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只是離開一下!又是獨留兒童在家釀禍

「家」常常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地方,但還是藏有許多的危機,呼籲各位家長們要確實做到「不將孩子獨留家中」,以免發生憾事。
只是離開一下!又是獨留兒童在家釀禍

 

日前嘉義縣民雄鄉菁埔村一處三合院發生火警, 2 歲男童及 4 歲女童救出後分別送往不同醫院醫治,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接獲 2 歲男童燒燙傷,入院前 ohca,經過醫療團隊緊急急救仍然回天乏術。急診室主治醫師張哲睿表示,男童燒燙傷面積達 83%,超過 50%四度燙傷,除了腹部與會陰以外,身體各處都有燒燙傷,經過 33 分鐘的緊急急救,仍然無力挽回,於 11:40 宣布急救無效。而 4 歲女童也不幸死亡。

 

▲嘉義日前發生獨留幼童在家反鎖,火災逃生不及、不幸喪生的悲劇。

 

放任小孩獨處,罰鍰1萬5

嘉義縣社會局表示該戶為縣府列冊低收入戶,戶內除父母還有 5 名未成年兒少。這次殞命的是 4 歲次女、2 歲三子。其他 3 名小孩因在學校上學,逃過死劫。附近鄰居表示,發現火災時,第一時間想要進門搶救孩子,但奈何大門被鎖上。就連之後消防隊趕到,進入屋子裡頭後,發現孩子的房間也是鎖住的。而大門與房間門兩道鎖,也阻斷了孩子的逃生機會。

社會局表示,若無成年人在家陪伴,恐涉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51 條,「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不得使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及少年獨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將依法裁處親職教育或罰鍰。若違反相關規定者,社會局得依同法第 102 條規定命家長接受 4 小時以上、50 小時以下親職教育輔導,或依同法第 99 條規定處新臺幣 3 千元以上 1 萬 5 千元以下罰鍰。

 

▲放任六歲以下兒童獨處,父母將被處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照顧疏忽,造成兒少死傷NO.1

現代父母工作繁忙,嘉義縣政府社會局特別提醒家長,你以為「只是離開一下」,就可能讓孩子處在危險的情境中,即使是就近外出,將孩子反鎖在家,只要讓孩子獨處,都有可能造成兒童事故傷害的發生,如交通事故、墜落、跌倒、溺水、燒燙傷、中毒、窒息等等,意外事故發生無人可預期。

根據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統計,111 年扣除兒虐、性侵等類別,共發生 217 件兒童事故新聞,導致 14 歲以下兒童 56 死 420 傷,而照顧疏忽造成最多兒少死傷(69 人),也是案件數最多(64 件)和死亡人數(13 人)最多的類別。

其中,車內和屋內反鎖的人數,更佔其中42%(29 人受傷),社會局呼籲,兒少獨留,危機重重,請家長遵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51 條規定,切勿讓 6 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及少年獨留在家中,違反規定的父母可處 3,000 到 15,000 元罰鍰。若民眾發現有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51 條情事,請向社會局通報或可撥打 113 保護專線,社會局將立即調查。

 

▲平常在家可以訓練小孩面對意外時的處理方式。

 

訓練孩子在家自救的能力

到底孩子幾歲後才可以讓他們獨自在家?依現行法律規定是 6 歲,但建議爸媽在不違法的前提下,應該制定完善的安全計畫,才能嘗試讓孩子獨自在家,但要提醒父母,只要獨留兒童在家都有可能會發生危險,最好、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孩子獨自在家」!

建議平常,也可以訓練孩子在家的自救能力,或做好安全完善計畫:

1.與孩子進行模擬演練

爸媽可以先和孩子在家演練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像是有陌生人按電鈴、電話響起時,均不要理會,並在爸媽回來後告知。

2.絕對不要跟陌生人走

若是孩子不小心回應陌生門鈴或電話,記得教導孩子絕對不要跟著陌生人走,或是聽從陌生人的指示,以免發生意外。

3.提供重要電話清單

爸媽外出時應該留下自己的手機號碼以及報案電話「110」,並且貼在電話或冰箱上面等明顯處,告訴孩子有事的時候,就撥打上面的號碼。

4.請鄰居定時查看

若是爸媽放心,也可以請鄰居、大樓警衛幫忙查看孩子的狀況,必要時也可以立即報警或求救。

5.訓練孩子表達事件

爸媽在平常時就可以多跟孩子聊聊天,像是:「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阿公阿嬤今天帶他去哪裡玩?」、「今天吃了什麼好吃的食物?」等,訓練孩子表達事件的人事時地物,當留下孩子獨自在家時,返家後也能請孩子清楚表達當天發生的事,才較能掌握孩子的狀況。

6.訓練孩子在危急中懂得求救

爸媽應該告訴孩子,當遇到危險時,例如:陌生人闖進門、失火、被燙傷等,應該要懂得尖叫、求救,像是盡快撥打爸媽手機、呼叫鄰居等。

平常做好意外的求救演練,讓孩子熟悉遇到意外後的處理 SOP,就是讓自己多一份安全保障。

 

▲訓練孩子面對意外時,懂得向外求救!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嘉義縣政府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嘉義大林慈濟醫院

圖片來源/photo-ac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