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欄 醫師專欄

中耳積水要不要開刀?小孩耳朵常見問題的簡單解答和治療方法

中耳積水並非由外界水分直接進入耳朵所致,而是與耳咽管(歐氏管)相關。小朋友的耳咽管較短且水平,容易在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時,讓病毒或細菌經耳咽管進入中耳腔,導致發炎和積水。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對孩子的聽力及語言發展造成影響。
中耳積水要不要開刀?小孩耳朵常見問題的簡單解答和治療方法

 

小豆是一個五歲小朋友 ,因為中耳積水在開業醫師那治療一個多月 ,吃了許多抗生素,可是中耳積水仍未消退,最後來到我的門診檢查聽力 ,結果發現兩耳聽力值掉到 40 分貝(正常25分貝以下)。

因為小豆的耳膜嚴重內陷 ,恐怕會有併發症,所以在我建議之下,安排了耳膜通氣管植入小手術。所幸術後聽力完全恢復 ,小豆的爸媽才安心。

 

▲中耳積水示意圖

 

迷思!中耳積水不是水跑進耳朵裡

小豆阿嬤一直認為是媳婦幫小豆洗頭時 ,水跑進耳朵内才造成中耳積水 ,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我們的耳朵可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而中耳與外耳間有一層耳膜隔開 ,因此中耳積水與游泳或洗頭耳朵進水是沒有關係的。

中耳與鼻腔鼻咽部有一耳咽管(即歐氏管)相通 ,小孩子的耳咽管比成人來得短 ,且比較水平感冒或是上呼吸道感染時,病毒或細菌容易經由耳咽管進人中耳腔,進而引起發炎以及積水。

一旦出現小兒中耳積水 ,卻沒有即時處理時 ,容易導致小朋友聽損 ,進而影響語言學能力,發聲學習也會受到影響。若中耳積水長期不治療 ,未來將造成中耳沾黏 ,甚至產生中耳膽脂瘤 ,反而需要進行更大的手術 ,因此千萬別太大意。

不過 ,由於小朋友不會表達 ,很多時候都是家長發現小孩將音響或電視音量開的過大,或是看電視時靠電視比較近 ,又或是小孩最近變得不專心,才到醫院來檢查。

 

中耳積水有什麼症狀?

1.聽力下降:患者可能會感到耳朵悶堵、聽力減退,聽聲音時感覺像隔了一層東西。

2.耳痛:有時會有耳朵疼痛,尤其是在感染的情況下。

3.耳鳴:患者可能會聽到耳鳴聲,像嗡嗡作響或其他異常聲音。

4.平衡問題:有些患者會感到頭暈或平衡感不佳,尤其是當積液影響到內耳時。

5.耳朵流液: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有液體從耳朵流出,特別是在鼓膜穿孔的情況下。

6.發燒:當持續惡化到中耳積水,容易引發發燒的症狀。

 

中耳積水有多種治療方式,多種治療方式各有利弊

1.觀察

有些醫學報告發現 ,小兒中耳積水在不治療的情形下 ,於三至六個月後可能消失。不過觀察而不去治療的風險太大 ,萬一聽力受損或是產生膽脂瘤就得不償失了。

2.口服抗生素

研究發現 ,積水内可能有肺炎鏈球菌或是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等細菌感染。

3.中耳通氣管植入手術

若中耳積水持續未退 ,通常醫師會建議全身麻醉 ,在耳膜上放置迷你通氣管 ,手術時間只要數分鐘但效果顯著。如果小朋友的鼻咽腔腺樣增殖腺體過大 ,醫師也會建議住院 ,一併將腺樣增殖腺體刮除。而通氣管會自動在三個月到兩年間自動脫落。不過也有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小孩可能會在五年內因反覆中耳積水,再度接受通氣管植入手術。

 

本文轉載自<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部落格

撰文/黃士倫 醫師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