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育兒 寶貝健康

這些觀念錯了嗎? 16個育兒迷思大破除!

什麼?這些常聽到的說法,竟然都是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
這些觀念錯了嗎? 16個育兒迷思大破除!


到底常見的育兒迷思有哪些呢?別再讓這些錯誤觀念影響寶貝健康! 

迷思1.「長牙會發燒。」

陳映廷醫師澄清,長牙不會發燒。大約6個月~1歲會長第1顆牙,但6個月後,寶寶體內來自於母體的抗體減少、較易生病發燒,才會被誤會是因為長牙導致發燒。

迷思2.「量耳溫時,有量到就好。」

未滿3個月的寶寶的耳道太小,量耳溫不準確,可考慮量腋溫或肛溫;3個月以上的寶寶,最方便的測量方式為耳溫,但大人在測量時,最好把寶寶的耳朵稍微往後方拉,把耳道拉直,耳溫槍再深入大約0.5公分即可,並且最好兩耳都要測量,以溫度較高的那一邊為準。

寶寶的肚子鼓鼓的,表示脹氣了

迷思3.「寶寶的肚子鼓鼓的,表示脹氣了。」

1歲以下的寶寶還沒有腹肌,肚子有點鼓鼓的很正常,而且1歲以下以奶類為主食,奶類易產氣,只要不會不舒服,都不算是腹脹;但是如果寶寶哭鬧不安、食慾下降、排氣與排便次數減少、嘔吐與溢奶變得更嚴重,大多會是腹脹,建議就醫。此外,不能讓寶寶擦含有薄荷醇的脹氣膏,不但不能減緩脹氣,而且還可能對神經系統有抑制的作用。

延伸閱讀:寶貝生病只能掛小兒科?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看兒童次專科更有效!

迷思4.「寶寶躺著喝奶比較省力。」

寶寶的耳咽管較不成熟,躺著喝奶容易逆流積水,提高感染中耳炎的機率。所以喝奶的時候不要完全平躺,頭部至少墊高30度以上。

迷思5.「寶寶的鼻梁有點塌,幫他捏鼻梁讓鼻子長高一點。」

鼻梁高不高大多來自遺傳,捏鼻樑不僅不會幫助鼻子長高,反而可能使寶寶脆弱的鼻腔黏膜受損,而較易流鼻血或有小傷口造成感染等,最好不要捏鼻梁。

迷思6.「寶寶愛抓腳和吃手,這樣很髒,要阻止。」

4、5個月的寶寶開始吃手與吃腳,逐漸認識自己的身體及自我安撫、滿足口慾期,也可幫助往後的動作發展、探索世界。因此大人不應制止寶寶吃手或吃腳、抓腳,如果覺得髒先幫他洗乾淨就好。

迷思7.「寶寶自己吃飯吃得亂七八糟,大人餵他就好了。」

寶寶吃得很亂是必經的學習過程,可促進吞嚥功能、訓練手眼協調,也可以培養自信心。當寶寶大約7、8個月大以上,如果已經可以坐得穩並可空出雙手來,即可逐漸讓寶寶坐餐椅練習自己吃飯,可先由短時間開始,例如先練習自己吃5~10分鐘,大人再餵。

迷思8.「我和寶寶共用餐具一起吃飯,省時又親密。」

親子共食容易傳染疾病。大人即使自己沒有明顯的生病症狀,也不代表口腔中沒有致病菌,所以最好不要親子共食。

我和寶寶共用餐具一起吃飯,省時又親密

迷思9.「一瓶奶還沒喝完,可以等等再餵。」

泡好的配方奶在室溫下只能放2小時,現擠的母乳在室溫下可以放4小時。當餐如果喝不完,就不要再喝了,以免變質。

迷思10.「寶寶的手腳摸起來冷冷的,表示寶寶覺得冷了。」

因寶寶發育尚未成熟,末梢循環差,手腳溫度並不代表中心體溫,大人可以摸寶寶的後背、或看有無流汗、或直接量體溫,再依此作為是否需添加衣服的依據。

延伸閱讀:別再病急亂投醫!兒科醫師教你快速判斷20種常見小兒疾病

迷思11.「寶寶不肯乖乖坐好吃飯,要追著餵他,以免他肚子餓。」

大約7、8個月~1歲前,可開始讓寶寶練習嘗試自主用餐;2歲前要建立良好的用餐習慣,如果此時仍沒建立好用餐習慣,之後要改變就會比較困難。食物應盡量多元化、固定寶寶的用餐位置,並且避免在用餐時開電視或放其他好玩的東西在旁邊,以免寶寶因為想看電視或想玩就不吃了。

迷思12.「發燒會燒壞腦袋,要盡早退燒。」

以前的人會有這樣的概念,因為早期有許多會無法控制的傳染病,如小兒麻痺、日本腦炎、細菌性腦膜炎,第一個表徵常常為發燒,久而久之人們也就流傳「發燒燒太高、燒太久,會燒壞腦袋」的傳言,但近年來隨著疫苗、醫療照護發展,相關疾病已經很少見了。發燒本身是正常的免疫反應,發燒不會燒壞腦袋,尋找發燒背後的原因才是重點。但如果因為發燒而造成寶寶的精神活力下降,適度的退燒是可以的。

迷思13.「跟寶寶玩飛高高他會很開心,可以經常玩。」

基本上,類似嬰兒安撫餐搖椅那樣輕微的搖晃程度,還是相當安全的,但如果是「猛烈、重複加速與減速」的搖晃,就可能會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例如:拋接、撞擊等。大人常愛跟寶寶玩的飛高高或舉高高,陳映廷醫師也覺得是危險動作。

怕寶寶過敏,什麼都不敢給他吃。

迷思14.「怕寶寶過敏,什麼都不敢給他吃。」

延遲添加副食品,並不會降低寶寶過敏的機率。若真的擔心過敏的問題,添加副食品可遵照以下原則:

1. 小心加:一次一種新嘗試的副食品。

2. 慢慢加:添加新嘗試副食品時,至少嘗試並觀察二至三天。確定沒問題再添加下一種。

3. 注意觀察:最常見的症狀為皮膚紅疹、腸胃不適。因寶寶消化功能未成熟,便便裡含有未消化食物為正常現象,不應當做消化不良的表徵。

迷思15.「寶寶偏挑食,只能順著他。」

偏挑食容易導致營養缺乏,可鼓勵寶寶多自主進食,並增加食物的多樣化。建議讓寶寶與大人同桌用餐,寶寶會模仿大人吃飯,可能會對食物更有興趣,並且應減少吃飯時附近可吸引寶寶注意力的事物。

迷思16.「怕寶寶噎到,都只敢給他吃泥狀食物。」

雖然吃泥狀食物大多不會影響短時間內的生長,但長期下來,可能會不利於感覺統合發展、吞嚥功能不佳、不利於自信心建立、用餐習慣也不佳。建議不要一直只給寶寶吃泥狀食物,大約6~8個月以上,可視寶寶的吞嚥與咀嚼能力而定,慢慢加入半固體食物。

【更多精彩完整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10月號】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陳映廷

採訪撰文/湯佳珮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