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定會有各種陪伴要求,尤其是黏人、高需求的孩子,非常需要媽媽的關注,又或是有弟妹的大寶,當他們發現爸媽的注意力被弟妹分走以後,又更用力的爭取爸媽關心,但是媽媽們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要求嗎?孩子在想什麼呢?為什麼明明知道這要求很難做到,甚至會讓爸媽生氣,還是硬要說出口呢?其實,孩子不是控制不住慾望,而是爸媽沒有發現孩子的情緒需求!
琪琪心理師最近分享了她與兒子的互動,當天琪琪心理師希望早上跟阿公一起帶兒子去動物園,然後她會中途離開去辦事,結果把計畫告訴兒子後,兒子直接爆哭,要求媽媽一定要跟完全程,而且不願意跟媽媽去辦事,如果媽媽要中途離開,他就不去動物園了!面對兒子的哭鬧,琪琪心理師沒有馬上妥協或講道理,反而是開始思考自己的行為是不是讓兒子感覺不舒服,才發現的確最近陪兒子的時間變少了,而兒子早就習慣媽媽的陪伴,平常又喜歡黏人撒嬌,一定沒辦法接受「媽媽愛」變少了!
琪琪心理師於是開始幫兒子釐清自己的需求:
我先評估:當天要辦的事需要辦,但可以改天再辦。
於是,我問兒子:
媽:「小寶,你是想去動物園,但想媽媽一起去,不想我先走是嗎?」
(釐清情況)
兒:「對!(繼續哭)」
媽:「(抱)你覺得媽媽最近陪你太少了,想跟媽媽多在一起?」
(表達同理理解)
兒:「對!(哭)」
媽:「對不起(抱緊緊)!媽媽回台灣太開心了,之後媽媽會多陪你,好嗎?」
(接納滿足孩子的需求)
兒:「好!(哭聲減緩)」
媽:「那媽媽今天不去辦事了,陪你去動物園玩吧!」
兒:「好!」
如果今天要辦的事情是一定必需得辦,無法改期,那我會跟孩子說明、道歉,並約定一個具體時間地點陪他,如:明天早上一起去他想去的博物館/公園。
乍看之下琪琪心理師還是妥協接受了孩子的需求,但她強調當下滿足要求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在孩子表達需求時,盡力回應他們,不一定要立刻滿足願望,但讓他們感受到聲音被聽見、表達被接納、自己是被愛的。」
簡單來說就是三個步驟:
1.發覺孩子深層的情緒需求
2.同理孩子當下的感受
3.盡力滿足孩子的情緒需求
同樣的做法可以用在高需求、黏人、或爭寵的孩子身上,當下的問題有沒有被解決不一定重要,而是要讓孩子知道爸媽是愛他、重視他的,孩子的安全感夠高,無理的陪伴要求就會越來越少哦!
媽媽妞社團也常有媽媽提問說二寶出生後大寶很常爭寵,會各種黏人、出現退化行為甚至有攻擊行為,其實就是覺得自己不被媽媽愛了,所以同樣可以適用琪琪心理師的應對方式,不要跟大寶強調欺負行為是錯的、要求無法做到、小寶怎樣本來就需要更多照顧,這些話在情緒需求沒有被滿足的大寶耳裡就是「爸媽不愛我」的證據,絕對聽不下去。
這種情況可以找時間1對1跟大寶談心,告訴大寶他的情緒媽媽都有看見,媽媽知道大寶心情不好,媽媽很愛大寶。再問問他對小寶、對媽媽是什麼感覺?是不是覺得自己被忽略了?是不是希望媽媽陪大寶更久?這個部分拉越長越好,直到大寶有感覺到自己被關注、被同理,但要注意不要否定大寶的情緒(例如:這沒有什麼好哭的、生氣是壞小孩),正因為大寶深愛媽媽,才會更生氣難過。
當大寶覺得自己的需求有被看見、情緒有被照顧後至少會比較好講話,所以接著就來談談大寶希望媽媽怎麼做,用委婉的方式告訴大寶媽媽一定會努力、會考慮,但實際上有什麼困難(例如:寶寶大便臭臭,媽媽一定要換尿布就不能陪大寶),也可以邀請大寶陪我們一起解決這些問題。
資料來源/琪琪心理師在美國的育兒生活筆記
延伸閱讀:
近年教育新指標「SEL社會情緒學習」比國英數還重要、疫情時代抗壓必備能力!
「不愛媽媽了」只是氣話!不要怕孩子不爽,親子作家:生氣才能讓孩子懂得底線在哪!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資料來源/琪琪心理師在美國的育兒生活筆記
照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