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新知快遞

多國爆發猴痘疫情 兒童、免疫低下族群可能導致重症

近來,歐美多國爆出猴痘(monkeypox)病例。過去猴痘疫情多發生於西部及中部非洲地區,而今年卻蔓延至歐美各國,包括比利時、德國、法國、美國等,且發現地點都距離原本流行的國家很遠,引起全球關注。台灣日前也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疾管署發佈相關症狀與資訊,並呼籲出國民眾返國入境時如有症狀,應主動告知、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6/25更新)
多國爆發猴痘疫情 兒童、免疫低下族群可能導致重症

 

關於猴痘,你該知道的事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與天花病毒同屬,但並不是天花。過去多發生於西部及中部非洲地區,其他國家僅偶爾發生零星的境外移入病例。近期卻突然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傳播,截至6/24全球累計已超過4000例,國際間關於猴痘的新聞頻出,衛福部疾管署亦加強警惕,並於臉書提供民眾關於猴痘的4大QA。

猴痘QA

圖片來源:衛福部臉書

猴痘如何傳播?

在本次疫情暴發之前,病例與前往病毒流行地區或攜帶該病毒的輸入性動物的旅行有關。不過本次大多數新病例通過性行為傳播,引發性行為可能為猴痘傳播途徑的猜測。林氏壁醫師在其臉書中也指出猴痘主要通過與傳染性個體的密切接觸傳播。可以是接觸到帶病動物或是病人,或是被病毒汙染的物品。病毒會從受傷的皮膚(也有可能是看不見的)、呼吸道、或是眼、鼻、口的黏膜進入人體。動物傳人可以透過咬傷或抓傷。至於人傳人並不容易發生,可以透過飛沫傳染,或是接觸傳染,比方說使用到被汙染的床或是毛巾,或是直接碰到病人的皮疹。

延伸閱讀解救!0~1歲Baby 7大肌膚狀況題

猴痘症狀有哪些?

猴痘的潛伏期為6-13天,但也可以為5-21天。疾管署指出感染猴痘會出現的症狀有: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水泡等)、發燒、畏寒、肌肉痛、淋巴腺腫大等,部分也可能出現生殖器感染情形,兒童或免疫低下族群可能導致重症。世界衛福部指出猴痘與天花、水痘、麻疹等相似疾病的顯著差異為淋巴結腫大,可依此判別。

一般患者在發燒後1-3天內會出現皮疹,通常從臉部開始,然後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包括手掌、足底、生殖器。皮疹會從紅疹依次演變為丘疹、水泡、膿皰,最後乾燥脫落、結痂。症狀一般會持續2-4週。

林氏壁醫師在臉書上提及,猴痘一般會自然好轉,但嚴重時也會致死,死亡率在1%-10%。他也說明目前猴痘沒有明確有效的治療藥物,有幾個抗病毒藥物可能有效。過去資料證明天花疫苗的接種可預防猴痘,其有效率為85%,不過林氏壁醫師指出,天花絕跡以後,天花疫苗已不再供一般民眾使用,以前接種過可能會減輕病症,但保護力並非終身有效。

如何預防感染猴痘?

根據衛福部與美國CDC的建議,以下有幾個措施可以預防感染猴痘:

1. 避免接觸猴痘感染者或動物。

2. 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包括感染或在猴痘發生地區被發現死亡的動物)。

3. 避免接觸任何感染猴痘的動物接觸過的物品,例如被褥、寢具。

4. 將感染患者與其他可能有感染風險的患者隔離。

5. 與被感染的動物或人類解除後要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例如,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

6. 照顧患者時使用個人防護裝備(PPE)

延伸閱讀外出返家消毒4步驟,漂白水&酒精這樣用!

台灣已出現確診病例,疾管署籲:出現症狀儘速就醫

台灣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疾管。疾管署將持續嚴密監控疫情變化,必要時將強化相關防疫措施。同時,疾管署呼籲民眾若有特殊皮膚病灶應儘快就醫。若有猴痘確定病例報告之國家旅遊史、野生動物/非洲特有外來種動物(含屍體)暴露史也請務必告知醫師。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衛福部官網WHO官網CBC官網林氏壁醫師臉書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整理撰文/林雁

照片/WHO官網、衛福部FB(※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衛福部官網WHO官網CBC官網林氏壁醫師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