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懷孕 孕期知識

胎兒的10大訊息,寶貝在告訴妳:「媽咪,我很好!」懷男懷女最早這週數知道

「怎麼知道胎兒在肚子裡好不好?」是每個懷孕媽媽無時無刻都在關心的問題,因為看不到,因為希望他/她健康平安。想知道寶寶有沒有乖乖長大?臺安醫院婦產部主任林珮瑩和台兒診所院長張東曜,分別用產檢和胎檢的專業角度,告訴孕媽咪10大胎兒訊息,寶貝正在告訴妳「他/她很好」!
胎兒的10大訊息,寶貝在告訴妳:「媽咪,我很好!」懷男懷女最早這週數知道

 

 

初得知懷孕那一刻,總讓人開心得想要大聲歡呼,向全世界宣布:我要當媽媽了。然而,懷孕過程中因為看不見寶寶,媽媽們總是心驚膽戰,深怕肚子裡的寶寶沒有好好地成長,不但身體上有了變化,心理上也多了負擔。

 

生得少、不孕症、高齡、慢性病孕婦特別容易擔心

實際上,有不孕症、高齡、慢性病或家族病史的孕媽咪,懷孕期間會特別擔憂。臺安醫院婦產部主任林珮瑩表示,現在大家平均晚婚,台灣高達15%夫妻有不孕症問題,因此很多人懷第一胎時已是高齡產婦,發生健康疾病的機率比一般產婦高,從大醫院的生產情形觀察,台灣去年總生育率下降,寶寶急重症比率明顯增加,可反應出現況。加上現在一對夫妻平均只生1.2至1.3個孩子,在只懷一個孩子的情況下,孕期容易胡思亂想、更慌張。

值得注意的是,家族或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的孕媽咪,發生併發症的機會會相對增加。若媽媽、姐妹、阿姨有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如甲狀腺問題,自己有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的機率會升高,流產機率和罹患子癇前症的機會也會大增。國外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孕婦有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具中度子癇前症的風險,可考慮每天吃一顆阿斯匹靈;而本身有慢性高血壓,或前胎有子癇前症,也可考慮吃阿斯匹靈,以降低非足月子癇前症的發生風險。

林珮瑩主任強調,孕媽咪本身、先生,或雙方父母有先天性缺陷,如心臟開過刀、心室中膈缺損、大動脈轉位等,寶寶罹患機率高達5%至10%,產檢時會特別建議照高層次超音波(Level 2),看一下胎兒的狀況。一般產檢超音波是初級超音波(Level 1)的診斷率只有五至六成,少一條腿、一隻腳不會知道,主要看胎盤位置、羊水量,量頭圍、肚圍、大腿骨、心臟的心室和心房,其他如少幾根指頭、小腿特別短小等,不會特別去看。

延伸閱讀:38歲孕婦突癲癇險沒命,妳也是「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嗎?

孕期至少應照五次超音波

林珮瑩主任表示,雖然健保只給付三次超音波,但大部分婦產科醫師和婦產科醫學會認為,懷孕期間照超音波次數,基本應以五次為準。

第一次超音波:6週至8週

驗孕後證實懷孕,為確定不是子宮外孕,所以孕期6週至8週時,一定會先照超音波,不孕症、進行試管嬰兒的孕媽咪,子宮外孕的機率會明顯增加。由於7、8週的胚胎,腹部超音波不一定能照得很清楚,此時期陰道超音波的精準度,會比腹部超音波高。

第二次超音波:12週至14週

這期間應做胎兒頸部透明帶的測量,同時檢查胎兒的器官,如腦部發育是否正常,有無神經管裂、腹壁裂,以及兩隻手、兩條腿,是否其中一隻腿特別短等。

第三次超音波:20週至22週

20週至22週是照超音波的黃金時期,此時可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高層次超音波診斷率可高達八成,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結果,可提供醫師和爸媽決定胎兒後續處理的參考。

