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妹妹出生之後,老大明明已經能自己換衣服,卻不自己換,而對父母「幫我穿、幫我穿」,連吃飯都會撒嬌說「餵我吃」,這類行為就是所謂的「退化行為」。孩子的心靈,是在依賴(撒嬌)和獨立之中不斷反覆循環而逐漸成長的。
依賴他人,對他人撒嬌的時候,孩子會得到安心感。得到足夠的安心感之後,就會開始感到不自由。想得到自由、想要自己動手做,終會化為一股熱情,讓孩子走向獨立的世界。不過,獨立的世界讓人擁有自由,也同時令人感到不安。不安擴大之後,孩子就會回到依賴(撒嬌)的世界。
在這裡得到足夠的安心感之後,又會燃起想得到自由的熱情,朝向獨立的世界而去。獨立的反面是撒嬌依賴,雖然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不撒嬌才是獨立,但是並非如此。反倒是「能夠撒嬌的人,才能夠獨立」。
讓孩子撒嬌,能培育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以及對周遭親友的信賴感,這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然而社會卻誤以為「撒嬌」是不好的,因為人們分不清楚「讓孩子撒嬌」和「把孩子寵壞」的差別所造成。
延伸閱讀:同個父母生的孩子,個性卻差很多?家中老大、老二、老么可以這樣教
「讓孩子撒嬌」和「把孩子寵壞」是不一樣的。「讓孩子撒嬌」是孩子心靈成長過程中必需的要項,「把孩子寵壞」卻是不行的。
至於兩者的不同之處,「讓孩子撒嬌」指的是回應孩子情緒上的需求。要抱抱,或是想要父母聽他說話之類,例如: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要花心思應對。盡可能地讓孩子撒嬌是件好事,做得再多也不會「把孩子寵壞」。
相反地,「把孩子寵壞」是任孩子在物質等方面予取予求。零食、玩具、金錢,父母完全依照孩子的要求給予,像這樣「把孩子寵壞」並不好。
重要的是,確實應對孩子的情緒需求。相對地,對於孩子提出的物質要求應有明確的限制。
「讓孩子撒嬌」和「把孩子寵壞」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在於「讓孩子撒嬌」是在孩子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時候,由大人從旁出手相助、幫一點忙。這對孩子來說是重要且必需的舉動。
相反地,「把孩子寵壞」則是孩子明明能做到,大人卻忍不住出手幫忙,先將事情都安排好。這也稱為「過度干涉」,是不好的行為。
所以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要不怕失敗地讓他不斷嘗試。不過當孩子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時候,父母及時伸出援手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退化行為」是從獨立回到依賴(撒嬌)的狀態。孩子之所以出現退化行為,是因為發生了令孩子不安的事。弟弟妹妹出生,父母心無旁騖地照顧弟弟妹妹。在此之前父母明明都一心一意地照顧自己,現在卻無暇看自己。這些情形會讓孩子感到不安,胡思亂想父母是不是比較疼愛弟弟妹妹,自己是不是受到厭惡、會不會遭到捨棄。
孩子懷抱著這樣的不安,為了消除不安,才會向父母撒嬌。雖然父母可能會認為,孩子自己能換衣服或是吃飯,卻要大人來幫忙,這樣「把孩子寵壞」不是不好嗎?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回應孩子的要求也沒有關係。
如果這時候父母完全置之不理,孩子會更加不安、更加依賴。或是真心認為自己遭到捨棄,而徹底不再撒嬌或依賴,這樣的狀態反而令人擔心。
相反地,好好讓孩子撒嬌,孩子會知道父母也認真注視著自己,自己並沒有遭到捨棄,而感到安心。安心下來之後,又會湧現出想要自己去做的念頭,而能夠自己完成。
當然,我能夠理解父母因為「我都忙著照顧弟弟妹妹,老大竟然也這樣!」而感到煩躁,應該也有父母會忍不住對老大發脾氣:「妳都是姊姊了!這點小事做得到吧!」,但還是希望父母可以理解老大也會感到不安,能夠盡量回應老大的這種退化行為。
還有一個方法,試著告訴孩子「姊姊做得很好喔!媽媽都有認真在看,所以再做一次給我看看吧!」要是孩子做到了,就稱讚她「不愧是姊姊!很棒很棒!」這樣一來,孩子也會因為家長認真注視著自己而感到安心,也許就會願意主動去做一些事了。
至於依賴和獨立的步調,最好按照孩子的步調來走。孩子的需求勢必有什麼緣由,基本上回應孩子的需求不會有什麼問題。
本文節錄自和平國際《3~6歲做對管教,不打不
買書請至此→博客來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