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庭 家庭關係

婆婆與我處處摩擦,婆媳相處該怎麼辦才好?

「婆媳關係」、「婆媳問題」、「如何跟婆婆相處」、「跟婆婆不合,甚至鬧翻」是許多媳婦上網會搜尋的關鍵字。媳婦與婆婆相處不好、無法溝通怎麼辦?心理師教妳這樣做。
婆婆與我處處摩擦,婆媳相處該怎麼辦才好?

 

婆媳相處,是夫妻結婚後第一個會碰到的問題,這是因為關係的改變,在婚前婚後對彼此的想法及期望有所不同所致,但畢竟是二個不同生長環境的觀念及習慣磨合,到底該怎麼做呢?

婆婆與媳婦常出現摩擦的時期

婚後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資深專業臨床心理師林淑華指出,結婚後家庭中加入了新成員:媳婦,婆婆對媳婦的態度如何,其實與老公在嬰兒期「與婆婆建立的依附關係」有關。如果嬰兒期的親子依附關係建立得很健全、很安全,婆婆就比較會信賴兒子自己能夠處理好婚姻中的所有大小事;但如果當初的依附關係不健全、不安全,婆婆就容易覺得「自己的兒子被搶走」或「妳沒有照顧好我的兒子」,容易造成婆媳對立。

該怎麼做?

*老公的角色很重要,老公可以跟婆婆說:「夫妻是互相的,我們應該互相照顧,不一定是她要照顧我。」

*如果自己與老公是閃婚,結婚前不一定對婆婆很了解,要有一些耐心與時間去理解對方,不急於去回應「感覺婆婆對自己不友善的地方」,建議可以先觀察對方的為人。

*婆媳同住通常會引起較大的摩擦,同住也容易與原先的期待有較大的落差,但這部分可能還是要較多仰賴老公,或可信賴的親友去協調。

延伸閱讀:與婆婆一起照顧寶寶怎麼做?

婆媳相處,是夫妻結婚後第一個會碰到的問題

孕期

婚後有些婆婆會認為媳婦「怎麼還不懷孕?妳是不是生不出孩子?」即使媳婦懷了孕,婆婆可能也會有生男生女的期待,亦可能會覺得「媳婦懷孕時怎麼會有這麼多不適,我以前懷孕時都好好的」…等。

該怎麼做?

*能不能受孕、生男生女、是否有孕期不適,都不是媳婦可以決定的。老公不妨跳出來幽默地說:「生男生女是我決定的啦!」或是如果媳婦跟婆婆的關係可以聊這些事,媳婦也可以婉轉地跟婆婆解釋。

*如果覺得婆婆對自己的態度不友善,盡量不要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她,建議可以先從婆婆的立場來思考,也許婆婆是受到傳統觀念束縛,不一定是針對自己,或是也可以讓婆婆多看《嬰兒與母親》雜誌等相關孕產書籍來補充新知。

*有時候晚輩的力量有限,可拜託能信賴的長輩或好鄰居來勸婆婆(但不要讓婆婆知道是自己去拜託的)。

*如果懷孕時身體不舒服,婆婆卻只會說當年自己懷兒子時多生龍活虎,建議媳婦要想「婆婆只是在說她自己的事,不一定是在貶低我。」自我調適很重要。別人講一句話,我們怎麼去理解那一句話,都會影響自己的心情。畢竟「一件事情的想法不是只有一個,但我可以選擇讓我自己感到比較舒服的想法。」不同的解讀方式,會使自己的情緒及反應大不相同。

產後&小孩照顧教養

有些婆婆會替媳婦坐月子,但媳婦可能會想要自己去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更常見的狀況是:婆媳對於小孩的照顧與教養觀念不一致,甚至有少數婆婆可能會將食物嚼碎再吐給小孩吃,怕小孩冷,一直要讓小孩多穿衣服;或是婆婆限制過多小孩的探索發展…等。

該怎麼做?

*如果媳婦不想要婆婆替自己坐月子,建議在懷孕時先讓婆婆有心理準備,比方可以說「媳婦去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可以讓婆婆不用那麼累,也更可以聚焦在照顧小孩身上、更有時間來照顧小孩」,分析優缺點給婆婆聽,但最好是讓老公與跟婆婆友好的人來說這些話。

*如果婆婆習慣吐食物給小孩吃,媳婦可婉轉地舉相關報導給婆婆看,讓婆婆知道「以前這樣做沒問題,不表示以後不會發生問題。為了小孩好,最好能稍做調整」,可用食物剪刀來代替。

*如果婆婆常給小孩穿過多衣服、或是限制小孩藉由探索來增進認知發展與認識環境,可以讓婆婆看《嬰兒與母親》雜誌等育兒書籍來增加相關知識,也可以溫和地告訴婆婆「好,沒事的,我知道怎麼做,媽妳不用那麼擔心」,盡量不要正面起衝突。畢竟一旦關係破裂,需要花較久時間來修復。

*如果媳婦是上班族,平時都是讓婆婆帶小孩,婆媳對於小孩的教養與照顧方式不一致時,建議與婆婆先溝通好相關方式,如果仍「溝不通」,且有經濟考量,一定要由婆婆照顧小孩的話,媳婦最好要妥協;等到自己與小孩相處時,再跟小孩簡單說明為什麼「阿嬤帶時必須那樣,媽媽帶時必須這樣」(小孩大約2、3歲大以上)。畢竟如果需要別人幫忙,就不能堅持一定都要以自己的方式來照顧小孩。

延伸閱讀:小孩吵鬧、尖叫、不聽話…專家教你這樣做!

凡事沒有絕對的對錯,也不要太直來直往

其實任何一件事都沒有絕對的對錯,端看自己如何詮釋對方行為的目的。大部分婆婆的出發點是善意的,只是彼此觀念與做事方式不同,或是表達方式不完整造成誤解,建議盡量不要直接正面起衝突,之後再找機會慢慢溝通,以免婆婆覺得自己會「頂嘴」,婆媳關係愈來愈差。很生氣時,建議先深呼吸,可先離開現場並接受自己的情緒,之後嘗試去理解婆婆的想法與釐清自己的觀點,再慢慢思考日後該如何溝通;或是示範自己的照顧方式,讓婆婆從旁自然觀察到「媳婦這樣做,好像也不會出什麼問題」。盡量不要陷入「誰對誰錯」的想法,畢竟「做一件事,不是只有一種方式」,彼此都應更有彈性,彼此學習。先不要否定對方、挑起對方情緒。另外,也可以從婆婆的生活經驗舉例給她聽,或是跟婆婆說:「媽,妳這樣說的也可以,但我們也可以學習不同做法。」

有時候婆媳問題會使當事人感到很受挫或自責,但其實我們可能只是暫時沒有找到最適當的方法,大家都還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有更多時間與耐心來包容與體諒彼此。

延伸閱讀:為了孩子,許多媽媽寧可讓自己成為「黑掉的媳婦」

 

精彩完整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月號】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資深專業臨床心理師 林淑華

採訪撰文/湯佳珮

插畫/日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