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不公平!他的比較多!」為什麼幼兒總是「輸不起」?

在學校整隊時沒有排在前面就大哭、在家裡玩遊戲時輸了就大哭、或者拒絕玩不擅長的遊戲,因為覺得自己會輸⋯⋯你家的學前兒也有這些反應嗎?你因此而擔心嗎?
「不公平!他的比較多!」為什麼幼兒總是「輸不起」?

 

跟幼兒一樣,成人也不喜歡玩自己不擅長的遊戲。雖然三十幾歲的人不會輸了就坐在地上崩潰大哭,但不擅長打網球的人就不會主動跑去網球場,這是很正常的。

《紐約時報》教養專欄〈這樣正常嗎?〉(Is This a Thing?)的專家同意,處理勝負感是終身的課題,所以每一個幼兒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經歷「輸不起」的階段,而他們如何渡過這個階段,則視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而有些許差異。

要理解「輸不起」的階段,首先要理解這個階段的幼兒發展狀態:注重規則與公平。四到五歲,正是一個孩子開始記住遊戲規則的年紀,對他們來說,要記住規則本身就已經很吃力了。田納西州立大學家庭與兒童研究所臨床副教授莎莉·比維爾·亨特(Sally Beville Hunter)指出,四到五歲的孩子把遊戲規則看得很重,當有人違反遊戲規則,小孩們反應都特別激烈。

延伸閱讀情緒教養好重要!「因慰由你」4口訣,養出高EQ寶寶

亨特以幼兒足球為例,解釋道:如果你曾經仔細觀察一個幼兒園聯盟的球賽,就會發現那些孩子們像阿米巴原蟲一樣在球的周圍扭來扭去,他們沒有任何關於走位、策略與方向的概念,對手得分時他們也沒什麼反應,但是如果他們自己隊上有人踢錯了球門,幾乎整隊小孩都會趴在地上開始哭。

情緒上,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正開始形成「公平」的觀念,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心理與神經學教授克里斯·摩爾(Chris Moore)長期研究學前兒的公平觀念,他說五歲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理解競爭對手,只知道要贏。

學前兒不喜歡別人比自己優越

摩爾教授舉例:如果你讓一個五歲孩子選擇:他跟朋友可以各得一張貼紙,或者他可以得到兩張貼紙、而朋友可以得到三張貼紙,孩子會怎麼選?雖然在第二種情況當中,這孩子本身也可以多得一張貼紙,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選擇前者,因為這年紀的孩子,把「公平」看得比「利益」還重要。摩爾教授說:「學前兒不喜歡任何別人比自己優越的情況。

延伸閱讀放下輸贏,重視過程,引導孩子的好勝心

當我們對上述兩種發展狀態有所理解,我們就比較能了解學前兒對輸贏的執著,也比較能幫助孩子管理自己隊輸贏的感受。臨床心理學家貝姬·甘迺迪(Becky Kennedy)醫師建議,在玩一場牽涉到輸贏的遊戲之前,先幫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你可以對孩子說:「現在我們要來玩個遊戲,有人會輸,有人會贏。我覺得這很難,因為我輸的時候,我會很難過。」讓孩子知道所有的人都不喜歡輸,即使是大人也一樣,這樣能減輕他們對輸的羞恥感,並引導他們把心態調整成解決問題的模式。然後你可以說:「我沒辦法讓自己輸了不難過,但是我可以深呼吸一下,然後提醒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不用大哭大叫。」

在家裡跟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可以隨著遊戲進展,跟他們討論「戰況」跟可能的結果,目的是幫助孩子練習調整心情。例如,眼看著你就快要贏得遊戲了,可以先暫停一下,問問孩子:「你看,爸爸/媽媽快要贏了。如果我贏了,你覺得怎麼樣?你會想說『不公平』嗎?還是你會恭喜我,說『爸爸/媽媽好棒』?」

隨著成長,孩子會慢慢在家庭以外的場合,了解到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同儕對自己的看法。上小學以後,他們就會發現,如果自己輸了就大哭大叫,別的小朋友漸漸就不喜歡跟自己玩了,並會隨之調整自己的行為。

延伸閱讀感受不到平等的孩子,會跟父母爭公平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