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粿粿不哭!聽損寶寶QA看這裡!

台灣每年都會有千分之三到四個的新生兒,會有不同程度的聽損問題,而知名藝人粿粿八、九個月大的小粿醬恰恰是其中之一。到底聽損寶寶需要哪些協助呢?
粿粿不哭!聽損寶寶QA看這裡!

 

日前,前中信兄弟啦啦隊一員、於《全明星運動會》節目中擔任紅隊經理,因為甜美活潑的外貌而知名度大增的粿粿(江瑋琳),在社群網站昭告了一個讓人傷心的消息──女兒小粿醬是千分之三機率的聽損寶寶!

▲小粿醬確定為聽障寶寶,戴上人生第一副助聽器。(圖片來源/粿粿臉書粉專)

千分之三的機率,小粿醬人生中的第一副AirPods

台灣每年都會有千分之三到四個的新生兒,會有不同程度的聽損問題,約莫每五、六百位新生兒會遇到這種情況。而粿粿八、九個月大的小粿醬恰恰是其中之一。

粿粿在社群上寫道:「這些文字就像日記,打了很多次、刪減減,幾個月奔波在醫院裡的等候、檢查跟診,情緒也從驚嚇害無助一直到勇敢面對。其實,我們的心態必須比誰都正向才能比她更勇敢。可能未來有很多未知與不安全,但爸爸、媽媽都會陪著你一起努力!」

並且呼籲「如果未來你在路上看到耳機很神奇,也許好奇也也許充滿疑問、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可以誇獎一下爸爸媽媽精選的奶茶顏色很漂亮!給寶貝和我們一點鼓勵,都可以讓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好幾天喔!」然後,也提醒大家跟粿醬說話的時候不必特別大聲,只需要把聲音放慢、把字句說清楚就好!

粿粿最後還跟小粿醬溫情喊話說:「這世上每個人都長得不一樣,有人長頭髮、有人短頭髮,有人戴眼鏡、有人戴耳機,千萬不要因此膽怯,要勇敢的探索這個世界!然後,心裡記得一件事:你永遠遠都是我們心中最愛最愛的小寶貝!」

那麼,如何發現家中寶寶是聽損兒?如果已經確定是聽損寶寶,爸媽又該幫寶寶做些什麼治療?助聽器又該怎麼挑選、保養呢?《嬰兒與母親》請來專業的耳鼻喉醫生為大家一一解答!

▲前中信兄弟啦啦隊一員、於《全明星運動會》節目中擔任紅隊經理的粿粿(江瑋琳),因為甜美活潑的外貌而知名度大增。(圖片來源/粿粿臉書粉專)

▲粿粿跟老公范姜彥豐積極面對女兒小粿醬的聽障問題。(圖片來源/粿粿臉書粉專)

Q:如何判斷新生兒有聽損問題?

新生兒的聽損很難由臨床觀察發現!需要借助儀器篩檢及早發現與診斷。新生兒先天性雙側重度感音性聽障之發生率約為1/1000,如果加上中、輕度或單側性聽障,則發生率高達3/1000;然而不借助現代科技,先天性聽障的早期診斷是很不容易的。

因此自民國101年3月15日(含)以後出生,本國籍未滿3個月之新生兒,均可於聽力篩檢補助服務醫療機構獲得新生兒聽力篩檢的服務。詳見:新生兒聽力篩檢醫療機構名單

▲台灣每年都會有千分之三到四個的新生兒,會有不同程度的聽損問題。

Q:新生兒聽力篩檢一定要施作嗎?

建議一定要施作!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損孩子如果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6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之語言和身心發展。

由於輕、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加上孩子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故經常被忽略,因此,利用新生兒聽力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更為重要。

除了新生兒聽力篩檢外,學齡前的幼兒在約 3至4 歲時一定要讓孩子再次接受聽力篩檢,因輕、中度感音神經性聽障及中耳炎所致的聽障症狀不明顯,加上幼童自己不會表達及無明顯語言溝通障礙,常被家長忽略,透過再次聽力篩檢,可以幫助發現可能在新生兒篩檢檢測不出的聽力障礙兒童,並趕在上小學前完成改善聽力的治療及復健,讓孩子可擁有與一般人一樣的人生起跑點。只有早期發現幼童的聽力障礙,予以適當的治療和復健,才能降低聽力障礙對幼童的負面影響。

 

Q:治療聽損有黃金期嗎?