第四次超音波:32週

林珮瑩主任指出,懷孕30週至32週時,胎兒的胎位會較固定,32週時可觀察是否為頭位胎位,並注意胎兒的大小,胎兒太大的媽咪,可能患妊娠糖尿病,應持續追蹤發展。

第五次超音波:37週至39週

這個週數的超音波,檢查重點放在羊水量是否正常,羊水太少,可能發生併發症,增加胎死腹中的機率,這時可考慮催生。一般來說,胎兒太大,媽咪希望能自然產,也可考慮催生;胎兒大小在正常範圍內,且羊水量、胎盤功能、臍帶血流都不錯,就順其自然,等到預產期過後還沒產兆再催生,但不會放至41週後才生,以免發生緊急無法處理的事故。

延伸閱讀:一次搞懂2D 3D 4D 高層次超音波

胎兒的10大訊息 他/她正在對妳說「我很好」

 

胎兒的10大訊息 他/她正在對妳說「我很好」

胎兒訊息1:胎兒有心跳

第一次產檢6週至8週,確定於胚胎在子宮內著床,此時若是寶寶有心跳了,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指標。林珮瑩主任說明,這個週數有心跳,流產機率會降至3%至5%,還沒看到心跳前,流產率則高達10%至15%,而高齡孕媽咪卵子品質較不佳,染色體異常機率較高,流產機率更高;以40歲孕媽咪而言,確定懷孕後至看到胎兒的心跳前,流產機率高達50%。因此,婦產科醫師通常看到子宮內小胚胎、有心跳後,才會真正恭喜孕媽咪。

懷孕6週至8週這一次的超音波非常重要,要確認預產期的時間,由於不一定每位女性的月經週期都很準,因此若早期懷孕照超音波時的胚胎大小,與原先算的預產期時間落差超過三天以上,則須改成超音波的時間為主。

另一方面,如果媽咪有慢性疾病、高血壓,加上胎兒生長較落後,因此婦產科醫師會請孕媽咪來醫院進行胎盤功能檢查──非壓力試驗(NST)。這時,會請孕媽咪躺床上,肚子上綁兩個監測器,一個是監測胎兒的心跳,一個是監測子宮有無收縮,監測時間約20分鐘至一小時。在監測胎兒心跳部分,如果胎兒心跳正常、活動力不錯,當他/她踢或動時心跳會加速,會出現變異性;假設心跳正常,但完全無變異性,則需要擔心。非壓力試驗,三個孕期都可以做,通常第三孕期做的機會較多,當孕媽咪有早產跡象、出血,或高危險妊娠因素,醫師會希望能不定時回醫院進行測試。

胎兒訊息2:肚子不痛、沒有陰道出血

林珮瑩主任強調,懷孕不是疾病,是一個短期的狀況,應該要開開心心渡過它。如果孕媽咪孕期肚子不痛、沒有陰道出血、食慾還不錯、行動自如,以及該做的產檢都有做到,就不要想太多,這些是「胎兒很好」的訊息之一。孕期過度擔心,容易增加罹患產後憂鬱的風險

懷孕期間可以有性行為嗎?

婦產科醫師進行門診時,孕媽咪最常問醫師哪些問題?林珮瑩主任提及,其中一項是懷孕後能不能有性行為?假設肚子不痛、陰道沒有出血,其實是可以的,性行為也是一種愛的表現,但不適合激烈的性行為。

 

肚子大小不是判斷胎兒健康的標準

 

肚子大不大,是判斷胎兒健康標準?

