱目魚漁獲。

▲高雄外海可以捕獲到豐富的虱目魚漁獲。

 

  • 虱目魚大出:

喜歡吃虱目魚的小朋友有口福囉!這個時節,漁夫們在高雄外海可以捕獲到豐富的虱目魚漁獲。虱目魚可以做成虱目魚丸,可以依個人喜好做出各式各樣的佳餚,讓大家大快朵頤一番喔!

  • 香蕉盛產:

「夏至」時節是香蕉的採收、盛產期喔!香蕉的營養價值高,是許多人喜歡的水果,而且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蔔素、鉀等成份,適度的攝取有助於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吸收喔!

 

▲「夏至」時節是香蕉的採收、盛產期喔!

▲「夏至」時節是香蕉的採收、盛產期喔!

 

太陽火辣辣, 3 招預防、 5 步驟急救,親子遠離熱傷害安心 FUN 暑假

從中醫理論來說:夏至也是陽氣最旺的時節,夏至時期要預防中暑、或是暑熱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夏至,愛呷不愛去」,表示夏至的天氣已經炎熱到讓人頭昏腦脹,哪裡也不想去。即使有人請客吃飯,雖然很想一飽口福,但是一想到外頭炙熱的陽光,只好打退堂鼓了。所以,「夏至」雖不是最炎熱的,但出門時還是要記得做好防曬的工作,以免中暑喔!

俚語說:「未吃五月粽,破裘不敢放」,代表過了端午,天氣逐漸炎熱,冬衣棉被才可收藏起來,而緊接著夏至到來,氣溫更是明顯上升。根據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顯示,臺灣年平均氣溫與過去一世紀( 1911 ~ 2020 年)相比,溫度上升約 1.6 ℃;在四季分布上, 21 世紀初(自 2001 年起)夏季的天數已增加至約 120~150 天。

而每年 7、8 月正值學童暑假時間,也是兒童活動與家庭旅遊的旺季,環境溫度越來越高,可說是中暑、熱急症的高峰期,其中幼兒族群因生理功能與自理能力的關係,無法適時的補充水分與休息擦汗;較大的孩童則是在活動過程中,容易忽略環境高溫和身體缺水產生的不適,造成熱傷害的症狀。

 

▲嬰幼兒夏季在穿著上以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為主。

▲嬰幼兒夏季在穿著上以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為主。

 

國民健康署提醒,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包括: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因此,室內與室外都須留意孩童熱傷害,提供 3 招預防熱傷害,以及 5 步驟的熱傷害急救,學習自我防護,遠離熱傷害威脅。

3招預防熱傷害──

第一招,保持「涼」爽:

在穿著上以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為主,嬰幼兒衣著上,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於室內時,空間保持涼爽通風,外出時,嬰幼兒儘量避免陽光直射,並可攜帶手持式電風扇、遮陽帽、抗 UV 衣服或外套或選用適合的防曬用品。

第二招,「補」充水分:

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

第三招,隨時留「心」:

外出時留意氣象資訊,避免在上午 10 時到下午 2 時外出,另外,若搭車或開車,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車內發生憾事。尤其以搭乘娃娃車至托嬰所之嬰幼兒,隨車老師及司機,下車時務必確實清點人數,到班時,若老師發現嬰幼兒缺席,須馬上聯絡家長確認是否有隨車到校。活動遊玩多注意孩童身體狀況,若出現身體不適請立即休息,必要時需送醫診治。

 

▲嬰幼兒若是有輕微熱傷害,可將全身頸部以下泡冷水,或用涼水擦拭身體。

▲嬰幼兒若是有輕微熱傷害,可將全身頸部以下泡冷水,或用涼水擦拭身體。

 

5步驟熱傷害急救──

  1. 蔭涼通風:

當孩童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疲倦、食慾不振、活動力減退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迅速到蔭涼通風處。

  1. 鬆脫衣物:

移除孩童身上過多、不透氣或太緊繃的衣物,並讓孩童平躺,足部稍微抬高,若出現有嘔吐現象,則協助側躺保持呼吸暢通,避免呼吸道阻塞,造成生命危險。

  1. 泡水或灑水散熱:

全身頸部以下泡冷水,或用涼水擦拭身體,並搧風降溫,如手邊可取得冰涼飲料罐,可放置於孩童的頸部、腋窩和鼠蹊部。

  1. 補充涼水:

孩童意識清楚,可給予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身體所需的電解質;若出現意識不清的現象,則不可以給予飲水。

  1. 儘速送醫:

在處理熱傷害的過程中,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等等症狀,或超出可以當場處理的情況,應緊急撥打119,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室內與室外都須留意避免孩童陷入熱傷害的環境中。

▲室內與室外都須留意避免孩童陷入熱傷害的環境中。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表示,「健康」及「天氣」是民眾日常生活中,高度關切的 2 件事情,在氣候變遷加劇,所造成極端高溫日數增加、低溫日數減少的情況下,中央氣象署自 107 年起發布「高溫資訊」,提醒社會大眾注意防範熱傷害,並在高溫資訊發布後,同步更新於中央氣象署全球資訊網、「生活氣象」 APP 及 Facebook 「報天氣」粉絲專頁等處揭露,另外,氣象預報員也會透過新聞傳播媒體加強播報、提醒民眾及相關政府單位留意,高溫氣候對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的影響。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農業部、農業知識入口網國民健康署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