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大小便問題真的困擾著許多家長,明明已經可以自行如廁的孩子,偶爾還是會出現尿床、大便來不及大到內褲的狀況,因為清洗麻煩往往會讓大人感到惱火,認為孩子又闖禍,但管教與虐待僅一線之隔。
台南有一名小一的女童,本身有中度智能障礙,家長從109年2月初委託王姓保母協助照料,但學校老師卻發現女童身上出現不明瘀青,遂依規定進行通報。據悉,王姓保母因為女童大便在內褲,沒擦就直接坐到床上,沾得整片床單都是,竟氣得手持筷子毆打女童膝蓋,造成嚴重瘀青,學校老師發現後通報家扶中心,經社會局介入調查後,確認王姓保母虐待之事實,裁罰新台幣3萬元,並廢止居家式托育服務人員登記證書。
類似的案件不只一例,高雄也有一名8歲女童因為睡覺尿床,爸爸氣到隨手拿了衣架就往女童大腿打,導致瘀青,而已經離婚的媽媽看到女兒的傷痕很心疼,因此以女童的名義對前夫提告,並求償8萬元,一審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罪」,男子被判刑3個月,不得易科罰金。二審時男子請求從輕量刑,願意改善管教方式,法官才宣告可緩刑3年,須支付國庫6萬,民事判要賠償8歲女兒8萬元。
其實有些孩子在學會自行如廁後,可能會經歷一段倒退階段,這時候家長應該確認孩子是否真的可以「成功如廁」?因為孩子可能身體或心理還沒準備好、曾經有不開心經驗、父母太忙沒能耐心對待等因素而抗拒「上廁所」,所以爸媽也不妨先靜下來了解原因,想一想近期內孩子是否遭逢新壓力或生活劇變,常見如父母離異、新生兒誕生、搬家、轉學,同儕排擠等,在學校期間也可能發生過某一次不小心尿褲子被同學取笑,或遇到馬桶壞掉等,當孩子的心裡蒙受到重大壓力,已建立的如廁習慣就可能發生脫序演出。
延伸閱讀:戒尿布卡關怎麼辦?憋不住、頻尿、尿床...5方法破解!
訓練孩子如廁的過程需要很大的耐心與包容心,因為孩子不見得能順利解便或解尿,或是孩子已經「解放」才告知,切勿脫口說出:「好髒喔!」、「哎呀你怎麼這樣!」,更不能在清理時面露嫌惡、不耐煩的神情,否則反而會讓孩子認為大小便是不對的行為,日後因此對上廁所心生畏懼。家長、老師也應語氣溫和的提醒:「下次想尿尿(便便)要說喔!」,讓孩子當下就記住大小便的感覺,再帶著孩子一起進行清理身體、衣物、地面的工作。
尿床會使得孩子感到自卑、害羞、愧疚,但其實尿床的原因很多元,家長應該耐心陪伴,湯國廷醫師給予以下建議:
1.不要責備你的小孩
2.告訴孩子不是他的錯,尿床這件事大多數會隨著年齡而消失。
3.告訴孩子其他孩子也會這樣,這沒什麼大不了。
4.可以在床上再加上保潔墊。
5.請孩子幫忙更換弄濕的被單和床單,這個動作是教他負責。當然,如果他認為這是處罰,那就不建議。
6.不准家裡其他成員嘲笑尿床這件事。
7.上床前,讓寶寶先上廁所,而且避免睡前喝大量水。
8.上床1~2個小時後,叫孩子起床尿尿。
9.如果沒尿床,給予鼓勵;如果尿床,給予支持而非懲罰。
10.注意孩子日間尿尿情形和排便狀況。
至於有些孩子明明已經會自行尿尿,但便便卻常常拉到褲子上,這很有可能是憋著不大導致便意消失,之後在糞便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來不及說或去廁所前就拉出來。一般來說,孩子憋便有幾種可能,一種是不想坐在馬桶上便;一種是沒穿尿布不願意便;一種是脫褲子大便會緊張。這個過程還需仰賴家長及其他照顧者的耐心,引導孩子出現便意時主動表達,並養成一天固定排便1~2次的習慣。
延伸閱讀:寶寶其實是「憋便」!小兒腸胃科醫師:最難發現、最好治療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