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嬰中心有公辦民營(公托)、私人(私托)、準公共化、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等4個類別,收托年齡從1個月到未滿3歲,一般建議等孩子足月以後再送托。
Tips.進入托嬰中心的年齡須在2歲以下,滿3足歲以後就不能繼續待在托嬰中心。
台北市托嬰協會理事長侯美妗表示,台灣的托嬰市場一直以來都處於飽和的狀態,口碑好的公托、私托名額更是早早就被搶光,額滿後補至少要等3~6個月,如果在孕期就有送孩子到托嬰中心的打算,知道預產期後即可根據生產時間、產假及育嬰假來規劃送托日期,並及早預約參觀。預約註冊至少要提早3個月。
孩子在嬰兒期需要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決定送托前最好先確認幾個問題,包括:要短托或長托?誰負責接送?接送者是否可以在時間內到達?是否有信任的親朋好友可臨時支援接送?希望托嬰中心用什麼方式教養孩子?避免在送托後因故頻繁更換托嬰中心,導致孩子無法建立良好的安全依附。
尋找托嬰中心時可以上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網站或托育小幫手網站搜尋立案機構,根據評鑑績效、所在地點、是否違反過兒少法規、托育補助金額、師生比做初步篩選,最好以住家為圓心尋找就近的機構。
侯美妗表示,按照政府法規,托嬰中心的師生比應為1:5。如果有機構標榜1:4或更低,最好親自訪查確認。致電詢問時除了確認收托規定、收退費標準及延托費用,最好也確認一下負責人是否具備嬰幼兒教保背景,進而確保托嬰中心的托育服務品質。
延伸閱讀:「托育 vs 保母」聰明選懶人包
預約參觀時最好避開早晚接送及午休時間,以「上午9點~10點」或「下午3點~4點」的托育時段為主;參觀時間最好可以安排30分鐘,如此才能充分感受現場托育氛圍與質感。值得注意的是,防疫期間須配合指揮中心規定的防疫指引與措施,如此才不會誤觸法則。
參觀時可以根據「環境安全」、「空間清潔」、「飲食衛生」、「門禁管理」、「活動規劃」、「作息安排」、「老師素質」等7個面向來評估:
安全的托嬰中心應該要在孩子的活動區域鋪設1~2公分的軟質地墊,並在地墊上方鋪上具有防焰證明或標章的舒適毯,桌角牆角須貼上保護貼、裝設安全插座,排除空間中所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危險的物品,例如慶生用的打火機、維修工具、急救藥物等;老師移動時必須輕柔和緩,不能跑來跑去,以便降低意外風險。
由於孩子在這個階段尚未發展出安全意識與自主逃生能力,參訪時須確認托嬰中心具備完善的建築物公共安全規劃與消防安全逃生設備,是否有聘請政府委辦的建築物公共安全與消防安全的專業檢查機構,每半年進行一次消防安全檢修申報、每兩年進行一次建築物公共安全檢修申報。參觀時可以請托嬰中心提供相關檢修申報資料、詢問最近的消防隊與機構之間的相對位置與距離。
乾淨的托嬰中心應定期清潔教室、廁所、廚房、睡眠及遊戲區域,並定期消毒教室門把、教具玩具。參觀時可詢問教室門把是否會用500ppm的稀釋漂白水消毒?腸病毒期間是否會用1,000ppm的稀釋漂白水消毒?消毒後是否會用酒精或清水擦乾?玩具教具是否會用漂白水或次氯酸水消毒?消毒完畢是否會用清水清潔?消毒期間是否有可以替換的教具、玩具?
