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學習當爸媽

【晚生世代】孩子20歲,爸媽已60歲!晚生父母怎麼教?晚來得子,更要「溫和而堅定」的教養

晚生父母常見的憂慮是擔心自己快步入中老年,但孩子的養育卻才剛開始,相較於其他年輕父母,晚生父母有哪些要點可以幫助自己好好教養?
【晚生世代】孩子20歲,爸媽已60歲!晚生父母怎麼教?晚來得子,更要「溫和而堅定」的教養

 

本文重點摘要

狀況一:晚來得子,要小心呵護、好好疼愛?

狀況二:教養照顧外包,有人好好照顧就沒問題?

狀況三:大齡才得子,孩子被迫面對父母爺奶很快變老的現實?

「40歲後開始養小孩,等他20歲時我都60歲了,該怎麼好好養育他?」

晚生媽媽陳曉明擔憂地說,中晚年得子除了面對體力上的挑戰,更可能在孩子上學後,成為年過45歲還在幼兒園家長群組的長老級家長,然而在專家眼中,晚生父母的年紀完全不是重點,是否為新生命做好「成為父母」的準備才是關鍵。

 

以下三個晚生父母常見的教養狀況題,提供晚生家長看見教養上常見的問題與建議:

狀況一:晚來得子,要小心呵護、好好疼愛?

曾任蒙特梭利幼兒園園長13年、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何翩翩,曾在課堂中觀察到一位50多歲才生育孩子的媽媽,爸爸已經快60歲,在陪伴上會出現類似阿公阿嬤的心態:很用力、很用心,但在管教上會出現比較多的寵愛,容易過度體諒與同理小孩。晚生父母很可能不小心融入了阿公阿嬤的角色在親職裡面。

曾經當了快5年全職媽媽,同時也是美國嬰幼兒心智健康治療師孫明儀強調,晚生父母在教養上一定要秉持「溫和而堅定」的原則。由於大齡育子在體力上可能較差,當親子衝突發生時就容易妥協,然而有些重要的界線父母其實再累也要堅守,比如與安全健康相關:回家要先洗手、過馬路要牽手、不可以隨便打人等。

孫明儀建議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些原則是「父母的意志」大於「孩子的意志」,孩子不能為所欲為,如果只是給予無條件愛的教育,當孩子長大進入團體生活,就會遇到很多的挫折。

晚生世代父母將「溫和而堅定」當教養原則的重要性,重要到值得父母放下手邊工作,專心來處理。雖然這件事不容易,卻是讓教養愈來愈輕鬆的秘訣。

孫明儀提醒,「父母在前幾次花時間、花力氣讓孩子明白規則,一旦孩子明白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無法改變的,孩子就不會再測試,所以父母一開始的花的時間和力氣,其實是在為了以後(節省時間)。」

而所謂的溫和堅定中「溫和」的部分,可以去同理孩子的需求,或許家長可提供孩子另一個選項,或跟孩子合作、商量,給孩子一些空間表達他的想法。

孫明儀舉例,曾經有人拍了一個小女生大約5歲年紀,身體脫光光在公園跑,影片被打馬賽克後上傳到爆料公社,有人留言:「怎麼會讓小孩光著身體跑?」媽媽親上火線說:「你懂什麼?我是要讓小孩知道我尊重她的想法!」之後這位母親解釋,當天是因為帶孩子去玩,後來孩子覺得太熱,平常在家時孩子如果熱,爸媽是允許她脫光光的,所以當天她也允許孩子這麼做。

孫明儀分析,這次事件就很適合拿來解釋何謂「溫和而堅定」的教養。當事情與「安全和健康」相關時,爸媽必須堅定自己的管教,對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已經是必須建立身體自主權,理解公共場合約定俗成對身體界線的概念,公開裸體的行為超過18歲就觸法了,且對健康有危害(可能感冒),對於這類原則就必須堅定拉住,告訴孩子:「對不起,你就是不能在公共場合脫光光。」

