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堪稱機車王國,由於機車機動性高,即使有車開,礙於時間及距離考量,多數家長仍會選擇用機車載孩子外出,但新聞也時不時傳出孩童搭乘機車時發生車禍意外。近日宜蘭一名4歲女童跟著媽媽搭乘友人的機車,在行經三星鄉台七丙線時不慎追撞前方小客車,三名大人(包括小客車駕駛、機車騎士及女童媽媽)均輕傷無大礙,但女童疑似站在機車前踏板,且未戴安全帽,因撞擊力道過大而傷重不治。
不過由於車內無行車紀錄器,且車禍現場附近無清楚錄到案發當時的監視器畫面,不捨女童天人永隔的家屬也在宜蘭各個社團PO網求監視畫面。
除此之外,前陣子台中也有一名黃姓爸爸騎乘機車,載著一對年幼的兒女逆向行駛,卻撞上對向載雙黃線路段違規迴轉的自小客車,結果機車上3人翻滾數圈,男童與爸爸一同甩到路旁,女童則是跪坐在危險的路中間,所幸三人皆輕傷無大礙。
騎乘機車時,一定要注意以下條款:
1.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條第1項,機車腳踏板不得搭載孩童、動物,違法者可處300~600元罰緩。
2.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8條第1項第2款,小型輕型機車不得附載人員,重型及普通輕型機車在駕駛人後設有固定座位者,得附載一人
3.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8條第1項第3款,附載坐人後,不得另載物品。但零星物品不影響駕駛人及附載人員之安全者,不在此限。
4.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8條第1項第4款,附載坐人不得側坐。
5.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8條第1項第5款,駕駛人及附載坐人均應戴安全帽。
延伸閱讀:3歲男童突衝出馬路釀3機車撞一團!孩童外出安全家長謹記4招
平常我們在路上常能看到身旁有「三貼」、「四貼」的機車呼嘯而過,最常見的是把孩子夾在兩個大人中間,且常常沒有戴安全帽,有時坐在最後面的大人,半個屁股是坐在車尾的把手上,都讓人忍不住替他們捏一把冷汗。機車座椅的設計本來就設定為1~2人乘坐的坐墊長度,在事故發生時,體型瘦小的孩子往往是第一個噴飛的,大人想抓也抓不住。
機車前踏墊主要是讓騎士擺放雙腳,也可以放置小型物品,但常有家長會讓較大的孩子站在前座腳踏墊,或是擺放椅子或小型的手推車,讓孩子坐在裡面,但是若發生交通意外,站立在前方踏墊的孩子往往是最容易被拋出車外,或是夾在車體與大人中間而受到嚴重傷害,真的非常危險。
讓孩子獨自坐在機車後座,若孩子的手不夠長而無法抓握後方扶手或環抱騎車的大人,僅能抓著大人的口袋或衣角,乘坐時間一長,孩子可能會因為疲累而睡著,甚至因為手痠而放手,若沒有其他支撐力,稍不注意就容易往兩旁摔落發生意外。
近日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PO出一張照片,可見一名疑似父親的男性將小小孩放在機車車頭的菜籃裡,小孩的雙腿從菜籃縫中伸出,直接擋住車頭大燈。這樣的承載方式更加危險,一旦發生追撞事故,坐在菜籃裡的孩子首當其衝,讓網友忍不住痛罵,根本是讓孩子當作人肉安全氣囊!
延伸閱讀:汽座放錯位置 寶寶送命機率恐大增!別再說「放旁邊沒關係」
很多家長會選擇用機車載小孩,原因不外乎是:不會開車,只會騎機車;住處偏遠沒有公車或捷運可以搭、家裡沒人可幫忙照顧寶寶,只好帶寶寶出門;目的地很近且停車不方便等。因此,萬不得已要用機車載孩子出門,只能想辦法把傷害降到最低,以下3項安全守則請爸媽們務必遵守。
機車前踏板不管是站立或放置安全座椅都不合法,北市警交通大隊建議,大人騎車載小孩,應讓其坐在後座,由後方抱緊駕駛人,且雙腳要能踩到機車兩側踏板。以重型機車測量,孩子小腿長至少40公分才能踏到,但6歲幼童平均小腿長度約為35公分,因此為了不讓後座的孩子有跌落危險,可於後座加裝安全椅固定。要合乎規定必須固定在後座、高度不能超過騎士肩膀、不能比機車把手還寬,加裝前最好先至監理站申請。
有些媽咪擔心3歲以下的孩子戴安全帽會影響頸椎發育,但不論如何只要騎機車或騎腳踏車載孩子,戴安全帽總比不戴來的安全。市面上有8個月以上寶寶可以戴的「嬰幼兒保護帽」,重量也輕很多,可以在學步期、騎乘腳踏車、機車時戴。
正規的「兒童安全帽」最小頭圍是50公分,但5歲以下孩童平均頭圍不足49.9公分,若買不到適合尺寸的安全帽,建議改用單車安全帽及直排輪安全帽,若寶寶臉頰處太鬆,可以加墊海綿,調整鬆緊帶固定好安全帽。
若不得已要用機車載孩子,提醒大人不要貪快,應以孩子的安全為主要考量,放慢車速,根據靖娟基金會建議,5歲以下乘坐機車都不安全,即使是載5歲以上的兒童,時速也不應超過30公里,有路況的時候才能有時間反應。不僅如此,也不要隨便超車,同時應避免內側車道,更不能違反道路規定,千萬別心存僥倖。
雖然大多數人都不建議用機車載孩子出門,但每個家庭的生活型態不同,有時候用機車載孩子也是情非得已,除非減少出門,或是選擇抱著孩子與扛著媽媽包、手推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盼大家看到辛苦的媽媽能多多體恤喔!
延伸閱讀:「親子×公共空間」的衝突與挑戰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