林珮瑩主任表示,肚子大小不是判斷胎兒健康的標準。孕媽咪的肚子大或小,第一是看皮下脂肪,有些人肚皮很薄,有些人皮下脂肪很厚;其次,則與胎盤位置有關,胎盤在前壁或後壁或在旁邊,可能對肚子大小有影響;第三,跟胎兒移動的位置有關;還有,有些孕媽咪有運動習慣,腹部肌肉和筋膜比較緊繃;再者,如果胎兒的重量一樣,第二胎、第三胎會看起來比較大,或大得比較快,因為肌肉較為鬆弛。由此可知,肚子大小絕非判斷胎兒健康的標準。

 

胎兒訊息3:孕媽咪食慾不錯

如果孕媽咪食慾不錯,胎兒也吸收很好,符合生長週數,這也是「胎兒很好」的指標之一。但必須提醒的是,孕期吃太多並不會增進胎兒發育,林珮瑩主任強調,懷孕至足月養一個三公斤的胎兒,每天只要多400卡就夠,而且這樣的熱量攝取至哺乳期,對媽咪和寶寶同樣足夠。門診很多孕媽咪問,懷孕需要多吃多少熱量,有時只要多一杯牛奶便可,更何況懷孕至3、4個月時,重點不是吸收多少卡數,是吃的東西是否具有經濟價值,如遇蛋白質、青菜、水果,可多吃幾口,澱粉類則不需要額外再增加,不要喝含糖飲料、果汁。

當子宮越大越占腹腔空間時,建議少量多餐,每餐間有個小點心,吃得像糖尿病患一樣。實際上,妊娠糖尿病患都會吃三個正餐,餐與餐間隔兩至三個點心,一天吃個四、五餐,消化平均之後,血液濃度也更平均,因孕期腸胃蠕動慢,加上被胎兒擠壓,會導致胃酸逆流機率高,不宜給腸胃太大負擔。

孕吐媽咪,流產機率減低

至於孕吐是「胎兒很好」的指標之一嗎?林珮瑩主任認為,孕吐跟荷爾蒙、絨毛膜指數有關,如果胎兒沒有生長,絨毛膜指數會往下掉,因此懷雙胞胎時,絨毛膜指數更高,有妊娠孕吐機率會增加。有部分文獻指出,孕吐較嚴重、不舒服的孕媽咪,流產機率相對降低,但與胎兒是否健康沒有關係。孕媽咪十分關心,孕吐何時會停止?一般絨毛膜指數,從早期開始飆高,孕期8週至10週會趨緩、不再上升,九成孕媽咪在滿12週後,妊娠孕吐會明顯改善;但有一些體質敏感的孕媽咪,到生產前都會噁心、想吐,生完隔一、兩個小時就沒事,建議孕吐媽咪,避免會引起噁心的氣味,以免感到不適。

延伸閱讀:小心!孕期營養補過頭,寶寶恐早產或難產

 

胎兒訊息4:孕媽咪行動自如

林珮瑩主任強調,孕媽咪行動自如,也是一項胎兒過得很好的指標之一。如果孕期沒有不適,可適時運動,運動可幫助新陳代謝變好、體重不會增加那麼快,晚上也會睡得比較好。事實上,運動不會增加流產機率,大部分流產都是染色體異常,只要沒有肚子痛和陰道出血,如果孕前有跑步運動,其實可以繼續運動,只是運動量減少、激烈度減低。

懷孕初期別泡溫泉、泡澡

值得一提的是,懷孕6週至8週前,不建議泡溫泉、泡澡,建議以淋浴為主,以防增加神經管裂的風險,所以這個懷孕週數,如有發燒狀況,應特別向婦產師醫師諮詢。

另一方面,懷孕期間適合哪些運動?林珮瑩主任說明,游泳是一項很適合孕媽咪的運動,很少造成運動傷害,可游蛙式,不會游泳的孕媽咪也可手扶浮板、用腳踢動。踢拳(Kink Boxing)則不適合孕媽咪,彎曲太大的瑜珈也要小心,應選擇專業孕婦瑜珈為宜。

孕媽咪也可踩飛輪這種不會動的腳踏車,但不能騎Ubike,因為肚子大、重心不穩,路邊車多又沒戴安全帽,容易跌跤發生危險。有氧運動也是適合孕媽咪的運動,可一週進行三次,每次持續35分鐘以上,前提是沒有前置胎盤、陰道出血、肚子痛、習慣性流產等危險因子。鼓勵孕媽咪可快走健行,這項運動燃燒的熱量幾乎跟慢跑幾乎一樣,但會減少運動傷害。