而溫和的部分,則是提供孩子別的選擇,「如果你真的很想脫光光,那我們就回家吧!」這就是一個選擇,如果孩子很想留下來,但在不脫光光的堅定原則下,我們還能做什麼?如果太熱也許可以去洗把臉?洗手?買冰淇淋吃?但如果一定要脫光光,那我們現在就必須回家,尊重孩子的想法,但必須是在一定的界線以下。

「不管是不是晚生父母,只要在溫和而堅定的教養原則下,你就不至於養出一個很自我、愛怎樣就怎樣的孩子;也不至於養出一個非常壓抑或情緒爆炸的小孩,因為你會聆聽並且跟他一起想辦法!」孫明儀分享。

 

狀況二:教養照顧外包,有人好好照顧就沒問題?

40歲以上爸媽的優勢為經濟狀況通常比較穩定,與年輕父母相較,人脈與資源都比較豐富,知道該去哪裡找資源。何翩翩提醒,借助外力是好的,但晚生父母要小心親職的過度外包,比如都交給外籍阿姨或是請好幾個保母來幫忙帶孩子,反而取代父母該有的陪伴和管教的機會,對孩子並不是好事。

何翩翩舉例,許多父母將孩子照顧外包給外籍阿姨,包括餵飯、穿鞋等都幫孩子處理好,「孩子該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因此不見了,」何翩翩認為,家長可以把教養和家務分開,輔助的人力負責洗碗打掃等重複性的家務或勞動;但陪伴孩子吃飯、洗澡、睡覺等,與孩子相關的互動,應該回到父母身上。進行這些活動時,完成目標是低層次的滿足,比如吃飯要填飽肚子、洗澡為了身體清潔,更重要的是做這些事時的親子交流。

「外包照顧可以,但重點在於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愛他,當孩子知道你愛他時,他會回愛你,」孫明儀也強調,父母一定不能外包的就是情感交流,旁人無法取代。,如果一整天親子間都沒有交流愛的時間,當孩子遇到困難或有許多情感上的困難,他有沒有機會和時間讓你了解?有沒有機會感覺到你愛他?

 

狀況三:大齡才得子,孩子被迫面對父母爺奶很快變老的現實?

大齡生子無可避免會面對孩子還小,爸媽跟祖父母輩都已年老的現實,對於晚生子女,父母需要為他們「增加安全感」,比如孩子看到阿公阿嬤過世。

孫明儀認為,當孩子看到大人悲傷時,很可能也會擔心「爸爸媽媽是否也會離開我?」這時大人不要對孩子隨便承諾「不要擔心,爸爸媽媽不會死」,也許可以先說「我們會努力來讓自己變健康。」並進一步邀請孩子一起思考可以如何避免,例如跟孩子說:「我們不知道會不會發生這件事,但我們可以做什麼來確保這件事情不要發生,或者是延後發生。」

這些努力是可以全家一起落實健康的生活型態,像是準時睡覺、好好運動、吃健康的東西等。孫明儀說,聚焦在全家能一起做的事情上,這樣就可以增加孩子心裡面的掌控感,他就會感覺比較安全

「不論年輕或晚生的父母,『全心調整』四個字很重要,」孫明儀分析,晚生父母面對父母很老、孩子很小的階段,能做的就是去全心調整,哪邊需要多出一點力,哪邊可以借助外援幫忙,持續的去調整和平衡,讓自己不要被壓垮了。

哈佛一份長達75年研究曾顯示,良好的關係正是讓人保持更幸福、健康的原因,一個幸福家庭有很多不同的面貌。

當晚生父母處在一個夾心餅乾的位置時,
更重要的是去試,去調整,有什麼方法可以兼顧老與小,
重點是自己在關係中也感覺是幸福的。

「幾歲當父母都是需要做功課的,」何翩翩認為,當父母絕對需要學習,晚生父母因為生命歷練的累積,情緒上通常比較穩定,只要心態上確定自己真的想養育孩子,保持心理情緒的穩定,以及婚姻上跟配偶建立共同默契,這些都將會是比年齡更重要的教養重點。

延伸閱讀:晚生意想不到的獨特現象:母親較長壽且較不會暴力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