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慢性疲勞需先評估是否是相關慢性疾病因素所引起,如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異常、腎上腺功能不全)、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感染或發炎、貧血、癌症,假如連續六個月以上持續或反覆發作的虛弱疲勞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話,就可能會被歸類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當身體出現慢性且持續性疲勞症狀,依照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 2015 年診斷標準須符合以下三種主要症狀:
1. 慢性疲勞持續六個月以上,無法因休息而紓解的疲勞感。
2. 疲勞嚴重程度使活動力至少降低正常狀態的一半以上,且症狀可持續數周。
3. 在正常且充足的睡眠後,仍無助改善或減少疲勞感。
慢性疲勞除了器質性相關疾病引起之外,因現代人工作時間長,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使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就會影響免疫系統讓病毒趁虛而入。例如現今疫期的新冠病毒(COVID-19)或是帶狀皰疹病毒(Herpes Zoster),在中醫觀點上因長期過勞、損耗氣血,導致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才引發各種虛勞的表現。
此外中醫會針對病患辨證論治,臨床上慢性疲勞可分為以下證型。
• 心脾兩虛型:心慌無力,健忘失眠 。治療開立歸脾湯,以放鬆大腦,促進睡眠。
• 脾肺氣虛型:四肢無力,食慾不振 。治療開立補中益氣湯,以減少肌肉疲勞感。
• 肝鬱氣滯型:急躁易怒,失眠多夢 。治療開立加味逍遙散,以放鬆緊繃神經。
• 肝腎陰虛型:精神恍惚,頭暈耳鳴 。治療開立金匱腎氣丸,以提升免疫力。
• 睡前 1 小時減少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讓身體獲得充分休息以及促進身體修復。
• 每日做 30 分鐘有氧運動,提升心肺功能,還能有效增強體力。
• 避免攝取燒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減少讓身體發炎。
• 降低攝取精緻醣類,過多的糖會加重身體疲勞感。
• 適度攝取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B群等食物,以補充適當且足夠養分。
如雞蛋富含 Vitamin B12 有助於減緩心情低落,綠色蔬菜如青花菜、菠菜富含 vitamin K,胡蘿蔔素則有助於增加大腦記憶功能,都建議多多攝取。
取穴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滋補氣血、增強免疫為主,早晚按壓 2 次,每次按壓 5-10 秒。
• 百會穴:頭頂正中處,兩耳尖往上至頭部正中線交會點。
• 合谷穴:手背虎口處,大拇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
• 足三里穴:小腿前外側,髕骨下緣下 3 寸,約往下四橫指寬的位置。
假如自身出現長期疲勞的情形時,首要尋求醫療幫助並做身體檢查,排除相關慢性疾病因素;倘若檢查不出確切的原因,可以到中醫門診尋求協助,以提供最合適的專業治療計畫。
撰文\陳俊良醫師
整理\實習編輯 劉妤韓
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Pexels
現職:馬光中醫醫療網
專長:堅持良醫、良藥、良善服務;不僅提供醫療照護,更傳遞真摯與恰到好處的溫暖服務。肩負著守護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使命,不只越做越好,而要做到最好!
經歷:馬光中醫醫療網深耕台灣30餘年,全台共有 22 家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