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被叫著士官長,劉香慈有著溫柔美麗的外表,說起話來也帶著一股堅定而讓人安心的語調。晉升為二個男孩的二寶媽,劉香慈有著什麼樣的育兒魔力,讓家中的男性們服服貼貼呢?
「有了二寶,時間更加速快轉,日子過得特別快。」劉香慈自嘲根本打仗「我吃飯都是用吞的,沒有時間細嚼慢嚥。」尤其是大寶Teddy放學後,直到睡前家裡沒有一刻是安靜的。「但其實只要超過一分鐘,他沒有聲音,我們就會非常害怕。」她會趕快確認孩子在做什麼,劉香慈細數老大的各項事蹟,像是把食物倒在地上變成黏土、亂畫她的筆記本…。
「不過所謂的乖不乖是比較級。」問起大寶與二寶的不同?劉香慈認為,老二Enzo是個情緒較穩定也好安撫的孩子,老大Teddy卻是個不知為何哭不停的孩子,吃飽會哭,肚子餓也哭,直到孩子大了,劉香慈才知道老大很需要表達,「他們情緒表達方式不一樣,想要吃東西時,老二看到飯會高興地拍桌子,老大卻是一看到食物就哭。」不過現在上幼兒園的Teddy成了貼心的孩子,劉香慈笑說,常常跟我說「媽媽妳好漂亮!是公主~」「媽媽我愛妳!」她覺得老大就像小情人,而老二是小老公,為什麼呢?劉香慈笑說,因為老二太像老公。
談到大寶跟二寶的相處,劉香慈表示Teddy其實希望是妹妹,還跟幼兒園老師說他們家有妹妹。「當然現在他已經承認這個事實,還會學大人照顧弟弟。」劉香慈分享老大會想餵弟弟喝奶,或看到大人跟弟弟玩搔癢,他也有樣學樣。所以兩兄弟不會吵架?「根本吵不起來。弟弟不會反抗,現在就是一個任人宰割的年紀。」劉香慈解釋,現在二寶的情緒反應多來自生理需求,像是餓了會不開心,而大寶需要的是心理需求,像是想要爸媽抱,所以目前兩人還相安無事。
劉香慈進一步分析兄弟倆的衝突點,她覺得因為哥哥天性的關係,比較不會爭寵,「一開始會學弟弟吃奶嘴或突然很黏我,需要媽媽抱,但只有一下子,沒有像一、兩歲需求這麼大。」遇到這種狀況劉香慈很直覺「就是給孩子要的,會抱抱他。不過老大現在的年紀,更專注在玩具等有趣的事物上。」讓劉香慈開始擔心...「我覺得第二個衝突點會是,弟弟開始想要哥哥手上的玩具,小朋友很奇怪,永遠是別人手上的東西比較好玩。」那兄弟吵架怎麼辦?劉香慈目前覺得自己不會介入,「會讓他們自己去溝通,因為一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且她認為家庭就是小型社會,應該讓他們自己學習溝通。
劉香慈一家四口常出外踏青,她認為孩子不用過度保護「以前的小孩都是在大自然中學習長大」如果怕意外、怕蚊子叮就不出去,會失去跟大自然學習的機會,「與其看課本上的圖片,不如實地帶孩子去看。」藉此讓孩子認識各樣動植物,還有機會做生命教育,有次劉香慈看到大寶在拍螞蟻「我就制止他,跟他說,我們一起活在地球上,為什麼要去拍他,愛不是有選擇性的,不只愛狗狗,也要愛螞蟻。」帶著大小寶接觸大自然,她強調會選在風和日麗安全的狀況下外出,以安全為重,並備好藥品,不會過度冒險。
對於打包孩子的用品,時常帶孩子外出的劉香慈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我會用表格列出大人小孩需要帶的東西,像是孩子吃飯的用品,因為餐廳不一定會有兒童餐具」,劉香慈提醒帶小小孩出門要多帶不可少帶,像尿布、嬰兒奶粉,每個孩子習慣的都不同。「車上我一定會有個泡奶專用的小熱水壺跟一瓶冷開水,畢竟外出不一定都有熱水。」劉香慈認為帶孩子出遊「誠心的說出去玩真的很累,但這些以後都是他們的寶藏跟回憶。」
面對男孩教養,劉香慈也花了一番功夫「目前為止還沒有打過小孩,其實我是看了很多書去理解小孩。」劉香慈認為好的書帶她很大的力量,「我很推薦《 男孩情緒教養》,看了之後,會發現不需要對小孩的情緒認真,他有情緒,不代表他是壞小孩,那是他成長的過程,會憤怒、傷心是很正常,當孩子用哭來表現,不是想對抗你,而是因為他很難過。」