嬰幼兒聽語發展之黃金時段是在3歲以前,剛出生的嬰兒,其週邊的耳蝸雖已發育完整,但大腦聽覺中樞是在出生後,不斷受環境的聲音刺激,才得以發育完成。換言之,3歲以後人腦的可塑性逐漸變差,大腦中原先被設計用於聽力、語言的細胞逐漸轉變成其他用途,故此時要再讓它恢復原有的聽語功能,就相當困難。

而這3年當中,又以前6個月之聽力對聽語之正常發展最重要。一般說來,聽障兒若能在6個月以前給予診斷與治療,其將來在語言和身心方面都可以達到正常程度的發展﹔反之,若遲至6個月後才被診斷出來,將會造成語言和社交技巧上的明顯遲緩﹔若3歲以後才開始矯正,將造成永久性中樞聽覺發展異常。

新生兒時期聽力篩檢正常,並不表示孩子從此聽力絕對正常,因為有很多聽障是漸進性的,同時也有許多後天因素會使原本正常的小孩變為聽障,如中耳炎、腦膜炎,所以還是要注意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對聲音的反應、對語言的瞭解,語言的發展,社交狀況,以及是否有任何不尋常的舉止,如左邊來的聲音反而轉向右邊去找,聽電話一定只用一邊耳朵聽,電視或平板聲音總是調得非常大聲等,如果有的話,必須盡早於耳鼻喉科就醫檢查。

 

Q:如果發現寶寶有聽損,父母在黃金治療期可以做什麼?

聽覺是人類與外界環境溝通的重要管道,對於知識的攝取,身心的發展都極為重要。語言的學習與聽力發展密不可分,只觀察嬰幼兒對聲音的反應,是無法正確診斷出有聽力損失的問題,所以需要聽力檢查的儀器才能正確診斷出嬰兒的聽力損失,學術上及臨床上皆已證明,雙側先天性聽力損失應在3個月大前診斷,且於6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能復健/創健,如此才能使嬰幼兒有正常的語言認知及身心發展。

對家長而言,「在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孩子學習聽聲音和學習開口說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如何在生活中協助孩子呢?要從聽得懂再到開口說話,需要先發展出聽察覺、聽分辨、聽辨識及聽理解等四個階段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培養聽障兒童聽、說基本能力。在自然的生活情境裡靈活應用聽和說的溝通模式,過程中重視聽障兒童的個別能力和興趣,設計明確且具體的目標,提供相對應的活動,就可以誘發聽障兒童主動學習,進而提升聽語能力。

(1)在自然情境中建立良好的聽能環境

家庭及社區是孩子最早期的學習環境,藉由日常生活週遭的事物開始學習,再逐漸擴大到實際生活中應用,家長盡量給予聽障兒童親自參與和體驗的機會,例如:做家事、去公園玩、買東西等活動,製造許多和孩子對話的機會,孩子透過模仿及重覆練習,建立表達的自信心。

為了使聽聲音成為持續的溝通方式,在學習時間或親子溝通時,盡可能將背景噪音減到最低,讓孩子隨時都能聽得清楚,也聽得較為輕鬆;無論孩子在哪個年齡階段,都需要家長的傾聽與理解,當孩子在生理、心理上都得到支持與滿足時,語言學習機會及品質自然會有所提昇。

▲家長可以準備容易敲出聲音的玩具,使玩具產生節奏、震動及聲響,結合觸覺的感官體驗,讓聽障兒童去感知不同的變化。

2)利用孩子喜歡的事物來引起學習動機

孩子天生喜歡探索,藉由操作的過程,循環累積新舊經驗,好讓大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的發展愈來愈成熟。家長可以準備容易敲出聲音的玩具,配合敲擊或推、拉、壓、捏等動作,使玩具產生節奏、震動及聲響,結合觸覺的感官體驗,讓聽障兒童去感知不同的變化。

善加利用玩具,來教導聽障兒童學習生活技能的概念,例如,學習「排隊」, 有必要建立先後順序的概念,像是布偶、汽車或動物模型等,就是很好運用的玩具——「動物先排隊,再去搭公車哦!」、「汽車排前面、 動物排後面」、「大象排第一、獅子排第二……」,不同的提示,能讓孩子區辨指令、重組排序及類化經驗,每當遇到需要排隊的情境,如溜滑梯、買電影票等等,家長就可以請孩子回想排隊遊戲,將學習到的概念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以正向的態度來鼓勵及引導孩子

有時孩子遇到瓶頸,難免會產生挫折或情緒,家長可以給予時間及空間,帶領他們學習調整及轉換情緒,當孩子準備好要再次挑戰時,家長的正向鼓勵,將帶給孩子莫大的支持與動力。

年齡幼小的孩子, 體力及注意力並不持久,為了維持住學習動機,家長在帶領時,建議動態及靜態活動可以穿插進行,因為大人在體力及心理上,同樣需要有喘息的時間,才更容易保持正向的心情來陪伴孩子。

 

同場加映:聽損寶寶,助聽器挑選與保養QA

 

諮詢/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聖凱

企劃、整理/林宜屏

照片來源/Photo A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