胎兒訊息5:孕媽咪血液檢查正常

血液裡可透露許多胎兒的祕密。林珮瑩主任提到,孕媽咪血液裡可取得胎兒DNA,進行非侵入式胎兒染色體基因篩檢(NIPT)。現在更有許多研究發現,媽咪血液裡也能隔離或培養出胎兒的細胞,可做完整的染色體排列。而非侵入式胎兒染色體基因篩檢,現階段能驗一些微小片段染色體缺失的項目越來越多,如小胖威利症等。而媽咪血液檢查,還能做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子癇前症篩檢等。

胎兒

胎兒訊息6:寶寶每天有胎動

胎動,是寶寶告訴媽咪他/她很好的重要指標。第一胎孕期20週至25週之間,便可明確知道有胎動,而經產婦因有經驗,大約15週至19週幾乎都有胎動的感覺。林珮瑩主任形容,胎動就像是蝴蝶振翅拍動的感覺,胎兒最活躍的時候一般在傍晚和深夜,孕媽咪在家中從事靜態的活動,最能感受胎動。

醫師教妳簡易胎動觀察法

關於胎動算法,常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每天選一個寶寶最活躍的時段,觀察一至二個小時內是否達成十個動作。但有些上班族很忙,根本不知道寶寶有沒有動?林珮瑩主任建議,可於一天中四大時段,早、午、晚餐、睡覺前,感覺寶寶有沒有胎動,因為這四個時間都是坐著,較能專心觀察寶寶是否有動,而且吃完半小時,血糖會升高、寶寶動得較多,四大時段只要寶寶有動就過關。一開始20週至25週動得力道較小,週數越大會動得較劇烈,到了34週之後,子宮空間變得較擁擠,寶寶較難去踢媽咪,於是動作會滑來扭去,較不一樣。

胎兒訊息7:羊水沒有過多或過少

胎動較少有許多原因,其中之一是羊水較少,活動空間比較狹窄,寶寶比較無法積極踢來踢去。

羊水少是因為胎盤功能不好、臍帶動脈阻力較高等因素,因胎兒吃得少、喝得少,沒什麼小便,惡性循環的結果。此時,可能必須擔心胎兒是否營養不良,長期沒發現的話,胎死腹中機率會明顯增加。由於羊水大部分是胎兒的小便,因此孕期滿12週照超音波時,必須看到胎兒完整的膀胱。

如果胎兒受到感染如溶血症,小便顏色加深,羊水顏色或品質會改變。若胎盤剝離、羊水裡有血,超音波看起來會是灰色。當看到羊水比較混濁時,要以病史去衡量,是否有可能是胎盤分離的跡象,若孕期才20幾週,須做進一步的檢查。

孕媽咪如何觀察自己是否有漏羊水?

羊水很難與孕媽咪自己的尿液作分辨,因為一樣都是尿液,只是一個是媽咪的,一個寶寶的。實際上,孕媽咪因膀胱無力、骨盆腔肌肉比較鬆弛,有時會有一點漏尿,但如果剛上完廁所,孕媽咪躺下來或坐下來,便突然流一大堆水出來,九成以上可能是破水,此時千萬別自行診斷,趕快就醫讓醫師以專業方式去確定。林珮瑩主任解釋,有些孕媽咪的破水,是細水長流型、一陣一陣的,這時候很好分辨,當上完廁所、屁股擦乾,又有水流下來或不到五分鐘褲子又濕了,就不是正常現象。若羊水破的顏色是綠色或紅色,趕快看醫師,可能是胎便或出血。早期破水大部分找不到原因,高達三成跟感染有關,不過若上一胎曾有早期破水,這一胎早期破水的機率為30%,孕媽咪須要具備更高的警覺性。

