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奶的現象,一般常發生在4、5個月大以上的寶寶,通常4到6個月以後會建議開始讓寶寶吃副食品,有些寶寶因為對新的東西較有興趣,很喜歡吃副食品,而產生厭奶現象。但寶寶不喝奶可以嗎?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慧文提醒,如果以奶為主食的三個月大左右的寶寶產生厭奶現象,就需要做檢查。而厭奶期的時間要看每個孩子的狀況,陳醫師表示,「遇到厭奶期最重要的是注意寶寶的成長狀況,像是身高跟體重有沒有在提升。」
什麼時候不喝奶是正常狀況?「在孩子兩歲之前,我們會認為有喝奶比較好,而且在一歲以前是主食。」,陳醫師表示「基本上兩歲以前,一半喝奶,一半吃固體食物是很正常的。」即使到了三歲以後,也可以把奶或是乳製品當作點心,並不建議斷奶。
延伸閱讀:孕媽咪必看!孕期營養到底該怎麼吃呢?
寶寶厭奶原因可能是真的生病不舒服,以下幾種就有可能造成寶寶厭奶的狀況。
生理原因
1.鵝口瘡
鵝口瘡是黴菌感染的一種,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厭奶。是種很常出現在小寶寶的特有口腔疾病,嘴巴內的兩頰、牙齦、舌頭、喉嚨,都會有白白的點狀或已經蔓延成一整片病灶,會讓寶寶吃不下奶而且很不舒服。
2.感冒發炎
有種常見的狀況是寶寶並沒有感冒跡象,但檢查才發現喉嚨發炎,不過因為並沒有發燒,所以不知道寶寶生病了。
3.長牙齒
如果是六到八個月的寶寶,可能會因為長牙齒,因為牙齦不舒服而不想喝奶,這時可以把固齒器放進冰箱,冰鎮一下變成涼涼的,讓寶寶咬著消腫。
4. 腸病毒、長疱疹
腸病毒、長疱疹都有可能造成口腔內有小水泡或潰瘍,對寶寶來說,會很刺痛、不舒服,而過程中也可能會發高燒或完全不發燒。要注意的是疱疹感染會讓寶寶的牙齦腫起來,甚至流血。
5.腸胃不適
爸媽可以注意孩子是否有病態性嘔吐的現象,或是長期的腹瀉或便秘,上述狀況最好請兒童腸胃科醫師幫忙判斷,是否有特殊的腸胃疾病需要治療。至於脹氣跟便秘在門診常常見到,陳醫師提醒「孩子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就應該提高水分及纖維質的攝取,特別是一歲以後,必須要增量以降低便秘的可能。」
如果身體檢查都沒有問題,就要回到孩子的心理狀況,有可能是因為換了不同口味的配方奶,或是從親餵母奶轉成奶瓶餵母奶或配方奶而變得不想喝奶。有些寶寶的情緒非常敏感也很聰明,可能只是幾次的強迫餵食,導致寶寶「換人餵」、「換環境」就不吃。
因此可以從寶寶所待的環境開始了解厭奶的狀況,像是寶寶在保母家、托育中心、家中的進食狀況是否有所不同,陳醫師也分享「其實寶寶在四、五個月大之後,會開始重玩不重吃,這是很正常的狀況。」所以在什麼環境下餵奶就變得很重要,應避免有人在旁邊走動,找一個安靜的房間,讓寶寶在沒有干擾的狀況下喝奶,降低寶寶因為貪玩而不喝奶的狀況。
延伸閱讀:寶寶副食品推薦,5道初階入門食譜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台安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慧文
採訪撰文/許宜津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