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妊娠因素的出血原因
可能原因1.痔瘡、肛裂
出血形態:痔瘡的出血量雖然會隨著嚴重度的不同產生高低變化,但普遍比較多,肛裂的出血量則相對較少,不過肛裂會排出大顆血滴,並在馬桶水面擴散,容易讓人產生「出血量很多」的錯覺。痔瘡及肛裂均會流出鮮紅色的血液。
出血成因:子宮變大容易壓迫肛門影響血液回流形成痔瘡,排便時痔瘡會與糞便摩擦出血,有些孕婦擦拭肛門看到血跡會誤以為是陰道出血。子宮變大同時也會擠壓腸胃造成便秘、肛裂,有些孕婦解便後看到馬桶水面滴落的血液會誤以為是陰道出血。
可能原因2.膀胱炎、泌尿道感染
出血形態:尿道口滲出少量血液,在內褲上形成點狀血跡,伴隨血尿、頻尿、解尿疼痛等症狀。
出血成因:膀胱、尿道發炎有可能會引發出血,泌尿道結石或感染也會讓組織出血,若懷疑出血是膀胱炎、尿道炎或泌尿道結石、感染,可做驗尿檢查診斷。
太累、受驚嚇…也可能引發出血
子宮是相當敏感的器官,孕期除了妊娠的生理因素,過度勞累、壓力大、乳頭被刺激、受到驚嚇、跌倒撞擊以及激烈的性行為也可能會引發子宮收縮出血,不過非妊娠因素引發的宮縮出血量通常不會太多,休息一陣子就會改善,毋須過度緊張。
專家診療室‧快問快答
Q容易在孕期出血的族群?
高齡產婦、高血壓、子宮長肌瘤或瘜肉、羊水較多、反覆陰道發炎、前置胎盤、胎盤剝離、胎盤位置偏低、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病史、有子宮外孕病史、有流產病史、曾做過子宮內膜刮除術、子宮曾經開刀、多胞胎…等都會增加孕期出血風險。吳信宏醫師表示,高齡產婦容易出現前置胎盤及胎盤剝離的問題;高血壓及多胞胎容易造成胎盤剝離;多次刮除子宮內膜容易形成植入性胎盤;子宮長肌瘤會影響子宮血管健康;而懷孕次數愈多,孕期出血機率就愈高,孕期有上述任一項危險因子,應該隨時保持警覺,一旦發現出血就要儘快就醫檢查。
孕期出血高危險群
早期:子宮長肌瘤或瘜肉、反覆陰道發炎、有子宮外孕病史、有流產病史。 中期:子宮長肌瘤、胎盤位置偏低、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病史。 後期:前置胎盤、胎盤剝離、多胞胎。 整理/編輯部 |
Q如何判斷出血時應該就醫檢查還是在家觀察?
第一次出血無論形態為何,都應該立即就醫檢查鑑別原因,之後若再度出血,僅排出少量血液/血絲或褐色血液,沒有合併宮縮或腹痛,可以在家觀察再找時間就醫檢查;再度出血排出大量鮮血或血塊,合併宮縮、腹痛,則須立刻就醫。
由於子宮受到撞擊後有可能過一段時間才出現症狀,當腹部受到強烈撞擊,應隨時留意是否出血,一旦出血,即使量不多也要馬上就醫檢查。如果孕期曾經出血,擔心寶寶發育受到影響,可以在懷孕後期每週固定產檢一次,讓自己安心也確保孩子健康。
Q前置胎盤內診會加重出血症狀?
對。當胎盤裸露在子宮頸外面,內診會讓胎盤剝離的範圍變大,造成更大量的出血。孕期就醫、待產最好事先告知醫師,以免內診引發出血。
改善出血 「充分休息」是關鍵
懷孕期間,出血是最需要小心的症狀,孕期最好規律產檢、充分掌握妊娠狀況,並在產檢時詳細說明子宮病史(ex:是否做過子宮手術、子宮是否長肌瘤或瘜肉、子宮是否先天異常…),以便醫師在出血第一時間快速找到病因、對症下藥。有出血危險因子的媽咪在懷孕期間應建立規律作息,避免負重、久站、過度勞累或激烈活動。
曾翌捷醫師表示,改善出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休息安胎,不休息,吃再多安胎藥都無濟於事。有些媽咪在懷孕期間同時照顧大寶,常會出現反覆出血的情形,如果因為疲勞、壓力反覆出血,最好請家人幫忙照顧小孩,以免影響胎兒健康。
--諮詢專家--
吳信宏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
彰化基督教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
廈門安寶醫院副院長
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曾翌捷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現任: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詳細完整內容請見108年7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採訪撰文/戴筠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吳信宏
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曾翌捷
攝影/Super Cute寶寶‧親子寫真(0955-628-825)
梳化/琪幻妝園/Chi
model/盧韻婷