此外要確認棉被是否分層存放、存放空間是否透氣、室內各區域空氣是否新鮮,教職員是否正確配戴口罩(將口罩完整覆蓋口鼻)、教職員進出中心是否會主動量體溫並洗手、老師協助孩子洗手是否有按照「內、外、夾、弓、大、立、腕」的步驟清潔、洗完手是否有用乾淨的擦手紙確實擦乾。
飲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參觀時應請托嬰中心提供單月菜單,從食材選擇及備餐送餐方式詢問給餐原則,確認餐點營養均衡且份量充足。
參觀廚房時應觀察廚工是否配戴衣帽口罩(頭髮不能露出)、處理生食、熟食及水果的砧板是否確實分開使用、餐點是否加蓋、餐食是否留樣備存48小時(防食物中毒需提供檢驗)、冰箱食材封裝是否完整、食材外表層盒是否清楚標示採購及保存期限、生食熟食是否分層存放、生食是否放在熟食下層(防血水滴落)、雞蛋是否置於專屬蛋盒(避免讓蛋殼上的細菌汙染冰箱食物)。
進入托嬰中心時,須觀察該機構是否落實門禁管理、教職員離開教室是否會隨手關門。
優質的托嬰中心會根據孩子的年齡、興趣與發展規劃適齡適性的活動。參觀時可詢問托嬰中心如何規劃孩子的一日作息,評估作息表是否動靜平衡。另外可觀察教具是否涵蓋生活類(如小廚房、模型水果)、扮演類(如玩具電話、玩偶衣物、飾品)、動作類(如皮球、大型海綿積木、跳跳馬)、藝術創作類(如沙堆、麵糰、樂器)等元素,孩子是否可以自由操作不受限制。托嬰中心的圖書數量必須是收托人數的3~5倍,參觀時也可以一併確認圖書數量是否充足。
在生活層面,可觀察餵食湯匙是否會隨月齡更換、老師餵完奶是否會替孩子拍嗝、換尿布時間是否固定、尿布更換是否符合感染控制機制(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Tips.固定換尿布的時間除了可以避免忘記更換尿布,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時序感及秩序感。
托嬰中心的老師應具備愛心、耐心與責任心,以開朗溫和的態度與孩子互動。參訪時可觀察老師與孩子互動的方式、是否會在孩子哭鬧時立即安撫,能否正確評估原因並滿足需求。
延伸閱讀:保母面試觀察重點 破解4迷思不怕踩雷
托育安全永遠都是首要的評估重點。孩子生病受傷的處理流程、孩子生病受傷是否會在第一時間告知家長、各區域是否設有監視器、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瘀青或跌撞傷時,是否可以讓家長看監視畫面都是洽談時必須確認的重點。
雖然托嬰中心不是幼兒園,但也會有引導孩子學習成長的活動,參觀時不妨詢問托嬰中心的辦學宗旨與理念,觀察現場的落實狀況。
這部分可以透過狀況題來確認,例如「孩子哭鬧可能是什麼原因?一般會怎麼處理?」如果老師說孩子哭鬧是在表現需求,哪些表現可能是餓了、哪些表現可能是睏了,代表老師有能力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判斷並滿足孩子的需求。
托嬰中心的員工流動率,近幾年能有3成左右就算穩定,可詢問老師流動情況及離職原因。
政府之所以要規定1:5的師生比,就是要確保孩子在受托期間可以獲得良好照顧。可詢問老師請假時是否有替補人力、是否有代理人制度。另外要確認中心是否有專任的護理人員或特約醫師。如果托嬰中心有專職的護理人員,可不需另外聘請特約醫師。
托育用品要準備多少也是一個評估重點。可詢問送托後家長須準備哪些托育用品(如奶瓶、奶粉、奶嘴、衣物、圍兜兜…)、哪些托育用品中心會提供。
除此之外,托嬰中心附近是否有公園、平日是否會安排校外活動、班上孩子罹患腸病毒時,是否會依照衛福部疾管署規定進行衛教宣導、停課等相關事宜,也都是在面談時必須確認的問題。
再次確認收托及延托時間,請托嬰中心提供一日作息表及菜單。
實際送托後要持續觀察孩子在托嬰中心的情形。接孩子回家時先不要急著進教室,在外面觀察一下老師與孩子互動的情況,觀察孩子面對老師的態度及眼神。平常可以觀察孩子受傷的頻率、孩子生病受傷,老師是否會在第一時間通知。
當孩子身上出現不明原因的傷痕,可參考以下4個方式處理:
1.首先拍照記錄,並在第一時間主動向托嬰中心詢問原因,確認托嬰中心是否能夠清楚說明事件發生原委。
2.如果孩子的狀況必須看監視器才能還原真相,優質的托嬰中心通常會願意協助家長釐清疑慮,以建立友善的互信機制。
3.如果向托嬰中心反映,托嬰中心的態度不友善,既無法將事件發生原委解釋清楚,也無法配合調閱監視器釐清事情真相,可以審慎評估是否該更換托嬰中心。
4.如果遇到情節重大的事件,例如虐童,可通知托嬰中心所在地的縣市政府社會局或警察局協助了解處理。
更正說明:原雜誌內文第28頁「當孩子身上出現不明原因的傷痕...」因其處理方式僅限情節重大事件,為免造成讀者誤會,特此進一步說明,提供4種處理方式,以導正視聽。
侯美妗表示,進入托嬰中心的孩子平均大約要花1~3個月才能完全適應,且送托的第1個月約有1/2的機率會生病,如果有將孩子送托的打算,在做好心理準備之餘,也要向托嬰中心清楚告知孩子的身體狀況,並主動和老師溝通孩子的性格特質,如此才能讓孩子在托育過程獲得良好照顧。
提醒爸爸媽媽,評估托嬰中心的關鍵在整體環境規劃及教保品質。無論是大公托、小家園、準公托或私托,都沒有百分百完美的體系。認真觀察、仔細提問,才能安心送托,讓孩子平安健康長大。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1年9月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台北市托嬰協會理事長暨中華孕嬰童教保聯合總會總會長 侯美妗
採訪撰文/戴筠
照片/本刊資料庫(※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照片為情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