另一方面,孕期除了產檢很重要外,胎檢也是關鍵的環節。台兒診所院長張東曜表示,傳統產檢照顧好孕媽咪,而胎檢是由另一個醫師專門處理胎兒的問題,這種合作架構稱為「關卡式產檢」,由產科醫師和胎兒醫師一起為孕媽咪和胎兒把關,其中胎檢細分為早期胎檢、中期胎檢、晚期胎檢、產前胎檢,以下將針對前三部分胎檢做進一步說明,胎兒如何透過胎檢告訴媽咪「他/她很好」。

胎兒訊息8:早期胎檢──頸部透明帶不增厚

早期胎檢主要有四大任務,分別為確認預產期,以及唐氏症、早期胎兒結構和早期子癇前症篩檢。張東曜院長強調,「預產期」計算錯誤,超音波的測量也會失準。就好像許多媽咪會質疑:「為何十次產檢會得到十次預產期?每次產檢都給新的預產期?」又如同「很多孕媽咪做完超音波,得到結果是胎兒頭是20週、肚圍是19週、腳是18週,加起來除以3,得到結果是19週。」他表示,這是很錯誤的算法,把媽咪週數和胎兒大小搞混,就像年齡和大小不會成正比一樣。因此,預產期並非是「預測生產的日期」,而是「妊娠滿40週那一天」,推估最可能的受孕日、確認預產期,才能成為後續檢查的判斷標準。

孕媽咪最重視的「唐氏症篩檢」,頸部透明帶厚度是重要判斷指標之一,早期發現頸部透明帶過厚的胎兒,容易罹患唐氏症、染色體異常、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其他結構異常,即使沒有染色體異常,之後也應密集追蹤,因易有結構上異常,或不明原因胎死腹中,這些胎兒需要特別照顧。

張東曜院長強調,隨著超音波越來越進步,如重大先天性心臟病,在14週時已可看出大多數,在這時做診斷、篩檢,能為孕媽咪爭取較多的反應時間。「胎兒早期結構篩檢」,會逐一確認胎兒的頭部、顏面、上肢、臍帶與腹部接口、心臟、下肢、生殖突、脊椎等。

至於「早期子癇前症篩檢」也很重要,若孕媽咪懷孕中期才發現為高危險群,再吃阿斯匹靈恐怕會來不及。所以在11週至14週時做子癇前症篩檢,檢查子宮動脈血流阻力,一旦發現為高危險群,及早給予阿斯匹靈投藥,可降低子癇前症的風險。

懷男懷女,最早11、12週超音波告訴你

張東曜院長表示,懷男或懷女,透過超音波最快11週、12週便可看到,這時看的是「生殖突」,男、女角度會不太一樣,11週、12週準確度達八、九成,至13週時,便能完全確定。等到懷孕中期,陰莖、陰唇才會比較明顯。

懷男懷女,最早11、12週超音波告訴你

胎兒訊息9:中期胎檢──子宮頸不過短、胎兒結構過關

胎兒中期胎檢,就是一般俗稱的高層次超音波檢查,除了檢查胎兒結構,還有子宮環境,如胎盤、羊水等,並會做子宮頸長度測量。值得說明的是,妊娠中期子宮頸長度平均為3.6公分,若短於2.0公分,則早產的風險會大幅增加,可使用陰道超音波測量子宮頸長度,篩檢早產的高危險群。

新生兒問題中,早產兒發生率最高

張東曜院長認為,很多孕媽咪懷孕期間僅擔心唐氏症、只做唐氏症篩檢,其實是錯誤的觀念,以統計數據而言,唐氏症發生率為1/800,唇顎裂發生率為1/700,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為1/100,早產兒發生率高達8/100,從機率來看,早產兒防治是當務之急。而早產兒分為嚴重與輕微的狀況,35週至37週出生是輕微的早產,約占4/100,32週至35週出生為中度早產,約占3/100,32週以前出生是重度早產。有可能重度早產的孕媽咪,透過子宮頸長度的測量,幾乎都能被檢查出來,可用縫合、塞藥等防治措施,增加胎兒的存活機會。

