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歌仔劇團「明華園總團」首席台柱孫翠鳳,以及同時也是家族第三代主力演員的大女兒陳昭婷,受公視節目《誰來晚餐 14 》邀請,拜訪一位 14 歲擁有男兒身女兒心,並且熱愛跳舞、打扮的玫瑰少年林品希一家。
面對兒子的打扮,身為幼教老師的媽媽菁菁是希希最大的支持力量。「如果爸爸媽媽支持小孩,即便外面的人不理解他,孩子都會覺得有力量的!」媽媽菁菁堅定地傳達著支持孩子的信念。
▲導演是枝裕和導演電影《怪物》,小男主角之一的湊(左),因為性別氣質陰柔,被父親視為「怪物」。(圖片提供/車庫娛樂)
除了一生下來就被決定的「生理性別」外,其實「性別氣質」才是更影響一個人做事方式與思考的重點。
「生理性別」指的是一個人在生物學上以基因性別和解剖性別來判定,屬於男性或女性。除了男、女兩性,有些人一出生時可能同時有男女生殖器官,或是男女性徵都不明顯者,即為雙性人(intersex)。
在台灣,衛生福利部依國外比率萬分之2推估,台灣約有4600多名雙性人、每年約40名新生兒是雙性人。2018年6月,衛福部終於發布醫療原則規定:12歲以下雙性人,除非有生理機能障礙,否則不能為他進行性別手術,讓雙性孩子,過了青春期,性別認同穩定後,再決定自己要當男生還是女生。
「性別氣質」又名「性別表現」(Gender expression),是指特定文化背景下與某種性別相關的人的行為、舉止、興趣和外觀方面,特別是與女性氣質或男性氣質有關的類別。這也包括性別角色。這些分類依賴於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與男性對應的性別表現是男性氣質或男子氣概;與女性對應的性別表現是女性氣質或女人味。在女性中擁有突出的男性表現被稱作假小子。同時擁有男性與女性的性別表現被稱為雙性性格。
性別表現與性傾向和出生指定性別兩者是分開且獨立的,生理性別≠性別氣質!簡而言之,生理性別男,但性別氣質可能偏陰柔的女性;生理性別女,但性別氣質卻可能比男孩子還要陽剛。
▲新北地檢署已婚、育有小孩的男檢察官陳漢章,每天穿女裝、化妝,做女性打扮上班已經 3 年。(圖片來源/「檢察官RAKU的OOTD」IG)
許多人會將性別氣質與性傾向劃上等號,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性別表現與性取向並不一定是有關連的,性別氣質≠性傾向。不論一個人真實的性別表現,男同性戀者常被曲解為女性化的,女同性戀者常被曲解為男性化的。這些信念可能導致人們根據其性取向誤解個人的性別表現。
新北地檢署已婚、育有小孩的男檢察官陳漢章,每天穿女裝、化妝,做女性打扮上班已經 3 年,還開設IG分享個人穿搭,因為穿女裝還比女人更美,而且玩沒有影響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妻小對於他的興趣都給予大力支持。
居住在德國的美國男性工程師馬克˙布萊恩(Mark Bryan)熱愛女裝,尤其是高跟鞋與合身窄裙這兩樣單品,不論上班或在家都做女裝打扮,原因純粹是因為「他喜歡!」而他結婚 11 年,是個有幸福婚姻的鋼鐵直男,妻子與孩子都相當支持,妻子還常常會給他穿搭上的建議,女兒也會不時跟他借衣服或鞋子來穿。
▲居住在德國的美國男性工程師馬克˙布萊恩(Mark Bryan)熱愛女裝打扮,妻女也很支持。(圖片來源/馬克˙布萊恩IG)
《誰來晚餐 14》本周來賓是台灣歌仔戲藝術家孫翠鳳,她不僅是明華園的當家小生,也從戲台跨足影視界、唱片等多元領域發展,為首位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的歌仔戲演員;其大女兒陳昭婷亦是明華園第三代,常在台上與母親有許多精采對手戲。
孫翠鳳得知受訪家庭成員林品希,從小嚮往能成為明華園的藝術總監的心願相當驚艷,在節目中分享自己當年入團後的心路歷程。孫翠鳳表示自己是半路出家才開始練功受訓,一開始周圍的親友包括公婆也不看好他,一度不答應讓他受訓。
面對質疑的聲浪,孫翠鳳絲毫沒有退縮,因為當時團裡急需要人才,而她是家族裡唯一不會唱戲的媳婦。一心想為明華園盡心力的她,執意要學歌仔戲。剛開始練功時孫翠鳳坦言受盡苦頭,僵硬的筋骨讓他每次練習時都會忍不住哭,回憶起當時表示:「我必須要用很硬的筋骨去面對我的基本功,那個對我來講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每次拉筋、劈腿、下腰,我就哭,因為真的很痛很痛。」
▲孫翠鳳認為堅持興趣要靠意志力與理解力。(左為大女兒陳昭婷)
孫翠鳳想起當年不僅要工作、又要煮飯,還要一邊拉筋一邊餵奶,最後都是靠意志力跟理解力堅持下去,最後不忘勉勵這位小粉絲:「藝術文化這條路,本來就鋪滿了荊棘,但是不要怕,勇敢的走過去,能夠走上去,那就是勇士!」
被問到面對困難如何還能堅持下去?陳昭婷認為:「舞蹈也好、表演也好,你喜歡的東西就堅持住;這個熱情,要一直一直地保持在這個狀態,其實我覺得這個是最難的。」
只要知道自己是誰,堅持自己的信念,清楚知道自己想走的路、想達到的目標,那麼面對再大的困難,也都有熱情與勇氣堅持下去,直到到達夢想彼端。《誰來晚餐 14 》為本季最終集,將在 7/28 晚間 9 點於公視頻道首播。
▲陳昭婷(左)認為要一直維持住對興趣的熱情最困難。
整理撰文/林宜屏
資料來源/公共電視
圖片提供/公共電視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