劉香慈提到有次大寶亂畫她的筆記本,她發現後馬上拿開筆記本,讓本來開心畫畫的Teddy大哭,「我想他是被我嚇到,而且很傷心為什麼不能繼續畫,但說不出來。」所以那時劉香慈跟Teddy說「你想畫畫卻不能畫,所以很難過對不對?但這是媽媽的,不然我給你畫一頁。」當時她退讓並不是犧牲,而是因為瞭解大寶的情緒,「他不是有惡意的。四歲也做不了什麼壞事,即使犯錯也沒有罪大惡極,我覺得都只是在學習長大。所以我會去理解他,給他生氣的權利,給他時間發洩完情緒,再來安撫。」劉香慈從書中了解到,一直叫孩子不要哭,只是要孩子壓抑情緒,但這會讓他更傷心受挫,因為孩子沒有得到安撫。
「當孩子崩潰大哭時,怎樣轉移注意力都沒有用」劉香慈現在的做法是給孩子時間,「我會跟他說,你在這邊休息一下,休息五分鐘,等你哭好,再來找媽媽」,她會等到孩子不哭了,再安撫並轉移孩子注意力,「但不要用糖果或玩具叫他不哭」劉香慈解釋用糖果、玩具安撫,只是讓孩子學會情緒不好,哭哭亂生氣就會有糖吃。「也不要跟孩子說我帶你去吃牛排」,會讓孩子學會用食物安撫,之後他心情不好,就會用食物安慰自己,「所以我們獎勵是給他專屬時間,跟孩子說這一個小時只有我跟你,想做什麼媽媽都陪你。」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哭是自己的權威被挑戰,其實他沒有在反抗權威或是跟爸媽作對,他只是用哭來表達傷心。」劉香慈認為該允許孩子哭泣表達痛苦,「男孩子是需要公平的情緒釋放才會比較穩定,不是只有女生可以哭,男生卻不能,其實男生是可以示弱可以哭,也可以求助別人,不一定要堅強。」
劉香慈懷孕時,曾看到有爸爸帶孩子,一人一台手機,小孩躺在推車還把手機拿很近「看到那個畫面,我非常驚訝,我告訴自己,有小孩絕對不要這樣。」她提到很多孩子三、四歲就假性近視,青光眼患者年齡也開始往下降,也擔心靠手機長大小孩的社交能力,小孩子總是在觀察,所以陪伴孩子時,劉香慈會以身作則,「在我們家吃飯是要聊天的,甚至我老公用手機忙公事,我都跟他說吃完飯再用。」
「雖然我每次吃飯都像在打仗,但我寧可這樣子,沒有對錯,這是我選擇的方式,因為我希望他好好品嘗食物。」當孩子吃完飯覺得無聊時,劉香慈會準備小玩具,讓孩子有東西可以專注,大人也能安心吃飯,「直到現在,出門前,我會跟老大說去選想帶的玩具,裝進自己的小背包,但我的包包會有驚喜。」劉香慈會把外出玩具放在自己的櫃子,孩子平時不容易看到,而且她還保留包裝盒跟外包裝的塑膠套,讓孩子打開時,覺得又是新玩具。
劉香慈覺得人生是個拼圖,「到人生最後一刻才會拼上最後一塊拼圖,而拼圖上的顏色、圖案,就是用我們的生活去彩繪。」但她認為不要只有工作或為家庭犧牲,「當然現在很大比例是在小孩身上,自己的工作或想追求的事情,一定會犧牲掉,但那不是永遠,因為小孩會長大。」劉香慈對現階段的想法是「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只要知道自己的定位就能夠堅定,「當孩子來了,就好好養育他,等孩子上學了,就可以調整原本給家庭、孩子的時間。」
劉香慈小時候學過古箏,後來為了升學、工作停擺,拍完新兵日記之後,發現自己好像永遠都在等,近日也重拾這項興趣,她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的榜樣「身教重於言教,我會希望孩子看到媽媽是不斷地在學習,也希望孩子可以不斷學習。」
「每個人的家庭環境不同,小孩的個性也不同,媽媽就是要相信自己」,劉香慈認為媽媽不用對孩子跟自己太嚴格,如果有問題就尋求幫助,這是很勇敢的行為。「而爸爸當媽媽最好的後盾就夠了,很多事沒有要對錯,不需要告訴媽媽你這樣做是對或錯,她只是需要有人支持。」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2020年11月號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化妝/許有湘
髮型/承宏 @chen(Hair garden)
造型/Joyce
女裝/BOSS、 La Féta
童裝/Mamas & Papas
女鞋/CHARLES & KEITH
童鞋/Mamas & Papas
飾品/swarov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