孕媽咪最關心唇顎裂、心臟病檢查

懷孕20週至24週是胎兒結構篩檢最佳時機,一般而言,新生兒可見的畸形,有八成可於此時期經由超音波檢出。篩檢項目包括胎兒大小、顱骨、腦部、顏面、脊椎、頸部、心臟、腹部、腎臟、膀胱、臍帶、外生殖器及四肢等,其中孕媽咪最重視的是唇顎裂和心臟病的篩檢。胎兒結構檢查若發現唇顎裂問題,會再做進一步遺傳檢查,並照會相關科別,提供孕媽咪重要的支持系統。心臟篩檢在懷孕中期很關鍵,八成的心臟疾病在此時期可看出來,胎兒心臟若有特殊狀況,如主動脈弓異常、全肺靜脈回流異常等,可能出生時須要緊急動心臟手術,會安排照會相關科別,像是心臟科醫師等,不適合在一般診所生產,須轉至醫學中心生產,以免面臨後送時缺氧、失溫等問題。張東曜院長強調,胎檢中期便可把孕媽咪做分流,低危險群回到一般系統,有特殊狀況的孕媽咪,留在高危險妊娠專科進行追蹤,讓不同媽咪得到最合適的照顧。

胎兒訊息10:晚期胎檢──胎兒結構發展正常

晚期胎檢時,會將胎兒結構再檢查一次,也許有些孕媽咪會認為,胎兒結構已於中期胎檢檢查過,為何要再檢查一次?張東曜院長表示,胎兒仍持續發育,雖然中期胎檢以詳細檢查過胎兒的結構,但是如果能在晚期再檢查一次,其實能讓孕媽咪更放心。比如說,有些進行性的異常,可能要在妊娠晚期,才會在超音波下有比較明顯的變化。

另外,有一些結構性的異常,是原本在中期胎檢無異狀的胎兒,卻在妊娠晚期發展出水腦、胎兒水腫、心衰竭、平腦症、腦瘤、某些侏儒症等,甚至是等到胎兒更大以後,才能看出較小的心室中膈缺損。雖然這些結構異常並不常見,但因為很難預期,所以晚期胎檢肩負起這類型結構異常篩檢的重大任務

胎兒生長也是晚期胎檢的重點。雖然中期胎檢已測量過胎兒的大小,但如果能在晚期再次測量,就可以在胎兒的生長曲線圖上,根據兩次的測量值,了解胎兒的生長速率是否符合預期。同時評估胎兒呼吸運動、胎動、胎兒肌肉張力、羊水量,必要時可做非壓力試驗。如果羊水量異常,可能要特別考慮胎盤功能、胎兒中樞神經系統、泌尿系統、腸胃道系統或肺部的異常。有些孕媽咪的併發症,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生長,例如妊娠糖尿病可能會使胎兒過大,而子癇前症則易使胎兒過小。另外,有些胎兒疾病,如貝克威思威德曼症候群(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胎兒可能過度生長,而某些侏儒症胎兒,到了後期才發現長骨的生長不如預期,因此晚期胎檢重要性倍增。

延伸閱讀:公費+自費項目一次看懂!懷孕40週產檢懶人包
 

懷孕過程中,當產檢和胎檢正常時,代表著胎兒正慢慢長大,也在孕媽咪肚子裡過得很好。另一方面,媽咪肚子不痛、沒有陰道出血、食慾不錯、行動自如,加上寶寶常用胎動跟媽咪打招呼,那就更毋須擔心,寶寶正在告訴媽咪:他/她很好。張東曜院長強調,孕媽咪隔著肚子感覺寶寶打嗝、呼吸、運動時,表示他/她胎動活躍、沒有缺氧,是件好事。林珮瑩主任說,雖然即使如此,也無法保證胎兒一定完美,但孕期風險機會明顯降低。祝福所有孕媽咪,開心、順利渡過孕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游資芸

諮詢/臺安醫院婦產部主任 林珮瑩、台兒診所院長 張東曜

攝影/Julia Wedding News

梳化/Erin's Sty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