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不去睡覺怎麼辦?」「已經上了幾個小時的網課了,還想再繼續上網」、「另一半的家人一直批評我怎麼帶小孩」……在過去一年多,很多美國父母遇到這些問題,都去找了「貝琪博士」。
《時代雜誌》形容,這是美國防疫期間奇特的千禧家長與貝奇博士「耳語」現象,反映的,則是新一代父母徬徨、無助的需求與社會變遷。
貝琪博士是一位住在紐約市區、38歲的臨床心理師,有三個學齡孩子。她的全名是貝琪‧甘迺迪(Becky Kennedy),但是為了容易親近、有親和力,久了大家也就稱她為貝琪博士(Dr. Becky)。在去年初,貝琪博士因為妹妹建議她成立IG帳號宣傳一款幫助孩子入睡的商品,而開始經營個人社群帳戶。之後,她每天早上4:45起床寫作,寫著寫著,就寫進了許多年輕父母心裡。
她在2020年2月時才成立IG帳戶,目前已有超過64萬個粉絲,她的播客節目(Podcast)在今年四月上線,立刻成為Apple Podcasts兒童與家庭類的第一名,另外還有每周電子報、也即將再出版新書。她的追蹤者中,95%是女性,78%在25-44歲間,是典型的新世代千禧媽媽。
她在網路上回答問題與開課,已經賣出3萬5,000場工作坊,單價從54美元275美元(多場搭售),跟大家談怎麼安頓孩子等教養問題,從訓練上廁所到心理調適,實質到感受面的議題都有。《時代雜誌》估計,她光是從研討會,一年進帳至少180萬美元。
她的爆紅,反映了當代父母的焦慮與社會現象。
在教養實務面,他們不想用上一代的方式教育孩子。千禧父母們小時候被教養的方式,多是遵行心理學的行為理論,獎懲賞罰嚴厲且分明,也是直升機父母盛行的時期。2019年美國大型保險公司藍十字藍盾(Blue Cross Blue Shield)的研究發現,千禧父母比1965-1980年出生的X世代,在同年齡時遭遇焦慮、憂鬱與行為問題的比例高出許多,有些專家認為這與小時候經歷的壓力、以及直升機父母的教養方式息息相關。
當他們長大後,不想用同樣的方式教養孩子,希望開明,適度參與孩子的生活就好。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又沒有學習過怎麼當理想中的父母,更不知道突然陷入疫情教養風暴,該怎麼辦。
延伸閱讀:孩子需要你理解他!孩子說不出口但希望大人知道的7件事
貝琪博士的成長背景一致,自己也有三個孩子,深知他們過去和現在的掙扎,也能提出合於他們需求、且有共鳴的解方。貝琪回憶,她自己父母的教養方式是,任何事情,只要沒有提早十分鐘做好,就等於是遲了。
所以她進入常春藤名校杜克大學的心理系,一畢業後,馬上去讀了另一所常春藤、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後就去執業,一刻不得閒地投入幫助家長的諮詢領域。她認為,很多孩子的問題,都跟藏在爸爸或媽媽心裡的那個自己有關。梳理了這個父母的問題,常常就能順勢幫助孩子。
在溝通面,貝琪用符合新世代父母生活型態需求且熟悉的方式,回覆他們的問題。例如,父母的時間被切割地零碎、但是善用社群媒體,她就用IG、簡訊、或是傳影片等方式,回答父母的問題,讓他們在方便的時候消化吸收。此外,她也擅長用簡單的話語說明,甚至給父母對孩子講話的口白文字稿,讓父母容易上手、直接派上用場,不需要另外消化、傷腦筋。
而且貝琪在回答教養問題時,完全不只談孩子,還談了相關的父母的身心健康與建議,最後都會告訴父母,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了,鼓勵爸媽們,也撫慰了父母的精神壓力。
延伸閱讀:「悲觀」是爸媽最不該留給孩子的!請記住:你的經歷不代表他的未來
在信任面向,社會因為疫情,在很多領域被撕裂,有傷痕,也傷害了大家對於權威、政府、與各種資訊的信任。但貝琪博士從聆聽父母的焦慮開始,從自己也是父母的角度出發,了解每一個病人的處境,跟他們搏感情,讓他們得到心理上的確認與安撫,還陪著他們一對一角色扮演,演練怎麼處理問題和對話。大家從跟貝琪的互動過程中,發現貝琪聽進了他們的聲音,真的了解他們,想要找她傾吐與找解方。
在父母的精神需求層面,貝琪是典型的都會新世代父母,住在紐約,生活動態有活力,年輕漂亮、幽默、善解人意,讓千禧父母從中投射出對自己的期許,覺得這是現代父母時尚、不古板、獨立、專業、開明、教養跟得上時代的種種表徵。
她的教養目標,也獲得父母的共鳴,希望現在幫助孩子面對與解決問題,適應新環境,並且幫助他們奠下未來成功的基礎。
貝琪爆紅的故事,也給人們新的啟發。當爸媽帶著有關孩子的問題去請教老師、醫生、專家時,被請教的人,其實不能只看到孩子的狀況,也要看到父母不一定有說出來、關於他們自己的掙扎與需求,才能夠對症下藥解決更深層的問題。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