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產後,分別應如何自我照顧?中醫師這樣說:
根據古人的智慧,在懷孕過程中,尤其是最後一個月,重點就是在「慎生」。最好要有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持個人衛生、衣著溫涼適度、情緒維持平和穩定、飲食均衡平和易消化。
應「避免」的事則包括:作息不規律、過度勞累、過度運動或是完全不運動、情緒過度起伏、或長時間處在高張力的情緒下、喝酒、暴飲暴食或是過度偏食、自行在沒有合格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中藥、過度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指油膩或重口味的食物,例如麻辣鍋、燒烤或油炸的食物等)。
除了補鈣以外,也可吃補氣血的食物,除了紅肉以外,枸杞、紅棗、葡萄(乾)、櫻桃、蘋果等,也都是很好的選擇。
有些高齡孕婦懷孕後期有時候會心悸,西醫認為是心輸出量增加、心臟負荷增加,中醫則把此現象稱為「心氣虛」,可用西洋蔘、麥門冬、紅棗補氣,不過建議也要詢問醫師的意見。
延伸閱讀:懷孕心悸,小心這4個重症前兆!
產後應保持情緒平穩,作息規律、漸進式的增加體能活動(產後2週內避免劇烈運動)、出外作好保暖(尤其頭、頸、背部),以溫水洗澡、養成規律排便習慣、飲食清淡新鮮營養;應避免情緒過度起伏與作息不規律,避免盤腿、蹲、頻繁上下樓梯等姿勢,也不宜過度勞累,不能只有產婦一個人照顧新生兒,也要避免碰冷水、洗澡洗頭後也不能不吹乾或擦乾,房間與浴室的溫差也不要過大。
產後飲食重點的目的在於幫助懷孕過程、生產過程中受損的組織修復,以及乳汁的分泌(如果有哺乳需求),因此在飲食上建議不要過度調味,不要過鹹、過甜、過辣。
也要注意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奶、蛋、豆、魚、海鮮、肉),適量優質油脂的攝取(例如堅果類,避免油炸類),足夠的纖維素(幫助排便順暢)以及維生素、礦物質(例如蔬果)。此外,也有人認為寒涼的瓜果類要避免,但其實也不是絕對,重點在於食材來源要新鮮,避免再製類食物(例如罐頭、醃漬品等),有些偏涼性的蔬菜如白菜、絲瓜等,其實在烹調時,利用調味食材的特性稍做改變即可,例如添加薑、蒜、胡椒等。
延伸閱讀:產後坐月子飲食+傷口護理須知
酒在中醫來看,是穀物的剽悍之氣,具有較強的行氣血作用,又同時帶有穀物的甘溫性質,的確在營養及環境條件較差的古代而言,對於產後女性具有助行氣血的作用;但從現代藥理學角度來說,酒精進入人體後半小時內即進入血液循環,此時乳汁的分泌可能會含有酒精成分,幼兒攝取後會影響神經的發育,因此,目前中醫的建議是月子期間不能碰酒,或者從吃了含酒食物的開始起算兩個半小時內所產生的乳汁就絕對不能餵寶寶喝,必須擠掉丟棄;至於如果沒有哺乳打算的媽咪則沒有太大限制,但如果媽咪本身容易口乾舌燥、怕熱、便祕、失眠,酒的使用還是得斟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 王瑜婷
採訪撰文/湯佳珮
攝影/Julia Wedding News(02-25858282)
梳化/徐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