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癲前症是一種在懷孕期間發生的複雜疾病,影響著全球數百萬的孕婦及其未出生的嬰兒。子癲前症不僅增加了母嬰死亡和疾病的風險,對於受影響的家庭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儘管其確切機制尚未完全明瞭,但研究逐步揭示了多種因素:包括遺傳、免疫反應、血管功能異常等。
雖然詳細的機轉尚待釐清,目前研究指出,母體的高血壓及子宮螺旋動脈生成異常,進而造成後續胎盤血管收縮、灌流不足、缺血、缺氧,是發展成子癲前症的機轉之一,甚至會造成後續胎兒生長遲滯。
▲子癲前症示意圖
懷孕前血壓正常,但懷孕大於20週有高血壓(>140/90 mmHg),間隔4小時候測量依然高血壓(>140/90 mmHg),或者懷孕大於20週有嚴重高血壓(>160/110 mmHg),除了高血壓外,符合下列任一條件:
24小時收集尿液含300mg蛋白
一次尿液內(蛋白/肌肝酸)比值>0.3
血小板低下、腎臟或肝臟功能不全、肺水腫、頭痛或視力模糊無法緩解。
子癲前症的風險因子為何?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訂出高風險、中風險的風險因子。
前胎有子癲前症
多胞胎
慢性高血壓、糖尿病
腎臟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抗磷脂抗體症候群)
初產婦
肥胖(BMI>30)
家族史有子癲前症
高齡(35歲以上)
前胎寶寶體重小、上胎生產超過10年
子癲前症的篩選工具有哪些?
母體疾病史:慢性高血壓、糖尿病、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抗磷脂抗體症候群。
母體平均血壓:休息五分鐘,左右手各量兩次,間隔一分鐘的平均血壓。
超音波子宮動脈平均阻力
抽血生化數值(PLGF、PAPP-A)
依據sFlt-1/PLGF抽血檢驗的數值
適用對象:無症狀但子癲前症高風險者(依據PMID:26735990論文)
如檢測為高風險患有子癲前症的孕婦,醫生會在 16 週前給予低劑量Aspirin,預防子癲前症的發生。
預防早發性子癲前症Aspirin所需劑量如下表:
▲根據DOI: 10.1002/ijgo.12802文章
子癇前症是一種嚴重的懷孕併發症,患者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孕婦患有子癲前症時,定期的產前檢查變得尤為重要。醫療團隊會密切監測孕婦的血壓、腎功能和其他相關指標,以確保子癲前症不會對母親和胎兒造成危害。確保按醫生建議的劑量準時服用藥物,同時每天固定時間測量血壓,以確保病情穩定。子癲前症的孕婦更要注意胎動的次數,如果胎動次數明顯少於正常的次數,需盡快就醫。
孕婦在懷孕期間可能需要調整藥物治療,因為某些抗癲癇藥物可能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醫生會仔細評估藥物的風險和利益,並在必要時調整治療方案。嚴格遵從醫生的建議,確保用藥的合適性。
觀察有無惡化徵兆。例如:突然出現嚴重水腫、尿量減少、持續頭痛、噁心嘔吐、視力改變、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等狀況,須馬上就醫。
管理孕期本身就是一個對身體產生額外壓力的時期,而子癲前症可能使這種壓力增加。懷孕的女性應該特別注意休息和壓力管理,避免過度疲勞和情緒波動。適度的活動能減少身體浮腫,改善孕婦下肢血液循環及子宮動脈血流,增加對胎兒的血液供應量。例如走路、肢體伸展操、溫水泡腳。
孕婦應該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包括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注意控制體重,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維持身體的平衡,有助於預防子癲前症的發作。孕婦應遵循少油、少糖、少鹽的飲食原則,避免加工食品。同時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鈣,以改善胎盤氧化。
6.醫療團隊合作
孕婦患有子癲前症時,醫療團隊的合作變得更加重要。產科醫生、神經科醫生和護理人員之間的緊密協作,確保全面的護理和監測,有助於提供最佳的母嬰安全。
本文轉載自< 趙偉廷醫師|婦產照護 Dr. Chao >部落格
撰文/趙偉廷 醫師
圖片來源/趙偉廷醫師部落格、PHOTO-AC
現職: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 主治醫師
專長:高危險妊娠 24 小時接生(自然產、剖腹產)產前超音波 (周產期專科醫師)、尿失禁及脫垂手術、陰道雷射 (婦女泌尿專科醫師)、腹腔鏡微創手術、子宮鏡微創手術 (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畸胎瘤、卵巢囊腫)
經歷:輔仁大學醫學系、陽明交通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 兼任講師、臺灣更年期醫學會 副秘書長、臺北榮總婦女醫學部最佳住院醫師論文獎、臺灣婦科醫學會口頭論文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